当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当代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体的终身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自身也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整合。当代中国的继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困境与愿景同在,只有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才能在突破“旧我”中构建一个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继续教育体系。
一、当代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代继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来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折射着社会变迁对继续教育提出的诸多需求。诸多挑战中,新经济形态变革、终身教育运动、职业生涯范式转变所带来的挑战,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最为持久和深入。同时,继续教育实践的发展也迫切呼唤自身的理论重建,以此增强理论的解释能力。
(一)新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挑战
在人们描述当代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诸多话语中,全球化、多元文化、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相互交织,共同描绘着这个不断变革的世界。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经济和社会变革注入了巨大能量,催生此次经济与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在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情势下,能否建立适应新变革的灵活教育体系,从而使继续教育在后现代知识传播、生产、沟通过程中发挥载体作用,成为推动全球化、多元文化对话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是当代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挑战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理念的传播,那种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观念已经成为了过时的企图,社会的快速变迁已经要求每一个体在一生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因此构建一个覆盖全民、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对继续教育而言,能否做好与学校教育体系的衔接,并充分利用当代教育技术打破“数字学习鸿沟”,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终身教育产品和终身学习支持,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有效得到满足,成为其面临的深刻挑战。
(三)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挑战
随着多变性、非预测性、竞争性等概念成为人们的生活话语,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易变性职业生涯已经步入每一个公民的生活,劳动者在一生中可能会从事多种不同的职业,面临来自市场不断流变的需求。此种境遇下,“学习优势”成为个体赢得竞争的最大优势,继续教育的潜在参与者也变得越来越多,这给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需求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那就是如何构建便捷、完善、以人为本的学习服务系统,以实现灵活的、随时随地的情景化学习。
(四)继续教育理论的挑战
继续教育实践的崭新发展,同样给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新挑战。能否基于当代丰富的继续教育实践重构自身的理论体系,提升理论的诠释能力、创新活力和指导能力,成为继续教育研究者面临的世纪课题。既有的研究成果较多地重视了传统形态的继续教育,而对当代社会理论、教育理论、技术变革研究的介入程度不够;走向未来的继续教育研究,理应积极关注自身的哲学取向、功能定位、教育生态和课程创新,以彰显理论研究的活力。
二、当代继续教育发展的若干走向
作为对当代挑战的积极回应,继续教育理应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增强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而关注“人本”、“职本”、“网本”和“学本”,在教育哲学、教育形态、教育技术和教育课程方面调整自己,将成为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的潜在走向。
(一)在哲学上,更加关注“人本”
以人为本,是当代哲学的重要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追求。在当代继续教育领域,每每论及自身的重要性时,往往偏重强调继续教育的功利性价值,突出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而对继续教育在人格健全、自我完善等方面的人文价值和推动教育民主方面的功能视而不见,这值得理论研究者关注。走向未来的继续教育,理应树立“人本”理念,在功能、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
1.重建继续教育的人文关怀
在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要的是深刻反思长期以来受市场和功利取向左右的教育价值观,重新找回迷失的人文关怀,包括对学习者的信任、对个体潜能的重视和对人文素养的倡导,培育积极的公民素养和参与社会的公民意愿。重建人文关怀,意在扬弃宣扬过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人文与功利之间建立平衡,推动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重建人文关怀的趋向,在实践上要求继续教育重视合作、对话、沟通的价值,重建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主体间性。
2.推进全民教育和教育民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继续教育应该将推进全民教育作为重要的实践追求,保持对促进社会公正的责任感。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继续教育需要重新确认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积极作用,正视存在于不同学习者群体之间的各种“学习鸿沟”,关注边缘学习者和学习障碍者,让继续教育成为推进全民教育和实现教育民主的重要力量。在继续教育中推进全民教育,在实践上要求重新审视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强化对成人学习权的保障,让不同背景的学习者都进入继续教育的视野,共享教育资源。
(二)在形态上,更加关注“职本”
终身学习理念消解了学习只发生在学校和教室的传统观念,使教育机构和职业组织发生教育层次的联系,为变革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新世纪的继续教育,必须面对来自职业领域的崭新需求,变革学习的时空观念,从学校本位办学走向合作办学或为职业组织提供教育服务,从知识本位的学习观转向需求本位的学习观,树立起“职业发展本位”的服务理念。
1.推动工作本位学习
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突破传统知识本位学习 (academic-based)局限而倡导能力本位(capacitybased)的学习思想,谋求学习过程中个体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有利于在学习与工作应用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整体的转变。工作本位学习关注学习者作为劳动者的工作角色,实现了学习活动与职业成长的同构,在未来的继续教育实践中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推动工作本位学习的发展,要求继续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走出教育的围墙,更多地与职业组织建立联系,在课程开发中更多地倾听来自工作世界的声音,吸收来自职业领域的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和情景性。
2.服务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马克思曾经预见,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新和工人全面流动性。这一问题在今天从可能走向了现实。易变的职业生涯模式,要求后学校(post-school)时代的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个体的潜能开发和职业发展,让个体面对不断变动的职业世界保持自信。服务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意味着继续教育应当发挥出“加速器”和“转换器”的作用,为个体的工作能力提升服务,为个体转换工作岗位服务,提供关于职业生涯和职业转换的知识,并在教育中提供积极的生涯指导。
(三)在技术上,更加关注“网本”
当代科技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实践的面貌,也给年轻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平台。随着互联网(Internet)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本位教育”逐步走向继续教育实践的前台,推动继续教育由课堂现场走向虚拟现场,由纸笔学习走向在线学习,由单向学习走向互动学习,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形式。这种新的教育和学习形态,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更加符合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
1.发展灵活的E-Learning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大都是在职人员,他们的学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职业的限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这种继续学习者的基本特点,使得以资源多媒体化、学习互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为特征的E-Learning逐步盛行,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继续教育和学习的主流形态。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借助网络技术,将课程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变继续教育的“教程”为“学程”,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 E-learning的推广,要求继续教育突破传统的学习和教学理念,从课程的传授者和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向学习的服务者和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角色。这种“网络本位的学习”,代表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文化,必将成为继续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拓展教育时空、丰富学习体验的一次历史机遇。
2.健全网络学习的支持系统
网络本位的继续教育与学习,要求健全适应网络学习特点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资源网络,让学习者通过电子邮件和BBS,方便地与其他教师和其他学员建立联系,实时地进行交流,从而及时获得学习援助。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继续教育机构应和高校、职业组织等合作构建网上学习资源中心,扩展数字课堂的受众,从而为员工职业发展和业余生活提供实时的信息支持。此外,还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资源的管理,及时更新网络课程、提供网际学习援助。完善的网络学习系统,将有助于继续教育机构更加灵活地应对学习市场的变化和职业组织的需求,增强教育的生命力。
(四)在课程上,更加关注“学本”
传统的继续教育课程是基于技术理性、行为主义、符号认知理念基础上的“教学型课程”,由于其符合继续教育倡导者试图解决知识大爆炸引发的个体知识系统落后的危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忽视实践理性和个体经验的不足,随着继续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而显现出来。新世纪的继续教育,在课程领域将更加关注“学习者本位课程”的理念和研发,尊重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并为此构建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育过程。
1.尊重成人学习的自我导向性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者M·诺尔斯强调成人的学习需要、工作经验和主体性,要求将学习的权利与责任交还给成人,帮助其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同时提供各种有效的激励。在新时期的继续教育课程发展中,这种成人的学习特点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从课程的开发、教学的组织、学习的展开,到学习成果评估,继续教育机构都要贯彻自我导向学习的成人学习原则,让继续教育围绕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展开。
2.构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育过程
传统的教育实践在教师中心、学习者中心或课程(教材)中心之间摇摆和游移,这使得继续教育实践难以在三者之间建立合理的教育生态架构。未来的继续教育,将走向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育过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重建教师、学习者和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教师的学习咨询者、学习资源开发者、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角色进一步凸显出来,同时让成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更好地得到维护,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继续教育过程也成为一个个微型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