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内容索引编制之价值与对策研究
刘 沛/信阳师范学院
摘 要: 图书内容索引亦称书后索引,是为检索图书中的特定知识和信息而专门编制的指引工具,具有查检方便、准确高效等特点。我国近代意义上的内容索引,是在西文近代索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西文对于图书内容索引的需求和编制,我国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明显滞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该领域的工作亟待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 内容索引 索引价值 图书功能
“索引”一词英文为index,源于拉丁语Indicare一词,本义为“指引、指点、表明”,1905年,日本坪井五正郎将其译作“索引”,为中国采纳并沿用至今。图书内容索引是将图书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词,如事物、人名、地名、学术名词、专业术语等信息单元进行提取摘录、重组排序而形成的索引,对于读者快速检索信息、检验图书质量、深化科学研究、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一、图书内容索引编制价值
较之西方图书内容索引的发展,我国图书内容索引工作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2006年,张琪玉教授的《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法》一书出版,标志着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内容索引专著问世,自此,图书内容索引工作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被广大学者不断研究和讨论。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索引在缩短信息搜索响应时间、提高网络信息搜索引擎性能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
陕北冬季天气寒冷,葡萄落叶后必须埋土防寒,第2年4月下旬才能出土上架。如何创造适宜露地葡萄生长发育的生产条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已成为陕北长城沿线露地葡萄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笔者总结了陕北长城沿线露地葡萄抗寒栽培要点,供参考。
(1)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实现快速、准确查检。一部图书通常包含两种检索工具:目录和索引。目录在前,索引居后,两者相辅相成,各自发挥重要作用,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中国读者更倾向于使用目录检索。图书目录是将一部图书正文的章节标题提取出来,按照页码顺序进行排列,向读者呈现出整部图书的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其性质决定了读者从目录中获取的只能是“面”的知识,如需对某一目标知识有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只能进一步从锁定的章或节中自行查找,这种信息检索方法无疑加重了检索的工作量,延长了检索时间,很难达到理想的检索效果。书后索引将图书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以词为单位进行提取,并按照一定顺序规则排列,各项信息能够准确直观地呈现于读者面前,通过对某一词的“点”的查找,读者能够直接获取目标知识,无需进行二次筛选,信息检索更加快速、准确,可以很好地弥补利用图书目录进行检索的缺陷和不足。
(2)拓展延伸检索内容,知识获取更加系统全面。图书内容索引是将图书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人名、地名、概念、术语等以关键词的形式按照一定次序规则排列,供读者检索查阅。对目标事项的有序排列赋予了索引的聚类作用,相近、相似、相关事项构成的语义场在一定程度上将相近知识信息聚集起来,当读者在利用索引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检索的同时,处于同一语义场的其他项目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对检索对象获得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和学习。相比目录检索的被动获取知识,索引的聚类作用使读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相关、相近知识点加以关注,真正实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延伸阅读和延伸学习。对于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员来说,利用书后索引不但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问题的相关论述,知道哪些内容是图书作者对已有知识的总结、描述和归纳,同时,也能发现著作者对于某一知识领域的新观点和新创造,从而实现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有效拓展。
(1)改善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给予足够重视。图书内容索引具有快速查检信息、促进知识交流、增强学习效率、深化科学研究、提高图书价值、促进文化交流等重要作用,是一部图书尤其是学术著作类图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书编辑部门、出版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大众读者等都应改变对于内容索引的习惯性忽视,借助媒体、网络、出版社及政府等有关渠道,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推广内容索引,使人们达成共识,使有无书后索引、索引编制优劣,成为评判图书质量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繁复耗时,主客观制约因素众多,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对内容索引的普及和推广。
(4)提高图书内容的开发利用与学术研究效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这些典籍浩如烟海,信息量极大,对这些宝贵的文献典籍编制索引,不仅能够从中挖掘出更多的重要文献资料,也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查阅回溯的便利,促进图书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搜集资料、阅读文献无疑占据着研究者的大部分时间,若能够编制出科学的资料索引,并加以合理利用,便能大大节省工作时间。内容索引将分散在文献中多处的、零散的涉及同一事物的内容集中呈现出来,研究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所研究领域的思想、观点、学术发展脉络等获得全面系统的了解,自然从耗时耗力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易于形成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从而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和考证工作,使学术研究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也更具创新性。
长期以来,我国读者文献使用习惯的陈旧、情报检索意识的欠缺、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技术的落后、索引编制制度机制的欠缺等一系列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的发展,内容索引编制现状不容乐观,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图书文献无索引、检索不方便、编制索引不科学的现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几点思考:
二、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发展对策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齐时用t检验,方差不齐的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的差别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提高索引编制者的图书编辑水平和图书质量。为图书编制书后索引,并不是简单地抽取关键词的摘录工作,而是在对图书内容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概括、再分析、再归纳的过程,如何准确地选取索引标目,并确定适当的索引标目抽取深度,对索引编制者无疑是极大的挑战,要求其必须具备很强的概括总结能力,索引编制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图书编辑水平,才能编制出查全率和查准率最佳结合的、能够满足读者查检需求的高质量的索引。编制图书索引是一部图书出版前的收尾工作,在分析书稿、提取索引词的过程中,需要逐字逐句通读书稿,这就能够自然弥补审稿工作的不足,更易发现审稿过程中忽视的错误内容,如同音字、形似字等的文字差错,名词术语不统一,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等问题,索引所附带的这种指误功能对于提高图书质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改善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必须加强索引工作者队伍建设。内容索引的编制无论是依靠人力手工编制或是借助计算机智能标引,其核心都是“人”,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索引员,专职索引员队伍严重缺乏。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比如,以国内一些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及高校为依托,进行索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内容索引学科建设。相关院校可以尝试设置内容索引专业,开设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制订内容索引质量评估体系、编写教材、进行索引学与相关学科结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等等,逐渐打造出一支学科背景丰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图书内容索引编制骨干队伍,推动我国的索引事业向现代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图书内容索引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3%,生活质量为(98.41±1.3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改善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索引工作制度机制。完善的图书内容索引编制工作制度、机制是索引编制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和标准,在图书出版问题上国家对是否附带索引没有硬性规定,出版单位受到出版时间、经费、人力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加上出版社、著作者、国家有关部门等的索引观念不强、重视不够等,造成很多图书在无内容索引的情况下出世,或虽有索引却质量不高,无法满足读者的检索需求等问题。所以,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学术出版标准,明确无书后索引的学术著作,取消政府奖项参评资格等。同时,建立健全资格证书制度、索引员认证制度等,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社会特点的图书内容索引制度,推动内容索引编制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影响也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和趋势,我们只有不断努力,齐心协力推动图书内容索引工作逐渐走向高水平、规范化,才能尽早地实现与世界文化的接轨,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李艳红.内容索引的分类、功能、编制与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2).
[2]纪晓萍.我国书后索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