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材料的性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管控,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概述。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管理;策略
一、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1.1能够优化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配合比设计方面,要增加几个试配方案,方便有选用控制成本主要材料用量比例配合的经济方案,同时,经过配合比试验检测能够选择合理通过经济的材料配合比达到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1.2可以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
对原材料通过试验检测,能够在众多的同类的质量达标的产品当中,优先选优,最后通过综合权衡,选择费用较低的原材料,这样能够科学客观的评定建筑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下,对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经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评定它的产品合格与否、这对于合理地使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1.3有利于选择使用新材料、新工艺
经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施试验检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鉴别它的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对于全面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升工程进度与质量等会起到积极的推动效应。
二、影响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2.1建筑材料的采购问题
建筑材料的采购大多都是由项目部完成的,但是采购人员很多时候还未做好事前的预算工作,只有一个模糊的采购意识,没有详细的计划,材料采购人员直接按照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施工图纸等对整个项目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行情进行大致的估算,将造成材料预算成本的 增加。甚至有些采购人员勾结材料供应商,材料采购过程暗箱操作,这种现象就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导致施工过程中用到劣质材料,可能造成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人身事故。
2.2材料收验员、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材料进场验收的时候,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人员把关不严,现场收验人员因为各种因素倦怠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符合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材料的合理化管理。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素质,专业的系统管理知识,熟悉建材市场,掌握各种材料的综合性能,这样才能灵活的处理材料的进出场任务。
2.3企业材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公司材料管理机制不全,或干脆就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具体的物资管理程序和材料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在各个环节就没有具体的条框来约束人、物的行为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对规范管理,节约材料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建筑材料检测注意要点
3.1材料取样
取样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不按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和取样量进行取样,或取样情况与要求存在偏差,都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偏差,进而对整个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在接收检测样品时,工作人员必须对样品的状态做好,记录内容必须包括样品是否异常,或是否偏离了检测过程中描述的标准状态。实验室首先要明确样品检验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并参照委托方的意见来进行样品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3.2人员素质
检测机构必须规范人员,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建议把现在的检测员培训考核模式进一步深化,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另外,亦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试验室应明文规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任职的资格条件,并明确规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格条件以及从事技术检测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也应明确规定验证审核的监督人员的任职资格与条件,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和认可。
3.3试验环境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3.4仪器设备
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及时维护,并有维护数据处理程序,必须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对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对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检定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校准证明已恢复,方可正常使用,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无偏差。
3.5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是实施检验的技术仪据,它即是实验室开展检验服务的重要资源,也是实施检验工作不可缺少的过程。实验室进行检测或开展其他相关业务活动时,如样品的制备、抽取、处置、贮存和传送;测量不确定的估算;分析检验数据等,必须根据相关检测规范和工作流程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而且要采用国际或国家通用的检测规范和标准,经实验技术主管审定后方可运用到工作实践,标准方法应具有可溯性。若采取的检测方法或工作流程不是国际通用或国内规定的,检测前必须征得委托方同意,而且要形成有效文件,保证出具的报告被用户及委托方所接受,形成书面确定的有效文件,及时对标准进行更新。
3.6进行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治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严禁使用伪劣材料,需要根据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以及规范的要求进行项目的严格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强制性的检测:比如主体结构、钢筋数量、竣工后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钢筋抽样检测、瓷砖性能检测以及铝合金门窗的三性的检测等等,通过这些强制性检测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
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4.1对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
在正式动工之前,施工单位便应先了解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及工程所用材料等相关文件,明确该类文件中对材料型号、品种及强度等级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应认真核对实际用料的质量标准,了解材料的应用特性及适用范围,并及时就建设工程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购置等,向业主提出有效的建议。与此同时,应全面了解材料的质量、售价等信息,并对供货厂家进行考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此外,政府旗下的质量监管部门,应对各工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进行抽查,监理工程师应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及相关工艺等展开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建筑材料及其供应商的商标、包装情况,避免伪劣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使工程质量有所保障。针对某些关键性材料或设备等,在采购和订货前,应要求承包单位进行申报,在获得监理工程师的允许后,告知业主予以备案,而后再去定货。
4.2对材料进场中的质量控制
在进场使,应对工地材料定期后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抽查,看其是否具有原材料质保、产品合格证和检查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材料进场期间,监理工程师应认真监督和查看现场建筑材料的品种、型号及规格等情况,一旦发现生产材料与施工要求不相符,应立即向厂商提出退货、换货等要求。对于材料的商标或标志有不清楚的,同样应当要求厂商换货,发挥主管部门对进场材料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作用。
结语:
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质量。而作为专业人员,更要以身作则,并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水平,并保证所检测材料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谭平主编.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指导.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7.8
[2]任万秀;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J];民营科技;2018(09)
[3]黄志勇;沿边开放新良机与桂台合作新空间[J];东南亚纵横;2018(04)
论文作者:孙乐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材料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样品论文; 采购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