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效益_执政能力论文

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效益_执政能力论文

提高执政能力 实现执政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能力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1世纪,党的执政环境、执政基础和执政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提高执政能力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空洞的理论,而是要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提高,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提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困难的实践中去提高,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实践中去提高”。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执政能力,要面对现实,注重实践,解决问题,体现效益。

一、注重体制创新,实现发展效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领导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提高执政能力,体现执政效益。作为地方一级党委,其执政能力就体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为此,地方党组织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敢于从实际出发,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执政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区域经济协作体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最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就是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发挥比较优势,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之路。分析武汉市江汉区产业结构可以看出,全区经济效益中74.93%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金融占25%以上。因此,建设现代商贸金融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了把城市中心的制造业外迁,我们突破行政体制藩篱,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周边城区研口、东西湖联手开辟5000亩都市工业园,在构建双赢经济格局中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效益。

——创新城市经营体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优越的区域环境,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带动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城区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便是打造城市内在竞争力和外在吸引力,创新城市经营管理体制,不断使城区旧貌换新颜,释放出青春的气息。我区紧紧抓住创建武汉城市建设和管理示范区的机遇,在创新城市经营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加大对区域内龙王庙、汉正街、花楼街、王家墩CBD等重点地块的专业策划和包装,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沃尔玛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人驻,不仅提升了城区功能层次,改变了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就业机会,发挥了资源效益。

——创新市场要素配置体制,着力整合存量资源。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地方党委执政能力不强、执政效益低下,突出的表现是骑着马找马、守着金找金,对本地的存量资源,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利用乏力。鉴于此,我区“跳出江汉看江汉”,视江汉为全市的一个最大市场,创新市场要素配置体制,促进要素在流动中重组,从整体上盘活存量资源。我区拥有占全市1/3强的高层建筑、39片城中村湾、27片旧城改造区、29个“半拉子”工程和47个农贸市场,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去年以来已全面规划和实施盘活资源的工程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吸引投资200多亿元,通过资本输入、土地供给、人才流动、技术进步、管理嫁接等要素配置机制的杠杆去撬开资源财富之门,让闲置资产造福于江汉人民,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规则意识,实现法治效益

依法执政是党章确定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党委领导班子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法律精神行使执政权力,不能法外执政、法外用权,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结合我区的实际,我认为核心就是强化规则意识,按法律确定的规则行事,要把按规则行事的理念贯穿于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和完善规则的始终。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观制定规则。衡量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的成效,关键要看它是否坚持了“透明度原则”,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平办事原则,公正处理事务。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在减少,按国际惯例办事的法治环境受到越来越多中外投资者的重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法治在执政效益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区在取缔全市数量最多的“麻木”,实施4.8平方公里示范区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拆除时,之所以较为顺利,是得益于程序规范、工作有情的依法操作。

——按照党执政所依托的国家机关的职能执行规则。党的执政效益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她所领导的人大、政府、司法等国家机构的职能履行上,而不是体现在直接干预政务、处理事务上。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执政效益的提高同步推进。

——按照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完善规则。规则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一旦制定必须严格履行。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现行的有些规则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或滞后于发展,制约了执政效益。因此不能形而上学,死扣条条框框,而应用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执政行为。例如,我区在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中,明确规定可审批可不审批的不再审批,可收费可不收费的不再收费,可经济处罚可不经济处罚的不再处罚。同时,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完善我们执政行事规则,规范各种执政行为。

三、扩大群众参与,实现民主效益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党要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实现执政者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转变。所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着眼于实现民主效益,其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关键点是得到群众认同,落脚点是扩大群众参与。

——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是一切为了群众,要让群众获得最大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在于谁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注意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制定和执行党的政策上,贯穿于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工作中,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最大的利益让给老百姓。我们提出考核一个单位的绩效要看财政贡献、单位效益和职工收入状况。即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否在职工的所得上有所体现,财税收入、单位实力与职工收入增长是否协调同步。力求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层面上,保证群众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创造者和直接受益者。

——党执政的价值取向是得到群众的认同,要让群众拥护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高准绳。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我市整治“三车”和拆除违章建筑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看到,看似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只要你从百姓的利益上考虑,得到大家的认同,再难的事也就不难了。我们一切工作都要注意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力求上下合心、上下满意。

——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是扩大群众的参与,要让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转化为创造历史的行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党的执政之树只有深深扎进人民群众的土壤中才可能枝繁叶茂。扩大群众参与的实质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凡是重大的事情都尽可能让群众知道,凡是重大的决策都尽可能让群众参与,凡是重大的工作都尽可能让群众监督,从而使各项决策和工作能够尽快转化为人民的共同意志。

四、激活人才资源和潜能,实现用人效益

不论是提高执政能力,还是实现执政效益,都要靠党的干部去落实、去体现。识别、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把他们推荐到党和国家机构担任职务特别是领导职务,是党委的重要使命。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重要的导向,事关我们事业的成败。只有把党的干部选准、用好,才能确保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才能营造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正确选人用人的前提在于客观公正,它是检验用人效益的标尺。要坚持实践标准。海尔集团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选人用人客观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视觉差,增加客观公信度,值得借鉴。要坚持实绩标准,牢固树立以发展论是非、以政绩论英雄的用人观,切实选拔任用那些政治素质高、作风好、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者,支持实干者,表彰成功者。对实绩要辩证地看,注意区分哪些是“虚假的显绩”,哪些是“实在的隐绩”。要坚持竞争标准。进一步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拔干部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上者理直气壮,下者心服口服,形成对人才的良性激励。要坚持民意标准。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参与机制,把干部优劣、好坏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使每一个干部的任用都充分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

——正确选人用人的关键在于不拘一格,它是增强用人效益的捷径。人才也有“保质期”,人的才能客观上存在一个抛物线型的生命周期,不可能长时间持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创造的活力。所以,我们选人用人的思想应更加解放,视野应更加开阔,途径应更加多样,手段应更加科学,检验的标准看一条:是否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正确选人用人的归宿在于人事相合,它是获得用人效益的基石。展翅的雄鹰不能遨游大海,奔腾的骏马不能驰骋天空。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必须找到人和事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党委领导班子是否能够发挥执政的整体效益,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配置外,就要着重考虑人才的使用是否是人得其事、事适其人。用人之道的基础在于知人所长。领导者知人与医生检查身体是迥然不同的。医生感兴趣的是“毛病”,其目的是便于对症下药。而领导者则不然,他知人的目的是用人,因而感兴趣的是这个人有何长处。事实上,一个团队的竞争力和战斗力是通过它的成员长处的充分发挥而得以展现的,所以用人之道的核心在于用人所长。知人所长,用人所长,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方能激发人才单体的工作潜能,取得人才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促进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标签:;  ;  ;  

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效益_执政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