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土壤与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一、土壤与农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赵霞,武兰珍,王引弟,黄彩霞,朱燕琴,王丽萍[1](2021)在《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专业综合实验是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推荐选修中的实践课程,基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提出的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人才目标,分析实验教学现状,针对本科实验教学存在的实验设备薄弱、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管理制度落后、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开展不同教学模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考核机制等4方面措施。实践证明,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黄彩霞,张恒嘉,赵霞,王玉才,李雅娴[2](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水利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中认为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依据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办学定位,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构建了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西北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赵霞,张芮,武兰珍,张金霞,朱燕琴,银敏华[3](2020)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基于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提出的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人才目标,对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同时段进行不同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实行小组组长负责制和小组跟进制。通过深化改革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交流讨论、撰写报告等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该教学方式充分发掘优良学生学习潜力,有效驱动存在"等、靠、混"思想的学生自主跟进学习。

于欣廷,崔宁博,麻泽龙[4](2020)在《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调亏灌溉作为非充分灌溉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地节约农业用水,实现作物的产量保证。本文介绍了农业调亏灌溉的基础理论,分析了调亏灌溉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对现有的作物水分亏缺情况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明确了其优缺点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总结了目前应用在典型果树或大田作物的调亏灌溉模式,并且根据现有的实验研究,总结了调亏灌溉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包括灌溉时期、灌溉程度等;提出未来应构建更为科学实用的作物水分亏缺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及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对作物及土壤等环境信息的数据采集效率,融合作物生理学进行交叉研究,进一步为完善调亏灌溉机理及理论体系提供依据,进而更科学地指导对果树、大田作物调亏灌溉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熊淑萍,马新明,张志勇,王志强,关小康,贾琳,李志敏[5](2020)在《新时期《耕作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文中认为耕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基础学科。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化发展的历史时期,耕作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在明确新时期耕作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从构建立体化教材、改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强化生产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耕作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赖洁玲,王小敏,陈旭健,詹萍[6](2019)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地方性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度不够、学习兴致不高、知识储备不足、教材缺乏专业特色等问题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从强调课程重要性、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课外参与科研训练、改进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讨,旨在根据其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赵显敏[7](2019)在《基于Unity3D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被改变。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已经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物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验占据重要作用。然而据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实验资源匮乏,实验设备老旧,教师不重视等诸多问题。因此,为更好的促进实验课程开展,协助师生进行实验,迫切需要技术作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为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带来契机,它可有效填补传统实验不足,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发现,虚拟实验平台开发虽多,但大多集中在高校与公司,且价格昂贵,不具备完全虚拟。同时,中学教师反馈几乎仍旧采用传统实验方式。因此,根据师生需求设计开发虚拟实验平台,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而教学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指导,戴尔的“经验之塔”,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为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当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比,本平台利用Unity3D和3Dmax软件作为开发工具。通过对重庆江津白沙中学、自贡富顺一中等几所学校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采集到目前一线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以及多媒体实验设备使用情况等数据。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确立平台需求,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并划分虚拟实验平台的功能模块。利用3Dmax建立场景与设备模型,通过Unity3D中的组件,C#、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交互设计,最终完成平台的功能与性能测试。为探究虚拟实验平台对学生实验产生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案例,采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数据,以及实验班的问卷数据,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学习参与度,平台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四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虚拟实验平台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有所提升,但学生的成绩测试影响效果不显着,还需进一步探究。最后提出反思和改进建议。本论文是对虚拟实验平台设计搭建并在物理学科中应用的一次探索,以期能帮助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化。

郝春玲,卜通达[8](2018)在《土壤学实验教材中浓度表述及结果计算探讨》文中提出针对土壤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和土壤全氮的测定为例,对教材中浓度的表述方式进行了调整,同时对结果计算部分做了相应修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王玉才[9](2018)在《河西绿洲菘蓝水分高效利用及调亏灌溉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北干旱地区菘蓝种植多采用畦灌方式,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且产量和品质也不高,导致菘蓝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菘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文以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膜下滴灌调亏灌溉技术,将大田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设计四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充分灌水、轻度水分亏缺、中度水分亏缺和重度水分亏缺,共10个水分调控处理,主要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的耗水特征和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特性,深入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制,进而并进行了菘蓝节水高产优质灌溉制度的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菘蓝耗水强度呈苗期最小,肉质根成熟期较大,而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最大的变化规律。耗水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显着,其中CK全生育期耗水量最高(2016年374.04mm,2017年381.75mm),其他处理与CK差异显着,轻中度水分亏缺处理耗水量较CK显着减少6.74%14.32%,重度水分亏缺处理耗水量最低(WD8和WD9),显着降低15.62%17.69%。轻度水分亏缺对菘蓝的土壤水分影响不显着(p>0.05),但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会显着影响根系活动层土壤水分含量,WD3、WD8和WD9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K显着降低4.53%8.92%(p<0.05)。(2)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抑制菘蓝的光合作用。与CK相比,轻度水分亏缺的净光合速率增加1.82%5.51%,气孔导度增加2.1%3.9%,蒸腾速率增加0.9%4.6%,但与其无显着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对菘蓝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降低7.8%19.1%(p<0.05),气孔导度显着降低5.8%19.5%,蒸腾速率显着降低13.6%26.6%。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重度水分亏缺(WD3、WD8、WD9)对菘蓝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负面影响最大。(3)轻度水分亏缺对菘蓝的生长影响不显着(p>0.05),而中度水分亏缺会抑制菘蓝生长,重度水分亏缺显着影响菘蓝的长势和干物质(p<0.05),如株高、茎叶生物量、根干重等显着小于CK。WD4和WD1处理的根冠比较CK显着增加23.27%和15.09%,轻度水分亏缺调节干物质向根部积累而提高根冠比;重度水分亏缺WD8和WD9处理的根冠比较CK显着降低12.21%和15.89%。中度水分亏缺WD5、WD6和WD7处理的干物质积累较CK有所降低,重度水分亏缺均显着低于CK,降幅12.5%31.1%。(4)轻度水分亏缺有效提高菘蓝的水分利用效率,并获得和CK相近的经济产量。轻度水分亏缺(WD1和WD4处理)对菘蓝的产量影响不显着(p>0.05),其他水分亏缺处理均降低菘蓝产量,尤其重度水分亏缺的WD3、WD8和WD9处理的菘蓝产量与CK差异显着(p<0.05),降幅在17.09%37.42%。CK的总生物量最高,其余各处理的总生物量较CK均降低,降幅0.11%33.68%。水分亏缺显着影响菘蓝水分利用效率,轻度水分亏缺的WD1和WD4处理水分利用效率CK显着增加6.74%8.45%,而其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降低,其中WD2、WD3、WD7、WD8和WD9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着低于CK,降幅6.47%25.41%。耗水量与产量呈现出二次抛物线关系,2016年耗水量为370mm时获得最大产量8140kg/hm2,2017年耗水量为381mm时获得最大产量8193kg/hm2,当耗水量增加超过这一临界值,菘蓝的产量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5)通过Blank加法模型和Jensen乘法模型计算得出菘蓝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8和0.932,因此,Blank模型和Jensen模型均能较好反映菘蓝产量与耗水量间的关系,且两种模型菘蓝各生育阶段水分敏感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苗期、肉质根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成熟期。(6)菘蓝收获后土壤中不同水分亏缺处理间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差异显着(p<0.05),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播种前相近,而轻度及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降低。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菘蓝营养生长期,水分亏缺不会显着影响020cm土层中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p>0.05),且轻度水分亏缺会增加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肉质根生长期,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不会显着影响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菘蓝营养生长期,充分灌溉和轻度水分亏缺不会显着影响020cm土层中脲酶活性,且可以提高020cm土层中蔗糖酶活性。(7)轻中度水分亏缺处理能够增加菘蓝中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菘蓝品质,但重度水分亏缺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水分亏缺处理对(R,S)-告依春含量影响:在营养生长期WD3和WD8、WD9处理的(R,S)-告依春含量较CK显着降低8.59%13.23%(p<0.05),而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轻中度连续调亏有利于(R,S)-告依春含量的提高,处理WD4和WD5较CK显着增加5.43%7.94%。水分亏缺处理对靛玉红影响: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轻中度连续调亏有利于靛玉红含量的提高,处理WD5、WD6和WD7与CK差异显着,增幅1.7%5.7%。水分亏缺处理对靛蓝含量影响: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轻中度连续调亏有利于靛蓝含量的提高,处理WD4、WD5、WD6和WD7与CK差异显着,增幅3.6%9.9%。综合评价的计算表明,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WD4和WD1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且有效提高菘蓝的品质。(8)以菘蓝经济产量(Y)、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R,S)-告依春为膜下滴灌菘蓝调亏灌溉的综合评价的参评因子IEI,计算菘蓝不同水分亏缺处理下的综合指标IEI,得出综合指标IEI以轻度水分亏缺处理WD4最高(0.992),WD1次之(0.982);WD4的菘蓝产量与CK无显着差异(p>0.05),但其WUE和IWUE比CK高出8.0%和7.2%。因此,WD4处理为本试验方案下的最优灌溉制度。

王芳,郭兴启,李滨[10](2018)在《理工农交叉融合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文中研究表明为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从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色出发,对中心平台进行了重组整合,将隶属于3个学院的相关实验室深度融合,构建了理工、农交叉融合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实验室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形成了理、工、农交叉融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并且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心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二、土壤与农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与农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设备薄弱
    1.2 教学模式传统
    1.3 教学管理制度落后
    1.4 考核方式不完善
2 实验教学探讨改进措施
    2.1 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
    2.2 开展不同教学模式
    2.3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2.4 完善教学考核机制
3 实验教学改革成效
4 深入推进改革的设想

(2)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水利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3.2 课程体系重组和整合
    3.3 基于科教互促的教学内容更新
    3.4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拓展
    3.5 课堂和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3.6 专业建设管理水平提升
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5 结束语

(3)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1 实验项目建设思路
    1.2 教学管理方式建设思路
2 教学改革实施
    2.1 教学分组策略
    2.2 教学环节
3 实践成效

(4)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调亏灌溉基础理论
    1.1 根冠通信理论
    1.2 生长冗余理论
    1.3 水分亏缺生长补偿效应
    1.4 气孔调节理论
    1.5 作物有限水量最优分配理论
2 调亏灌溉的影响
    2.1 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2 协调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2.3 提高作物品质
3 调亏灌溉下作物水分亏缺的判别指标
    3.1 土壤水分指标
        3.1.1 土壤含水率指标
        3.1.2 土壤相对湿度指标
        3.1.3 土壤有效水含量指标
    3.2 作物水分亏缺指标
        3.2.1 叶水势指标
        3.2.2 气孔导度指标
        3.2.3 光合速率指标
    3.3 气象指标
        3.3.1 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
        3.3.2 德马顿(De.Martonne)干旱指标
    3.4 综合指标
        3.4.1 作物供需水指标
        3.4.2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3.4.3 水分胁迫指数
4 典型作物调亏灌溉效用与模式
    4.1 调亏灌溉技术在梨树上的应用
    4.2 调亏灌溉在苹果树上的应用
    4.3 调亏灌溉在玉米上的应用
5 调亏灌溉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5.1 构建科学的作物水分亏缺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5.2 利用“星机地”结合的多元监测手段进行多维度监测
    5.3 融合作物生理学提高调亏灌溉机理效用

(5)新时期《耕作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耕作学》课程性质与新时期教学特点
二、新时期《耕作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三、新时期《耕作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
    1. 因材施教,构建多元立体化教材。
    2. 虚实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3. 四位一体,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6)地方性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微生物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强调园艺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
    2.2重组优化教学内容,突现专业特点
    2.3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2.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
    2.5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平时成绩考核
3结束语

(7)基于Unity3D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虚拟实验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2.1 虚拟实验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
        2.1.1 戴尔的“经验之塔”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4 自主学习理论
    2.2 虚拟实验平台构建的技术支持
        2.2.1 Unity3D技术
        2.2.2 3DMax技术
第3章 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虚拟实验平台的需求分析
        3.1.1 教师需求分析
        3.1.2 学生需求分析
    3.2 虚拟实验平台的总体设计
        3.2.1 平台的目标
        3.2.2 平台的设计原则
        3.2.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3.3 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
        3.3.1 平台的场景构建
        3.3.2 平台的仪器构建
        3.3.3 交互操作的实现
    3.4 虚拟实验平台的测试
        3.4.1 平台功能测试
        3.4.2 平台性能测试
第4章 虚拟实验平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 平台的应用与数据分析
        4.1.1 应用方案设计与过程
        4.1.2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4.1.3 学生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4.2 应用结果分析及建议
        4.2.1 虚拟实验应用结果分析
        4.2.2 虚拟实验平台改进建议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土壤学实验教材中浓度表述及结果计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1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
    1.2 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3 浓度表述及结果计算调整
2 土壤全氮的测定
    2.1 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2.2 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2.3 浓度表述及结果计算调整

(9)河西绿洲菘蓝水分高效利用及调亏灌溉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1.2.2 膜下滴灌研究进展
        1.2.3 土壤水分与作物生态生理
        1.2.4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
        1.2.5 调亏灌溉研究进展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目标
    2.3 试验方案
        2.3.1 试验区概况
        2.3.2 供试材料及栽培方式
        2.3.3 试验设计
        2.3.4 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2.3.5 测定内容及方法
第三章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3.1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全生育期气象因子变化
        3.1.1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全生育期温度与降雨量变化
        3.1.2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全生育期大气相对湿度变化
        3.1.3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变化
        3.1.4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全生育期蒸发强度变化特征
    3.2 不同亏水处理菘蓝耗水特征
        3.2.1 膜下滴灌调亏菘蓝耗水量
        3.2.2 膜下滴灌调亏菘蓝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强度
        3.2.3 膜下滴灌调亏菘蓝不同生育阶段耗水模数
    3.3 不同亏水处理下菘蓝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3.1 不同亏水处理下菘蓝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
        3.3.2 不同亏水处理下菘蓝土壤水分空间动态变化
    3.4 不同亏水处理下菘蓝地温变化特征
        3.4.1 菘蓝土壤温度全生育期的变化动态
        3.4.2 不同土层深度地温日变化规律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调亏灌溉对菘蓝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气孔导度的影响
    4.3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蒸腾速率的影响
    4.4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调亏灌溉对菘蓝生长动态指标的影响
    5.1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5.2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根生物量的影响
    5.3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调亏灌溉对菘蓝生产力的影响
    6.1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6.2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总生物量的影响
    6.3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收获指数的影响
    6.4 不同亏水处理对菘蓝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4.1 水分利用效率
        6.4.2 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6.4.3 菘蓝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6.5 菘蓝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与耗水量的关系
    6.6 膜下滴灌调亏灌溉菘蓝水分生产函数
        6.6.1 膜下滴灌菘蓝水分生产函数的求解
        6.6.2 膜下滴灌菘蓝水分生产函数求解结果
    6.7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调亏灌溉对菘蓝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7.1 不同亏水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7.2 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7.3 不同亏水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7.4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调亏灌溉对菘蓝品质的影响
    8.1 不同亏水处理对(R,S)-告依春的影响
    8.2 不同亏水处理对靛蓝的影响
    8.3 不同水分处理对靛玉红的影响
    8.4 调亏灌溉条件下菘蓝品质综合评价
        8.4.1 菘蓝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8.4.2 菘蓝品质综合评价方案
    8.5 讨论与小结
第九章 膜下滴灌菘蓝调亏灌溉模式优化
    9.1 调亏灌溉制度综合评价方案
        9.1.1 参评因子的选定
        9.1.2 构建单子因评判矩阵
        9.1.3 构建单项参评因子权重系数矩阵
        9.1.4 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
    9.2 菘蓝最优灌溉制度的确定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10)理工农交叉融合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2 理工农交叉融合的“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
3 探索合作育人实践教学新模式
4 创新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4.1 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4.2 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
    4.3 基本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5 取得的效果和成效

四、土壤与农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探讨[J]. 赵霞,武兰珍,王引弟,黄彩霞,朱燕琴,王丽萍. 陇东学院学报, 2021(05)
  • [2]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水利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 黄彩霞,张恒嘉,赵霞,王玉才,李雅娴. 甘肃高师学报, 2021(02)
  • [3]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赵霞,张芮,武兰珍,张金霞,朱燕琴,银敏华. 陇东学院学报, 2020(05)
  • [4]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J]. 于欣廷,崔宁博,麻泽龙. 四川水利, 2020(01)
  • [5]新时期《耕作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 熊淑萍,马新明,张志勇,王志强,关小康,贾琳,李志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6)
  • [6]地方性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赖洁玲,王小敏,陈旭健,詹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7]基于Unity3D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赵显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土壤学实验教材中浓度表述及结果计算探讨[J]. 郝春玲,卜通达. 广东化工, 2018(22)
  • [9]河西绿洲菘蓝水分高效利用及调亏灌溉模式优化研究[D]. 王玉才.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0)
  • [10]理工农交叉融合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 王芳,郭兴启,李滨.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05)

标签:;  ;  ;  ;  

土壤与农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