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1
摘要:老硐沟金矿地处内蒙古西部,甘肃和内蒙交汇的位置。对于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成因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是内生矿床跟外生矿床两种说法,内生是以热液蚀变型为主,外生说法是指原生矿床通过氧化淋滤作用形成的次生金矿。通过对前人资料整理总结,对金矿的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控矿因素的分析,以及矿床赋存状态研究,总结分析矿床的成因类型。
关键词:老硐沟金矿、次生氧化淋滤矿床、成因类型
工作程度
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原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地质队进行的矿产普查和区测队的1:20万区调工作。但是主要的工作是在90年代左右对该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提交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
该地区主要做的科研工作是在1993~1996年,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在老硐沟地区进行了“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一带金矿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研究工作,对该地区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
控矿因素
老硐沟金矿床主要产出于蓟县系平头山群下岩组中的白云石大理岩、钙质白云石大理岩以及结晶灰岩中。通过对该地区含矿地层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大理岩和结晶灰岩中金、银、砷的含量分别是碳酸盐相应元素含量(K•图尔基安和K•魏德波尔,1961))的10倍、100倍、418倍。而区内钙质泥质板岩中金、银、砷的含量是板页岩同种元素含量高几倍至十几倍。主要原因是碳酸岩类容易形成断裂,为含矿热液运移提供通道和富集场所,并且碳酸岩类化学性质活泼,易跟含矿热液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引起矿物质的沉淀富集。
矿区内对金矿床影响作用最大的侵入岩是斑状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斑状花岗闪长岩侵入到大理岩地层,并且有闪长玢岩脉穿插在其中。在沿东西向或北西西向的断裂中侵入的闪长玢岩脉基本上遭受了强烈的热液蚀变形成了矿体的一部分,如区内最大的98、1号矿体中都有沿矿脉侵入的闪长玢岩脉。通过对该地区侵入岩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金、银、砷的含量分别为相同岩石中同一元素丰度的3~4、20和14倍,闪长玢岩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Au含量差不多,而其Ag和As含量则分别比相同岩石的对应元素丰度高40~121和125倍。所以区内金-多金属矿化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尤其是闪长玢岩脉有着成因和空间上的密切关系。
老硐沟金矿位于古硐井—英雄山复背斜东部转折端北翼,褶皱构造形态简单,断裂发育。有大小断裂20多条,按构造方向和性质可划分为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及北东向、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扭性断裂。其中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是重要的容矿和控矿构造,只要是断裂带内有产出的闪长玢岩脉且发生热液蚀变现象,同时有大理岩构造角砾和胶结物产出,那么就会出现金多金属矿化的富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矿床成因
在以往对老硐沟金矿调查研究中将老硐沟金矿类型划分为三类:1、属于岩浆热液蚀变型多金属矿床,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了两个亚类,分别为裂隙充填-破碎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含金Cu-Fe矿床;2、老硐沟金矿应属于卡林(细脉侵染)型金矿;3、老硐沟金矿应是以后生的氧化-淋滤作用致使的金矿形成的主要条件。
对于第一种说法老硐沟金矿床属于岩浆热液蚀变型多金属矿床,是由于以下几条原因:1、该地区控矿因素主要是受闪长玢岩侵入体与大理岩等变质碳酸盐岩类地层2、在老硐沟金矿围岩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热液蚀变现象3、在断裂带中有闪长玢岩侵入部位才出现明显的矿化富集现象.4、该地区处于干旱的戈壁地区,虽然出露地层主要为碳酸盐类地层,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普遍的喀斯特或溶洞现象,所以淋滤现象不会普遍出现。
对于第二种说法是由于该地区金以细微粒浸染状产于碳酸盐岩中,含金地层主要是蓟县系平头山群下岩组中碳酸盐类地层。金存在于含砷比较高的黄铁矿和毒砂中,以固溶体为主,少数为显微的包裹金。矿区内砷、锑、汞、铊、钡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著,金属矿物有铅、锌、铜、铁的硫化物和砷、锑、汞的硫化物、硫盐。这与以美国内华达北部卡林金矿基本相似,所以归属于卡林型金矿。
第三种说法是近几年来比较推崇的一个说法,因为目前所见到的矿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次生变化,主要就现有的钻井、浅井、和探槽资料以及正在开采情况发现,正在开采的98号和1号矿脉(体)矿石类型为含金多金属氧化型矿石,矿脉的氧化淋滤作用最为发育,氧化带内除少量的方铅矿外,其它硫化物均已被氧化分解。通过对多个钻孔不同位置上样品中金等元素含量分析,发现自地表至深部,氧化矿石中金的平均含量呈现出由低→高→低的变化总的趋势,所以认为氧化类型金矿石金含量的不均匀性除了与原生金矿化体有关外,变化趋势主要与氧化淋滤作用有密切关系。在长期氧化淋滤过程中,原生含金硫化物发生分解,金随着下渗流体向下迁移,并且为砷酸盐矿物和褐铁矿吸附包裹,因此形成次生富集带。
参考文献
[1]邓光勤,杜宏绪,叶永厚,等.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铅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R].酒泉: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队,1984.
[2]刘洪.内蒙额济纳旗老硐沟地区元素分带模式[J].物探与化探,1985,9(4):304-305.
[3]白大明,刘光海,常忠耀.甚低频电磁法在老硐沟氧化淋滤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J].地质与勘探,1998,34(2):46-49.
[4]白大明,聂凤军,江思宏.内蒙古老硐沟氧化淋滤型金矿综合找矿方法[J].矿床地质,2002,21(增):573-576.
[5]黄典豪,王宝林.额济纳旗老硐沟氧化—淋滤型金矿床成矿特征[J].贵金属地质,1997,6(2):93-100.
[6]聂凤军,江思宏,白大明,等.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2002,21(增):192-195.
论文作者:齐锦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金矿论文; 矿床论文; 额济纳旗论文; 大理论文; 东西向论文; 地区论文; 含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