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专题调研助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文/施晓蕾 许莅群
为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发展趋势, 虹口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调研,持续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以调研开路,突出“实”
2018 年,川北代表组在讨论调研主题时,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李巾代表提出,“在留改拆任务繁重的南部,部分社区的老龄人口比重超过40%,空巢老人、80 周岁以上老人的比重超过15%”。代表组决定将社区老人助浴助餐作为调研的着力点。
深入选区摸实情。在李巾代表的建议下,川北代表组与选区的基层干部和老人座谈。拥有8 年基层老龄工作经验的王祖旭说:“自从武进路浴室、川鹰浴室跟随动迁被拆除后,周边老人的洗澡成了难题。”中州、河南北、新乡等选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反映附近没有老年食堂,送餐的菜品缺乏选择性。
监测数据分析应结合监测主断面上所有监测项目对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测点布设原因,该站主断面上监测项目布设不全,本文就墙体水平位移、墙顶水平位移、周边地表(管线)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双向约见谋实事。川北代表组从川北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社区旧改地块较多,助老服务设施选址存在不确定性。代表们希望街道能够克服困难,在助浴助餐上实现突破。代表课题组组长章雷还提出,养老服务一定要社会化,想办法给予服务企业一定的政策、资源和优惠。
持续跟踪求实效。川北代表组持续半年多跟进助浴助餐事宜,川北街道高度重视,加大了解题力度。去年12 月,虹德养老院的助浴服务向社区开放,已累计为938 位老人提供了爱心助浴。今年4 月,养老院一楼的“虹德食府”开业,每天出餐500 多客,服务范围覆盖周边8 个居委。
以调研聚力,注重“联”
2019 年初区人代会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了养老服务专题审议,会后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列为2019 年重点议题,与大调研重点课题结合,组成调研组,进一步助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与社区“联”,广泛收集民意。3 月份起,区人大常委会多次深入社区,与凉城、曲阳、嘉兴、川北等街工委上下联动,走访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困难老人以及老年志愿者,召开8个街道老龄干部座谈会,梳理意见建议30 余条。北部有的老住宅小区老年人比例高,希望政府能就近开办社区食堂。东体小区爱心帮帮队反映老人助医需求旺盛,家庭医生服务供不应求。长护险试点方面还存在评估机构和护理人员专业性、项目内容和时长设置、新老政策衔接等方面的问题。
2.3 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hs-CRP、β-hCG、PCT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高于 hs-CRP、β-hCG、PCT单独检测,特异度分别高于 hs-CRP、β-hCG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坚持创新,完善监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也是如此。为此,立青多杰创新监管方式,通过“四个结合”,做到“两个百分百”。2015年,他领导的德钦县局开展了“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文明餐桌创建活动。通过示范街、示范店的带动效应,倡导绿色消费、文明用餐。开展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查;全力开展“梅里雪山羊年转山年”餐饮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广大游客的饮食用药安全;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及工地食堂专项检查。圆满完成各项活动及重要贵宾来访等10起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现“零事故”。
与政府“联”,密切横向沟通。关于助餐点,区民政局表示,今年将依托养老机构、市民驿站、社会餐饮企业再新增24个助就餐点,力争到2022 年翻一番,达到116 个。关于家庭医生服务,区卫健委表示,目前开设了35 个市民驿站,正在驿站内部或邻近布局家庭医生诊所,进一步提升“15 分钟生活服务圈”的医养结合功能。关于长护险,区医保局表示将加大对长护险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助推评估、护理市场发展,同时建议打通护理市场,允许机构跨区域营业。根据反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门调研家庭医生参与长护险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长护险与家庭医生服务的衔接,同时组织部门参加市代表调研,将有关问题上升到更高层面统筹考虑。
与代表“联”,充分凝聚智慧。以市代表关于“完善顶层设计,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的专题调研为契机,加强调研资源共享。关注服务的精准性,组织市、区代表与部分评估、护理机构座谈,区代表、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龚玲琳建议等级评估、机构资质、标准手段要进一步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项目设定、内容时长要进一步体现可选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关注制度的持续性,组织市、区代表听取职能部门的汇报、考察苏州市、本市金山区试点经验。市代表王征、屠涵英、马瑜十分关注长护险资金使用和管理等情况,与相关部门积极交流,还就长护险与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功能划分、长护险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商保机构参与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专题调研为市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