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建设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笔谈)——“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重要讲话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世界知名论文,一流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2002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不仅对中国人民 大学向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迈进是一次空前的历史性机遇,而且将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 的繁荣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去年江总书记在北戴河与国防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发表的“八七”讲话, 要求全党全国人民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强调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可惜这个重要的讲话精神尚未很好落实。近年来,虽然人文社会科学界一直在呼吁重视 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但社会上长期形成的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风气并没有真正得以扭 转。在我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轻视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的轻视,也有学术界的 轻视,也包括某些领导人的轻视。毫无疑问,这种轻视是错误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之所以产生这种不正常状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深刻原因的。
首先,社会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和巨大变迁,暴露了某些原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 课程内容与活生生现实相脱节的弱点。由于对国内外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特别是对近二 十几年来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结构、生活方 式、价值观念、文化趣味的变化缺乏真情实感,因而使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显得苍 白,不能与时俱进,也就必然底气不足,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巨大的逻辑力量和理性感召 力。
其次,过去流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模式,面对现代科技革命在知识领域带来的日 新月异的增长,面对当代人类在实践领域提出的充满变数的全球性问题,显得知识面狭 窄,敏感性很差,既不能站在世界文明的制高点上及时回应时代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又与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脱节,缺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而难以体现一种深刻的人 文关怀,难以在理论思维方面吸引人并激起共鸣;编写的汗牛充栋的各类教科书,也多 是抄来抄去,了无新意。
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常常被简单定位为 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一种片面政治化的倾向禁锢了新思想的涌现,挫伤了人们的创 造性,使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市场经济运行初期膨胀起来 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又强烈冲击着高等学校这片过去的所谓“净土 ”,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也难脱俗。部分人耐不了寂寞,心态失衡,哲学社会科 学队伍中亦不乏浮躁习气,这些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
但是,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江总书记专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这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是继“八七 ”讲话之后就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所做的进一步的重要部署,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四二八”讲话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而关键的历史时期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纲 领性文献,这一文献不仅更有力地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深刻指出了哲学 社会科学为什么重要,它究竟重要在哪里,怎样才能够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江总书记不仅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十分重要,而且特 别指出它对于高级干部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意义,要求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 国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如果缺乏哲学社会科学的素养,没有深厚的精神底蕴,就难 以驾驭复杂的形势。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水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领 导水平和精神风貌,从而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到了一定的时候 ,越过启动阶段,精神层面的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契机,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关于如何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江总书记提出了“五个希望”,这就是要增强创 新意识,对现代化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做出理论回答,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树立好的 学风,以“三个代表”为根本尺度。这五个方面其实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人文社会科学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一致的。江总书记 在讲话中提出,要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应努力回答实践中面临的新问 题,适应变化中的时代条件,做到“去就有序,变化有时”。这是非常精彩和深刻的论 述。创新并非标新立异,也不是头脑中的主观臆想,更不是凭空产生的幻想,而是要结 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论回答,把中 国的事情向前推进。在这里,该做些什么,何时做合适,除旧布新,需要很好策划,有 序地进行。既要提供新的理念,更要提供可操作的方案。例如,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 的实践就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再加入WTO这样一个渐进过程。正因如此,我国的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不但 有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而且取得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及其后果 比较一下,就能体会到江总书记所提出的“去就有序,变化有时”的要求对哲学社会科 学的意义。哲学社会科学应当也可以为国家提供决策的思想和理论依据,提供决策的方 案,但它必须首先是科学,才能对治党治国发挥作用。
包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世界实践,在新世纪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 是活生生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国内外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哲学社 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去进行探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随着向经济增长 方式根本转变目标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必将大为转变,价值观念体系也将 逐步转换。哲学社会科学是能够在这场“转换脑筋”的过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的。当然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正如江总书记强调的,“三个代表”的要 求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这就是说,不能只从原典 出发,而只能从实际出发,才能解决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原典虽然非常重要,但不是出 发点。
总书记还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定自 觉或不自觉地在中国的土地上生存和思考,并且因袭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必 须清醒地正视传统的力量,善于继承传统,使之有利于我们全新的现代化事业。先秦的 孔孟之道、老庄哲学,为我们塑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性格,两千多年来中国历 史上丰富的治国方略,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和教训。然而,传统本身并非凝固 不变的实体,它们需要不断做出适应时代变化的诠释,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拒 斥,应当防止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努力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尤其需要 注意的是,当代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大量有益的文化成果,现代科技革命是我们时代的 基本特征,追踪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发展,分析它们对经济结构、社会转型、思维方 式的深刻影响,积极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跟上时代潮流的 重要方面。
总书记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风问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其自 身的规律,必须形成它自身的学术规范,进而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在精神创造中起到 它应有的作用。除了能直接地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外,哲学社会科学还可以通过学科 建设、学术积淀为社会提供深厚的精神财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 每一项研究都能够立竿见影地发挥效益、达到某种目的,是不现实的。急功近利不利于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坚持操守、淡泊名利、执著于人文的追求,才有可能通过上上下 下的努力,为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一个恰当的、有作为的活动空间。我们相信,在社会主 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努力学习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江总书 记的号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勤奋工作,与时俱进,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 大有作为的。
标签:哲学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