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免费午餐?_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风险投资:免费午餐?_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风险投资:免费的午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投资论文,午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前,创业板的推出,让一批创业者在荧光灯下出尽风头,制造了新一批的财务英雄,也让隐藏在他们身后的风险投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一年后的10月30日,创业板引来周岁生日,也将迎来首批上市公司的集中解禁洪峰。据统计,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除了宝德股份发行前的股东三年限售外,其余27家公司在11月1日解禁股数接近11.96亿股,而目前它们总流通股本只有10.3亿股。以9月17日的收盘价计算,届时解禁市值将高达333.18亿元。这对于目前的创业板市场,不啻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这仅仅是开始,数据显示,这27家创业板公司在本次解禁洪峰后依旧有23.72亿股的股份处于限售阶段,未来将陆续地取得流通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创业板公司亦将解禁。

重压之下,危声四起。目前,质疑的矛头普遍指向创业板公司纷纷辞职试图套现的高管们,但实际上,风险投资是另外一支重要的力量。面对高估值的市场,风险投资公司出售股份落袋为安的冲动远远比高管套现来得更加强烈!11月1日,解禁的风险投资公司股份总额约占当时解禁总额的12%,市值将近50亿。低廉的投资成本决定了一旦股份解禁,作为理性投资者的风险投资公司尽可能快地抛售股份的可能性最大。

◎风险投资的角色

风险投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风险投资的形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硅谷,其英文名词是“Venture Capital”,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一家名为J.H.Whitney & Co.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执行合伙人Benno Schmidt在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也有翻译为创业投资的,两种说法的实质基本是一致的。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资金问题,尤其是刚起步的创业企业。小企业的特殊性和传统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理性歧视,使得小企业产生权益性资本的缺口,严重制约了其成长。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

风险投资,不是一般的金融投资,也不是一般性质的资本运作,与传统的金融服务不同,它是在没有任何财产抵押的情况下,以资金与公司业者持有的公司股权相交换,投资是建立在对创业者持有技术甚至理念的认同基础之上。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初创时期或快速成长时间的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如果投资成功,风投资本家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不成功,钱就打水漂了。对创业者来讲,使用风险投资创业即使失败,也不会扛上债务。

风险投资的真谛不仅仅是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注资仅是它的投资任务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它将帮助创业者建设企业。风险投资不仅参与企业的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目标的测定、企业营销方案的建立,还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为企业追加投资或创造资金渠道,甚至参与企业重要人员的雇用、解聘,为企业提供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控股,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风险投资的必然选择。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IPO、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很显然,风险投资公司抛售创业板上市公司解禁股份以获取丰厚利润无可厚非。

风险投资的“红与黑”

大家普遍的观点认为风险投资公司所提供的资本和增值服务对培育被投资企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偿还的钱,谁不想要啊?于是乎,在互联网疯狂时代,无数创业者怀揣着这样或那样的idea寻找风投。的确,与具有比较高声誉和广泛社会、经济网络的风险投资公司,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结合,会为被投资企业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机会。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其专业能力为被投资企业在设计公司治理和利益机制,设计管理体系与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

风险投资并不是简单的“高风险高收益”机制,通过其选择投资企业、投资项目的严格遴选程序,风险投资实际上在寻求合理预期的高收益与合理控制的高风险两者之间的平衡。在此投资目标下,风险投资公司必然首先寻找那些管理团队稳定、素质相对较高,处于成长期并且具备独有竞争力的企业注入资本,然后培育其成长,在条件成熟时启动退出机制。

除破产清算退出外,风险投资要想通过有效资本市场获益退出的话,被投资企业必须向未来的潜在投资者传递企业未来成长的可持续性、财务盈利且安全的信息,同时需要通过一个职业化的稳定的诚信专业管理团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佐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风险投资资本注入,最为明显的效应就是被投资企业资本条件的大幅改善,提供增值服务,引导被投资企业管理逐渐步入职业化的正确轨道,确保足够的资源投入并发展主营业务,塑造光荣的成长历史,以求满足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条件。

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合理控制风险,一般都会要求在被投资企业拥有一定的权力,通常会要求或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比较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并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确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开放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抑制了企业家个人独断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宏观经济上分析,风险投资能够起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会吸引大量追求高收益的闲置流动资金,汇聚起来委托专业机构运作,完成资源的聚合。理论上讲,这些专业机构会把其拥有的资金或其他资源投入到具有发展前途,符合政府政策的优秀或高成长性的公司,促其成长发展,这就完成了从资源的集合到再配置的功能。

如此看来,风险投资果然是一道免费的午餐,丰盛而又美味!然而,我们在这里不得不极其痛苦地提及“然而”这个词汇,在现实当中,这可能成为一个伪命题。

风险投资有个本性就是逐利,其是否优化资源配置,取决于不同的环境(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法制、行业、政策等等)。比如金融危机期间,大量资本(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风险投资)投入房地产市场追求暴利,造成房地产引发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地产价格逆市飙升的奇怪景象,对宏观经济的损害不言而喻。

风险投资最终退出被投资企业的特点,使得它的目标与被投资企业目标有重合更有背离的地方。从风险资本的资本循环来看,长期持有股份就意味着要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任何行业最终都要走向衰退,任何创新都将被模仿,行业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终将被摊薄至平均利润,长期持股获取红利不是风险投资公司的选择项。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在3到5年投资期获取合理预期的高收益,内在地存在一种快速培育被投资企业的“短视”倾向,客观上与企业长期持续成长产生内在矛盾,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地说有足够耐心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为了控制风险,自然提出强化权力的要求,通常会通过各种手段支撑企业快速做大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要求重大决策的“一票否决权”或者在企业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引入职业经理人甚至直接夺取创业者的控制权。前者易导致“烧钱”现象,这种“烧钱”在给企业带来销售增长的同时,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利润,这在网络泡沫破裂之前相当之普遍。后者控制权的争夺如果处理不适当,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近来沸沸扬扬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中的贝恩资本虽然不是风险投资,但其角色与风险投资多有相似,这样的事件对企业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马云曾将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的关系比喻为一场婚姻。不错,两者相遇相知之初,无疑是温情脉脉,然而这场婚姻注定是要分手的,三年,五年,哪怕是过了七年之痒,结局都是一样,资本的冷漠与功利造就的是各取所需的利益关系,无论外表是如何融洽的投资关系。在逐利本性的驱动下,风险投资者可能会与被投资企业(创业者、企业高管也可以套现牟利)一起通过短期的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手法粉饰财务报告,以满足未来资本市场对业绩的期望,达到卖个更好价钱的目的,而这恰恰破坏了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节奏,对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增长以及声誉产生损害,也损害了其他股东以及未来投资者的利益。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亏、三年ST”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风险投资公司往往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从法律法规上讲,风险投资很可能无可指摘,但却违背了传统的商业伦理。

你追钱,还是钱追你

“你拿到风投了吗?”

曾几何时,这成了创业者之间的标准问候语。然而现实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钱多、人傻、速来”。

盲目地融资,结果往往是在风险投资公司碰一鼻子灰,像马云那样几句话就让软银的孙正义签支票的神话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本身阿里巴巴当时已经有扎实的基础了。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家都建议创业者,不应该为找风投而去做一个项目,而要看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如果它能改变一个产业,风险投资自然会追着来投你。

当许多创业者都在挖空心思寻找绝妙主意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如果找到一个有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或者开发出来了一个好技术,风险投资就自然可以轻易找到。但实际上,经历了互联网泡沫洗礼后的风险投资商,早已经更加成熟了,光凭一个idea就期望获得风险投资的想法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如果我们询问风险投资家们什么是他们在投资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家都会告诉你,成功的投资都有三个共同特征: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可以做大的产品或服务、一个足够成长的市场。

大多数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比较明确的,它是终究要退出的投资者,不是企业的所有者,风险投资商的思维方法是一定把风险降到最低,它会和你谈商业模式、谈价格、谈条款,然而它最为看重的,就是创业者本身,或者是管理团队本身。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创业者与管理团队本身的能力素质,任何优秀的商业计划都需要人的执行。潜在的优秀企业家,在创意遭遇挫折的时候,他还可以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他还可以发现别的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创造需求。因此,作为一个创业者,在知道风险投资机构的工作就是“发现潜在的优秀企业家”之后,就需要明确,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是否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是否始终具备诚信的商业道德。

选择风险投资实质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当风险投资公司细细打量你、与你沟通接触、或者进行尽职调查时,你同样需要不断考虑这家风险投资是否真的适合企业。创业者应了解风险投资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了解风险投资的决策过程。有抱负的创业者,不应仅仅满足于把钱“忽悠”进口袋的低级目标。很多创业者存在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钱,而是需要专业机构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关键节点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因此,找到合适的投资人非常重要,他必须熟悉或者深刻了解企业的特点与行业特征,必须理解企业业务的成败因素,并且可以提供充分的资源(不仅限于资本注入,还包括引入职业经理人、人脉关系、专业经验等等)。

创业者应对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作清醒合理的未来预期,制定切实可靠可行的商业计划,并且不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风险投资者身上。风险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在协助建立商业世界获取财富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摧毁掉辛苦建立起来的企业。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靠客户和市场成长,资本是实现目标的工具,当然,必须尊重资本的规律,尊重资本的作用。

资本盛宴之下,创业者还需细思量!

链接:

与风险投资商对话的16条原则

1.准备,一定要事先准备好,简明扼要地述说你的计划;

2.别说大话,别说空话,投资商非常实际;

3.要将投资商当成你的客户一样去对待;

4.不怕他,因为他关心的是利润,追求利润他才会跟你见面;

5.别说你的计划是为了发展国家、发展社会的什么公益性的东东,这些他不关心;

6.说话要专业,别去说他的市场前途广阔得很,因为越广阔的东东越有人会跟你竞争。要说明你是专业的;

7.投资商是生意人、资本家,而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他们也许认为善人更容易吃亏;

8.VC只是你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的同路人,他们的目的是想增值后退出的;

9.融资方面要求不能一步到位,你要给他一个可以分步投分步走的低风险的风险投资方案;

10.商务计划书要非常实在,尽可能列出客户及电话,让第三方帮你说话;

11.如果你没有CFO,请别去跟他谈。初创时期一定要有CFO;

12.量体裁衣,如果你要去与40个VC见面,那就得准备40份计划书;

13.别跟他谈技术,VC大多不懂技术;

14.跟他谈之前,一定要调查他,了解他,包括他的钱是哪来的,他喜欢哪些行业,他在想什么?他网站上最近的新闻;

15.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别动!宁可推迟见面,也别让他见过你以后,从此关上那扇门;

16.不一定全部要让总经理来说,让财务总监说可能更好。

标签:;  ;  ;  ;  

风险投资:免费午餐?_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