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外贸企业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公司经营者观念创新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一轮论文,经营者论文,外贸企业论文,观念论文,我国加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我们正面临迎接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国际贸易领域将面临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国际竞争”的概念将真正进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与国际经济环境紧密相系的对外贸易经营领域。国有外贸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将如何确立,怎么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目标应如何选择?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竞争”进入国际贸易经营领域的意义
WTO关于非歧视贸易、可预见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准入、 公平竞争原则将再次改变WTO成员国社会经济原有的利益格局。 新的竞争本质是什么? 竞争在国际贸易领域新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国有外贸经营者面对WTO必须清醒认识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 国有外贸企业在较长的一个对外开放阶段,处于主导对外经营的优越地位,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仍然隐性或显性地左右着一部分国有外贸经营者的思路:1、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应该是按专业分工, 由国营企业主导的格局;2、WTO之后,国有外贸企业面临强大的冲击,国有经济是否动摇;3、国有外贸企业代表国家利益,政府应重点扶持。
经过前2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一是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长,尤其显著的是外向经济的蓬勃兴起。出口规模不断攀升,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外向型经济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包括就业的增长、涉外税收的增长、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国家财富的增加。三是其他市场主体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国有外贸企业的规模、实力不断增强,经营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现代市场竞争理论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竞争”是一个过程,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双方进行公正选择、进行资源配置调整的过程,“竞争”是通过市场中各类主体的创新、调整和优化,最终达到降低社会总成本,增进社会总效益的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市场和企业的认识,必须有一个更深刻的变化。中国加入WTO之后, 市场机制将真正成为国际贸易领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市场将通过有效竞争,最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国际贸易领域的创新、调整和优化,使对外贸易最有效地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二、国有外贸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变迁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有外贸公司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对开创一个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立下过汗马功劳,奠定了地区经济国际化的最初始的条件。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地区经济多元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观念,使市场经营的主体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国有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外商投资企业都逐步进入了国际市场。随着整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其它经营主体的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领域,国有外贸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
1、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 由完全由国有外贸企业独家享有的政策优惠,变为政策对多元主体的扶持和鼓励;资源环境,国家提供的资源如许可证配额由国有外贸企业独家拥有变为大部分由各类主体公开平等竞争占有;对外经营的竞争环境,由国有外贸企业完全的垄断变为多元主体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 各类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将在平等、公正的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
2、市场关系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外贸企业与政府关系十分密切,政府通过拨款、补贴、减税、免税、无偿提供、指令性计划解决企业的经营生存问题。新体制下,国有外贸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加入WTO之后, 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再针对特殊的利益主体;国有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从收购与供货关系发展变化为市场竞争关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3、市场份额的变化。在过去的体制下,出口贸易的实绩100%属于国有外贸企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后,市场份额也发生了变化。如江苏国有外贸企业在总量中的比重已经从1991年的86.9%下降到2000年的44%以下。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中,国有外贸企业在出口高技术产品中的份额更是明显处于劣势,这个变化正朝着生产者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向发展。
三、国际贸易经营领域的竞争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剧,主要表现在:
1、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营销领域。 他们不仅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同时也大量将他们在中国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特别是跨国公司成熟的营销网络、营销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品牌战略使他们长期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它们不再需要通过中国国内的中间商。
2、为了寻求更广的发展空间, 大部分有实力的生产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都通过与外商合资经营,建立和利用外方的先进技术和最快捷的市场信息,大大减少了中间费用,降低了销售成本。
3、已经有一大批生产企业、 科研院所和私营企业获得了国家批准的出口经营权,虽然一些获得经营权的企业暂时还缺乏具备国际市场经营的经验,但他们正在努力使出口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距离缩短。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家实施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 国内直接经营国际贸易的主体还将不断扩大。
4、根据国家对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政策, 一批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经营的外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随着我国加入WTO, 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对外贸易企业还会增加。这些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和竞争战略,将使国有外贸企业面临更强的对手。
总而言之,WTO 的规则必将推动国际贸易从经营垄断走向实力竞争,从中间商主导走向生产企业自立,从固定模式走向战略至胜,这就是趋势。
四、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者观念的调整
随着国家外经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加入WTO的日期的日益临近, 我们的省级专业外贸企业在全省出口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一个各路出口大军竞争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面对竞争,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者要选择一个正确的、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规律的经营战略,必须树立两个基本观念:
1、服务业观念。
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分工的进步和生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实现价值活动的全过程需要,许多生产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生产企业都将国际市场营销实行内部化,使整个的市场信息,市场战略与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融为一体。在这种新的市场体制下,专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成为服务于生产企业的另一类市场竞争主体,它不再直接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而是从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服务中获得自己的收益。今后,这种服务企业的主要市场划分是重点面向小型生产企业,面向还没有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生产企业。如果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者明白地认识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发展中的中国这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国际营销服务业。
2、竞争观念。
相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国际营销服务业应该属于服务领域竞争性行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过程中,竞争性行业所能够得到的政府财政扶持将逐步减弱,直至完全推向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在制定鼓励出口、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调整过程中,将把包含财政投资、配额许可证等国家资源越来越多地直接倾向生产型企业。国有外贸企业作为竞争性产业的一部分,必须变更自己的生存方式,建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者必须学会与市场竞争者、合作者和消费者的谈判,学会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学会设计和实施企业自身的市场战略和竞争战略,学习在WTO 所建立的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贸易竞争规则框架下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