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股沟疝可分斜疝和直疝,前者大多数入阴囊,后者不进入阴囊,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85%∽95%,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5:1。通常发生在下腹部腹股沟或阴囊的可复包块,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大多数是在儿童洗澡或更衣时发现。初次发现往往令年青父母焦虑不安,如临大敌。现谈谈有关儿童腹股沟斜疝气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处理进展。疝气发生的原因。先天性原因是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腹膜、横筋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突,睾丸则紧贴在其后壁。鞘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步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未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形成先天性斜疝的疝囊。此外,腹内斜肌、腹横肌薄弱,儿童腹股沟管短等其它因素也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本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故右侧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腹股沟疝,但明显少于男孩。后天性原因分别是长期便秘,哭吵等使腹压增高,可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而发生疝。因此,儿童腹股沟疝发生是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疝气有何表现特征疝气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可复性肿块,包块沿腹股沟走行,有的仅在腹股沟出现,但大部份呈犁状进入阴囊,平卧时包块大多消失,触之柔软,不痛或有轻度不适胀感。如剧烈运动或哭闹后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则包块变硬,触压痛明显。疝内容物最常见为小肠及回盲部,大龄儿不少为大网膜,女孩则以生殖系统附件疝入最多。发生了疝气怎么办患儿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疝气征象,大可不必惊慌,2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愈合可能。但需注意综合养育措施,(1)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剧烈运动等;(2)疝气包块肿大不能还纳时,采取平卧屈膝,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绝大多数能还纳,如不能还纳时,需到医院就诊;(3)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4)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密合。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儿童腹股沟疝早期手术疗效好,不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尽管儿童腹股沟疝较成人发生嵌顿的几率低,但是有关专家建议孩子2-6岁以前接受手术治疗。否则,不但会影响孩子睾丸的发育、身体发育,也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方法多,复发率极低,临床效果好。一是传统的开放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术。自上世纪初以来,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公认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由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病原因是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因此一般仅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外环口较小的病例可取外环处小横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这些改进的方法保留了腹股沟管正常的解剖结构,手术过程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复发率极低、併发症少。二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1990年Ger等首先在腹腔镜下使用金属夹关闭小猎犬的内环,证明此类手术的可行性,由此开始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时代。根据疝内环关闭的方法可分为腹膜内和腹膜外结扎两类,前者需要腹腔内套扎或缝合(横断或不切开内环),后者需要体外结扎或缝合完成手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属微创外科范畴,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并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疝、双侧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已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选择术式。
论文作者:朱德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腹股沟论文; 疝气论文; 儿童论文; 腹膜论文; 阴囊论文; 发生论文; 睾丸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