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员人生观教育的新思路_教育论文

论党员人生观教育的新思路_教育论文

略论党员人生观教育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生观论文,新思路论文,党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是立身之本。在邓小平深刻总结改革开放10年来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之后,我们党对人生观教育给予了重视,但教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对于许多党员和干部来说,正确的理论并未真正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和行动准则。为什么教育效果不佳?原因很多。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不重视、不投入,形式单一。战争年代,受各种条件限制,教育投入有限,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形式,但一本《为人民服务》,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哺育了无数共产党员。今天,党的执政地位为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党的思想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党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各种形式的报告、讲座、研讨会、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各种层次的进修、培训数不胜数,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舆论误导。不可否认,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思想观点,但是,正面的宣传,正确的思想理论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且不断得到强化。某些人思想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应当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寻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党的任务和工作密切相联的。研究党员人生观教育问题,不能离开时代的大背景。应当看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的环境,党员干部队伍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化的教育或简单重复过去的一些教育内容和形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使党员人生观教育取得更大成效,出路在于改革。

二、教育内容——不仅要一般地回答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而且要教育党员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人们努力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实现物质利益是人们的正当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共产党人从来不否认社会成员包括共产党员在内,有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抱负和追求。但是,党要求的先进性和她承担的历史使命,党员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都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作出自我牺牲。这些本来不成为问题的老道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求利、自主等特性,必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相分离的现象,使个人物质利益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党组织职能的转变,劳动用工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贯彻,党组织对党员的硬约束机制逐渐弱化,党组织作为政治组织,对党员的各种实际困难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大包大揽,致使党员对党组织的离心倾向有所发展。由此造成党员在涉及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关系的许多具体问题上产生困惑,而我们的思想教育,特别是人生观教育又总是停留在大而化之的理论原则上,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现实中的难题,因而,在教育内容上亟待改进。党员人生观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将高度抽象的普遍真理转化为贴近现实的具体理论原则,再将理论原则化为对党员思想的要求和行为规范。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竞争观、金钱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功过观、得失观、苦乐观、荣辱观、爱憎观以及如何对待先富后富问题等等。

三、教育对象——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

人生观教育决不只是针对普通党员讲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成为教育的重点对象。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摆在人生观的解释者、教育者地位,忽视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和提高的作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第一,领导干部作为教育者更应该首先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广大党员群众作出榜样。第二,有人认为,领导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只要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行了。其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实践中得以正确的贯彻执行,这里面有一个政治态度、政治立场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站在个人或小团体的立场上,为少数人谋利益,出发点不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客观效果是截然相反的。第三,领导干部手中大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权力本身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权力的腐蚀,滋生个人野心和以权谋私行为,而且领导干部犯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据中纪委近几年的连续统计,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受处分的比例高于普通党员受处分比例的5.1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放在教育干部身上,必须克服对领导干部教育和管理疏漏的倾向。

四、教育难点——必须解决“知”、“信”、“行”的统一,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党的理论转化为党员的认识,使其产生对党的事业真挚的感情,内化为内心的要求,最终通过实际行动处处体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人生价值观。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理论讲得不够,而是没有全部被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节。毛泽东同志过去就曾批评过某些人的自由主义态度: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今天,仍有极少数人口头上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内心则根本不信,行动上更是反其道而行之,“其言也善,其行也恶”,形成“双重人格”。不解决“知、信、行”统一的问题,人生观教育只会流于形式。

五、教育途径——要研究影响党员人生观和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把人生观教育看作一项复杂的工程,采取多种措施,树立大党建的新思路

正确人生观的塑造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单纯地依靠教育,希望通过教育解决全部问题是一种非常肤浅的认识。现实生活表明,教育对人生观的塑造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政策导向、制度约束、干部考察、精神文明建设、自我修养等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思想教育要与政策导向相结合。政策是调整利益关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教育更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歧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心理已基本克服,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开始形成,就是政策转变和落实党的一系列知识分子政策的结果。同样,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思想问题也是与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相联。如某些具体政策的不完善和执行中的偏差,造成暂时的社会分配不公,引起一些人心理的不平衡,并因此产生种种消极情绪。对这类思想问题,仅仅进行正面教育,不进行适度的政策纠偏,是很难奏效的。目前在党员人生观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逐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让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堵住发不义之财的门路;各单位的党组织对那些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应给予更多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对闹个人主义的人要坚持批评、教育,不能迁就其无理要求,不能形成老实人吃亏的风气。否则,难以形成正气,抑制歪风。第二,思想教育要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实践证明,教育只对那些肯接受教育,愿意做合格党员的人起作用:对那些根本不愿意接受党的教育,一心想利用党的执政地位捞取个人好处的投机分子来说,教育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今天,我们的党员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年代,许多人投身革命,甘愿为党的事业献身。那时的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同志愿意革命但不知道怎样革命的问题,所以思想教育的效果十分显著。现在,极少数人根本没有革命要求,入党动机包含着浓重的个人奋斗成分,甚至混入党内是为了升官发财,为自己捞好处,对这样的人,单纯的教育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依靠严格的纪律约束和惩处,而对于多数党员干部,在种种物质利益诱惑面前,仅靠思想道德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必须把思想教育所启发的内在的自觉性与制度的外在约束性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提高党性,通过制度巩固教育的成果,二者相辅相成。第三,思想教育要与干部考察工作相结合。要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必须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怎样说的,还要看他怎样做的:不仅要看他平时的表现,更要看他在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真实思想和基本品质,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复杂纷繁,人们的心理结构也随之复杂。有极少数人,显性的外露层冠冕堂皇,而隐性的内在层却很肮脏。所以,考察干部要特别注意了解是讲真话还是说假话;对领导是尊重还是阿谀奉承;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为个人捞选票;是为工作加强对外联系还是编织关系网;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更是衡量共产党员纯真与否的一块试金石。第四,党内思想教育要以国民公德教育为基础。国民公德是社会对公民的起码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作为一个党员,首先应当是一个好公民,要遵守社会伦理,遵守社会公德,具备诚实、正直、善良、有同情心、守秩序等基本品德。如果连孝亲、抚幼、敬老、尊师、守法、遵纪这些都做不到,还奢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对于那些缺乏国民公德的党员,必须补上国民公德教育这一课,使人生教育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五,思想教育要与自我省悟相结合。目前的各种教育在形式上多是以会代教、以课代教、以文代教。在现代传媒的高频、反复灌输下,教育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症结何在?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需要自觉地努力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途径,最终形成稳固的信念,而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口号式的要求即可达到。因此,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与巩固,是一个长期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既需要依靠春风化雨式的外部启发,更需要经常按照党章和党内的各项规定对照检查自己,自省,自警,自励,规范行为,严于律己。最后,针对当前社会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宣传上应明确党员人生价值的取向。前几年,一些传媒的着眼点多是盯在“大款”、“老板”、“明星”身上。生活已经证明,真正令人感动,产生震撼力的还是张鸣歧、孔繁森、李润五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同时,在宣传先进人物方面,也需要更多地去挖掘那些生活在人们身边的,在普通平凡岗位上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的普遍党员。

标签:;  ;  ;  ;  ;  

论党员人生观教育的新思路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