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正确认识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经济远在14世纪下半叶就在西欧开始产生。16世纪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迄今也有360 年的历史了。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都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资本主义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制度,它最终会由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同样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既然是客观规律,就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根据某些人的主观意志创造出来的。直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已发展了几百年,但连“资本主义”概念还没有出现。这表明资本主义发展的自发性和客观性。同样,资本主义最终会转向社会主义,也不是任何人能够凭其主观愿望阻止和扭转得了的。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其后的一些重要著作如《资本论》、《反杜林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认为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基本矛盾的加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强大的生产力的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剥夺者要被剥夺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根据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和已有条件作出这种判断的。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的和突出的表现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指出:“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危机期间,不仅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因生产过剩而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形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这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当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社会经济陷入严重混乱和倒退时,连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也深切感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似乎要趋于崩溃,震惊于似乎资本主义末日的来临。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作出资本主义制度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判断,还有一个事实根据: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述,资产阶级所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不仅是“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要求冲破旧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产业革命。但是在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反而趋于恶化。失业者增加,陷入赤贫。而在业的“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时间延长,工资减少,“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也给工人阶级带来大量的教育因素。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生产的集中,又为工人阶级的联合和团结提供了条件。工人作为自为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真实表现。他们正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以及他们置身于其间的社会经济现实,作出了以下的判断:“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显然,马克思当时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据的。
但是,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的50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现象和新特点。西方有的学者将其称作“新资本主义”。国内外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以后的100多年来,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 也没有像列宁所说走向“垂死”,而且获得了新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50多年来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以往几百年历史中发展的总和。表明它还具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不能不正视和肯定这一历史事实。面对这一事实,我们需要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是否发生了改变;资本主义最终要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规律还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还是否应当肯定。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根源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关系发展等方面,不断自觉地进行了自我调节和调整。这既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出现和发展并与资本主义进行较量的压力下,为了维护自己生存与发展,不得不进行一些改良与完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有效的作法。
第二,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已有的较高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的新的科技革命,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2%左右。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00年间,工业年均增长率为3%左右。而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年均增长率达到6%。1953—1972年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5%, 随着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
第三,产业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升级,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长期落后于工业的状况将会根本扭转的科学预见,已经成为现实。 1950 —1977年间,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6%,超过了加工工业。 正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到3%。 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到只占1/3。而金融、商业和服务等部门的比重不断提高,这种情况,正是工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结果和表现。目前,产业结构已向信息化、高科技化转变。与此相适应,劳动者的科技知识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向脑力化、知识化、白领化发展。
第四,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已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自发发展和运行。而是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将计划因素(指社会统一计划)引入市场经济,实行政府调控,将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结合起来。也就是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用“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政府不再是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主要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趋于缓和。
第五,在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物质条件,可以在利润巨额增加的同时,缩短职工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以缓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重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征收高税率的超额累进税和遗产税。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吸收工人参加管理。有的还明文规定,股份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要有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参加。在此历史和社会背景下,19世纪曾蓬勃高涨的工人运动,在二战后逐渐陷入了低潮。
第六,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广泛地开拓了国际贸易空间。大垄断资本跨越国界,在世界各地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经济国际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的出现和发展,是有其根源和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由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都不是也不可能在短暂的时期内完成的。而且生产力越落后,转变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由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制社会,经过了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过渡时期。由奴隶制度转向封建制度,从西欧封建化的过程来看,从公元一世纪前后就已开始,而到10世纪前后才告完成。经历了约1000年的时期。如果计算到五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也经历了500年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因素从14 世纪在地中海沿岸产生,到16 世纪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也经历了200多年的过渡时期。如果算到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则经历了约300年的时间。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转向社会主义,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返老还童、青春永驻。恰恰意味着为转向社会主义正在准备更坚实更雄厚的物质与社会基础。目前,资本主义尽管有了一付新面孔,但其本质并未有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仍然是私有制,虽然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出现了新的模式;资本统治与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仍然是最基础性的关系,虽然劳资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生产,虽然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劳动条件有所改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依然多次爆发,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损害程度有所减弱。不过,1987年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市的狂跌风潮,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金融风暴和危机,也曾震撼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依然在起作用。不要一讲资本主义就只看到少数发达国家。全世界有180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处于落后、贫困状态。 如刚果、扎伊尔等非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长期陷于贫困与落后状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诸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经常出现争夺与斗争。
既然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包括其基本矛盾没有根本改变,那么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便继续发挥着作用。目前,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特点,应从两个层次上分别考察。一是适应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和体制模式有必要也必然会相应调整和发展;二是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发展中,扬弃和否定资本主义自身的某些新的经济因素也在发展。正是这两个层次的变化与发展,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舞台。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这两个层次的变化,不是疏远社会主义,而是接近社会主义。这又可从两方面来论述。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新的实现形式和新的资本组织形式,如股份公司、垄断资本组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的新发展,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消极扬弃”的经济因素。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有利的阶梯。马克思已见到资本主义社会股份制的发展,并指出:股份公司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应当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指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引者)的过渡形式”。马克思以后的100余年来,股份公司有了新的发展, 而且不断出现了新的资本组织形式。它们都是转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因为比起千千万万个小资本来,大股份公司、大垄断资本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转向社会所有制要方便和容易得多,马克思之所以把股份公司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消极扬弃”,是因为作为新的资本组织形式,它不会直接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但由于私人资本转变为社会资本,从而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另一方面,马克思特别重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指他看到的工人合作工厂的出现。他把这种能证明没有资本家参与、工人群众同样可以建立自己的工厂的新经济因素,称作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积极扬弃,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否定因素在起着作用。马克思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
进入20世纪特别近50多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的消极扬弃和积极扬弃的经济因素有了很大发展。单从积极扬弃方面看,不仅工人合作工厂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而且农民合作社也较快地发展起来。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的普遍推行与不断完善,高率累进税和遗产税的征收,是对私人资本和私人财产扩张的限制,同样是对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一种扬弃——消极的或积极的扬弃。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也具有二重作用。一是有利于其内在诸矛盾包括阶级矛盾的缓和;二是对私人资本主义作了肯定中的否定。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我把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它‘本身以主宰着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产生出它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转变为社会的所有制。”
在21世纪新的100年中, 发达资本主义将会适应新生产力和高度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在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及运行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与特点。“新的经济制度因素”会不断发展与扩大。将不断扬弃和削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本身。新的经济制度因素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可以有两种转向社会主义的途径:一是通过工人阶级革命取得政权,利用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经过较长期的自然发展过程,通过部分质变的不断积累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正如同以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更替那样。
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处于低潮的今天,有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不相信或怀疑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西方有的论著中提出由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命题。然而西方一些有见识的学者,也在继续提出和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其1996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用大量篇幅研究和抨击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严重缺陷。他指出:“商业周期之于资本主义犹如地震之于地球的地质,是内在的。资本主义向来就有商业周期现象,将来也会有。”他预言,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市场迟早会经历一场类似90年代日本股市崩溃或者相当于30年代美国股市崩溃的大崩溃。”他认为资本主义衰退“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部分, 它们不可能被消除”。作者在论述资本主义的诸弊端时,同时指出:“这并不奇怪。资本主义一出世就有这些问题了。它们是该体制的一部分。它们导致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问世。”瑟罗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论述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问题,而是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弊端着眼认为将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且,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支持者。这是他的理论局限性。但他看到资本主义不是美好的永恒的制度,而是要导致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的这一认识是值得肯定的。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