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学校作为目前社会培养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专业设置应该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很多学校顺应社会发展,建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我国正处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型时期,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文章正是针对于此进行研究,通过对物流管理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内涵式发展
在电子商务迅速普及的今天,如何保证物流的速度以及质量已经成为目前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物流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国每年对物流管理人才都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水平都达不到社会上的相关要求。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学者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要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内涵式发展模式。但是,据笔者总结,目前国内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微乎其微。因此文章针对于此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相关思路。
1.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物流行业发展由来已久,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仅仅是运输而已。新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都极大程度的发展了物流行业。可以说,物流已经成为决定一个行业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产生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高。具体如下:
从上表不难看出,从2012年至2014年这三年的时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因此,不难得出,社会上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型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其承担的压力也日益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高职院校都采取扩招的方式来争取更多的生源,扩招的结果必然导致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技能都有待提高。要想真正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必须采用内涵式发展的模式。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2.1继承与发扬
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虽然是近年来提出的,但是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高职院校要想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在总结和继承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只有深入的了解了传统模式的发展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批判性的对其进行继承。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物流管理的理念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传统的物流一般来说指的是大批量、大件物品,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小件物品的物流发展迅速。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必须紧随时代变化的脚步。
2.2 内涵式发展的系统性
内涵式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发展本质的理解。只有通过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竞争力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学校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内涵式发展并不是一个能够短期内见效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核心竞争力等指标的不断提升,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内涵式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
3 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可以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极大问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盲目跟风,用扩招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生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源的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的不足。内涵式发展模式就是用改革的方法提升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即办学质量、师资力量等,进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
3.1 转变发展理念
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离不开观念的转变。只有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性的观念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和传统的外延式发展的最大区别在于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宽容、开放的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对教学质量发展、教职工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而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提供思想基础。
3.2 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更是如此。我国高职院校作为目前国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其师资队伍是直接决定该校办学质量以及综合实力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建立一批有能力、有理想、有责任性的师资团队对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极为重要。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完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更加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师升职、定岗、定薪制度。2)注重教学质量的培养。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多的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科研水平的培养。教职工的奖金制度也应该更加跟教学质量挂钩而不是单单局限于论文的发表以及专利的发表。
3.3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正如我们所知,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且基础都相对较弱。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的学生基础较弱,因此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则是聪明好动,缺乏自制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于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
3.4 全面培养,德才兼备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而更多的是对学生品行的培养以及教育。事实上只有技能和品行都过硬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18-22岁左右,他们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职业规划,因此学校的影响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极为重要。高职院校在保证学生技能学习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适当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品质。
4 总结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今后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上对于物流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是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促进其内涵式发展十分必要。所谓内涵式发展其本质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因材施教、全面培养等方式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婷婷. 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 物流科技,2015,38(5):141-142.
[2]杜学文. 谈预算定额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精益物流中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7-27.
[3]刘元华,郑成武. 基于区域经济的物流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66-169.
[4]吴杰. 浅谈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鸭绿江月刊,2016(8).
[5]冯路.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理论导报,2012(7):55-55.
论文作者:李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内涵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物流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