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的公共建筑功能逐渐复杂化,一些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应运而生。塑造完美的建筑空间,就要将建筑与结构相互配合。但是,在建筑设计中,也会存在误区,即过多地关注技术水平,强调空间塑造,并没有考虑到建筑用户的需要,让建筑形体富于美感,但空间设计不够人性化,特别是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没有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就必然会导致建筑设计没有获得整体性的效果。比如,中国的一些公共建筑为混凝土构件交叉形成,给人以视觉美感,然而室内空间设计不尽如人意,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突出了大开间,不能给人以亲切感。对公共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运用创作手法丰富空间,提升公共建筑空间的吸引力。
关键词:现代公共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思考;
1 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的装饰装修上要注重人性化设计
公共建筑为人们提供公共空间,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就要基于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空间设计。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要提高服务意识,即设计公共空间就是在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提供服务。所以,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满足人的心理,注重人性化设计。
1.1 建筑公共空间的布局设计
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平面布置是基础工作,要满足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要求。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人在空间内的行为模式,对于各项设计元素合理安排。当然,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使用者的行为之外,还包括建筑的经营管理、公共空间内的人流活动情况、公共空间的使用方法以及社会心理等等。
建筑的公共空间人流密集,虽然空间很大,但是很多人处在一个空间,就会感到空气都凝固了,给人以窒息感。为了避免人的心理上产生自己被“笼罩”的感觉,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中要比例协调。由于公共空间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更多的人提供交流空间,所以,空间设计上要给人以视觉开阔感。公共空间的尺度则要处理好功能关系,主要功能空间有时不可能抬高或降低顶棚和地面,也不可以采用隔墙、家具、绿化、水面等等分隔,用这些方法对空间的比例予以改进,形成的空间更加协调,而且获得良好的心理效果。
1.2 建筑公共空间的光影设计
在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对光源要合理布置,使得室内各个角落都能够获得光照。在公共空间的光照设计中,还可以利用灯具造型营造小面积光照范围,通过局部利用色光,发挥光影效应,有助于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效果,墙面因为光照的渲染而变得丰富,不再是单调的墙面了。
比如,体育馆的健身房空间设计中,不仅要将空间的形体体现出来,还要用色彩装饰,使得整个的空间充满质感,形成不同的功能环境气氛。室内的设计中,光照效果很关键,利用光的直射、反射、扩散效应塑造空间意境,随着光影的变化,空间意境也发生变化。
1.3 建筑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
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专业的研究领域。在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色彩,经过调配,对公共空间进行装饰,对人的心理影响就会增强。对于特定的空间可以起到渲染效应,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1.4 建筑公共空间的材料装饰设计
室内空间的装饰设计中,应用材料要科学,除了满足技术要求之外,对于材料还要交替使用,积极使用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在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中,除了选用美观的轻质材料之外,还要选择人工合成材料,尽量使用木质的材料。为了使得空间设计的内容更丰富,可以局部使用玻璃、陶瓷、竹、涂料以及各种编织物等等,还可以使用砖和石搭配。不同的材料,质地不同,形状特点和装饰效果不同,在空间设计中,发挥这些材料的疏松、柔软、坚实、平整、光滑、粗糙等等的效果,让整个的空间充满柔性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公共建筑的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
2.1 标识系统设计
基于公共建筑标识系统的作用,可以创造更为高效的出行环境,此时人们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此系统充分汇聚了各类标识,基于特定的关系将其组合成一个富有视觉效果的导航系统,充分考虑了颜色、形状以及材料等多方面因素,能够起到高效的信息传达效果。
关于标识系统的功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标识的易读性。对于丰富的信息群体而言,标识系统可以对其进行简化,提升各类信息的可理解程度,在帮助人们轻松理解信息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信息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2)标识的醒目性。公共建筑人流量较大,与之相关的标识也极为繁多,在标识系统的作用下可以帮助人们在第一时间发现重要标识。
(3)标识设置的合理性。各类标识均处于合适的位置,而这也是确保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到相应标识的必要基础。一套合适的标识设置方案,必须具有足够的连续性,由此提升人们对于空间认知的连贯性与秩序感。
2.2 无障碍设计
公共建筑的人流量较大,不同使用主体所提出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这是建筑内部空间“人性化”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以及残疾人这两大特殊群体,应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与关怀。在围绕特殊群体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从生理以及心理两大层面出发,综合考虑公共建筑内部的实际环境,由此探讨出可行的策略。对于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而言,应充分建立在群体需求的基础之上,从而营造出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无障碍设计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具体应考虑如下几大方面:
2.2.1 垂直电梯
当公共建筑与地表路面的垂直跨度较大时,此时电梯成为了重要的通行方式,对于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而言,更需要依赖于电梯而到达指定的空间。在设计残疾人电梯时,应充分考虑电梯门的宽度与开合速度,同时,应降低扶手的高度,给电梯配备音响系统,从而起到信息通报的作用,并在显眼区域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识,由此引导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2.2.2 扶手
残疾人行动不便,此时扶手的作用就尤为明显,其是确保残疾人肢体平衡的重要基础,同时,可以帮助残疾人做出前行等动作,在意外发生时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在进行扶手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到其高度与位置,确保使用者均可以触及到;基于刷涂显眼油漆的方式可以确保使用者轻松地观察到此结构。
2.2.3 坡道
轮椅乘坐者较为特殊,由于其下肢不具备任何行动能力,从而加大了上肢负担,在下坡时双手与手轮之间的摩擦力急剧增大,对于陡坡或是滑坡而言危险性较高。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应控制好坡道的斜度,适当提升粗糙度。
2.2.4 盲道
盲道是视觉障碍者的另一根“盲拐”,在设计时应注重盲道与周边区域的颜色对比,帮助色弱者更轻松地观察到前方道路,为色弱者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往往注重外形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往往注重空间的使用功能,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空间观感,却没有考虑到人在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公共建筑主要塑造的是公共环境,为用户提供公共空间,如果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展开,就会给人以生硬感,不能从思想上融入到空间中。对于公共空间采用人性化设计,使得公共空间满足人的需求,建筑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还提升了建筑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旭燕.人性化共享空间营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08) :28-29.
[2]李欣然.人性化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7 (09) :58-59.
[3]周鹏.人性化背景下的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阐述[J].建材与装饰,2017 (02) :64-65.
[4]谢永华.大型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与人性化设计初探———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为例[J].低碳世界,2017 (22) :71-72.
论文作者:陈泳茵,,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空间论文; 公共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标识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 考虑到论文; 材料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