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_国民收入论文

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06)05—0054—04

一、问题的提出

“节省口粮增储蓄、勒紧裤带搞建设、补贴出口赚吆喝。”这是近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图景。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特征,我国经济增长过分地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来拉动。投资、出口与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之间呈扩大的喇叭口趋势(见图1)。根据瑞士信贷集团2006年3月份的报告,目前占全球总人口22%的中国人的日常家计消费只占全球的3.8%(而GDP占4.4%)。 消费需求本应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当先者,但目前的消费却成为明显的跛脚“瘦马”,社会消费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只起到有限的推动作用。低消费的后果是,高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的释放在国内找不到有效宣泄出口,被迫不顾一切地寻找外部出口,从而形成了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高投资的恶性循环。

图1 2001—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IFA增长率、出口GRE增长率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RECG增长率变化情况(%)

注:GDP为修正后数据,其余数据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计算

其实,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农村消费不足是社会总消费不足的根源。1996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额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的比重为56.3%,但是到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额只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的37%。199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分别为5430亿元和1768亿元,城乡消费比为3.1,但是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分别为9105元和2625元,城乡消费比扩大为3.5。从2006年1—3月份的情况来看,城市商品零售额累计12409.9亿元,增幅达13.5%,而县及县以下商品零售额为6030亿元,仅增长了11%,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相对迟缓,城乡消费结构转换脱节,农村居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有70%人口是农村人口,有8.68亿农村人口的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农民消费需求真正启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才能摆脱出口依赖型的增长。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微略增长,汇集起来就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就会大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消费升级速度不够快,导致生产技术优化受阻、生产技术效率难以提高。况且,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城市消费迅速启动,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寻求高消费,但是农村居民却停留在低层次需求上,这样造成中间消费需求层次比例过小,低消费层次不能顺利向中间层次过渡,从而约束经济增长。

二、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理论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消费的约束

卡莱斯基认为:一国国民生产总值,根据其用途,可以被分为生产性投资、存货的增加、非生产性投资、集体消费、个人消费和净外贸出口。如果我们用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I表示生产性投资,S表示存货的增加, 即表示流动资本加库存的话,则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恒等式类似地有:Y=C+I+S。国民收入的增量因素可被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性投资I,如果用V来表示资本—产出比的话,它也可以用来表示每单位国民收入增量的资本支出。因而投资的生产性效用或者说因投资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应该为I/v;(2)资本设备因折旧而产生的损耗,设备折旧参数为d,则因折旧会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其下降值为d*Y;(3)技术进步或者是效用的改进,例如说可能是对资本设备的利用率提高或者由于劳动组织的改进或者是更为节约地使用原材料、消除次品等因素,都可能会使国民收入有一个增加值,设m为效用改进系数,则改进后的国民收入为mY。

图2 卡莱斯基基本增长率方程的图示

该式意味着:在国民收入中生产性积累的相对份额必须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而且,当资本—产出比v、折旧系数d或者总资本的资本产出比u上升时,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会下降,而生产性积累率Φ、技术进步或改进效用系数m上升时,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会随之上升。同时,由于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等于1-Φ,随着生产性积累增加,相应的消费份额就必须减少,由此,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些制约关系。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我们假定资本产出比V,效用改进系数m以及存货与国民收入增量之间的比例μ不变,为了提高增长率,如图3所示:将图中的OC提高到OD,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使生产积累由OA提高到OB。但是在国民收入中生产性积累相对份额的提高肯定会使消费的相对份额有等额的下降。短期消费状况的恶化是为了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过从长期看来,更高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积累效用肯定会对消费水平产生有利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资本设备的折旧系数d是经济增长率g[,Y]的单调减函数,所以,事实上提高增长率对生产性积累的要求会稍微低一些。也即当增长率提高时,资本设备的折旧系数相应要下降,造成

图3 国民收入增长的限制性图示

图4 提高增长率的消费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消费来对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如图4所示,在E点的左侧,提高消费会对经济起到抑制作用,跨过E点后, 消费的增加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图5 提高增长率的消费变化图示

我们知道:k=k(Φ)是一个关于Φ的单增函数,表示消费者对削减短期消费的一种抵制,显然这种抵制情绪会随着Φ增大而增大。因而,理想状态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是:

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发展滞后,对于被扭曲的曲线DK,△g[,Y]/△Φ>k(Φ)/(1-Φ)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在城乡二元消费结构问题突出,城市与农村消费差距扩大问题显现的时候,我们应当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三)我国农村消费不足对经济效率损失的解释

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完成的,假设条件包括:投资边际效率递增或不变、货币自由流通、零通货膨胀、投资无风险以及消费者完全理性等理想状态。如图6所示:

图6 农村消费滞后对经济效率损失的解释图

纵坐标代表将来的消费——时期2的消费,横坐标代表当前消费——时期1的消费,消费者效用用Ui表示,图中效用无差异曲线U1<U2<U3,MM′表示消费可能性曲线,在Y点时期,Y1是当前消费,Y2是将来消费,在假设消费者理性的情况下,他会放弃一部分当前消费(Y1-C1)来获取将来更大的消费C2,在这种解释上,消费者节约消费所进行的投资是一种效率的改进。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消费者时刻在进行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往往将资金的时间价值、流动性风险以及资本的稀缺性等要素考虑进去。特别是在农村,资金的流动性极差,资金相对于城镇更加显得稀缺,即农村的钱比城镇的人民币更加值钱,人们遇到天灾人祸,需要巨额资金时,融资相当困难;加上人们对政府将来政策的稳定性持怀疑态度,预防性资金需求量较大;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风气不好,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前途表示担忧,往往考虑到自己老年的保障问题,这就形成了当前的“节省口粮增储蓄、勒紧裤带搞建设”的农村消费压抑场景。在图6中,农村居民将消费点定位在A点而不是C点,这样,形成了(A2-C2)<(Y1-A1),农村消费发展滞后带来了(Y1-A1)-(A2-C2)的经济效率的损失,所以提高农村消费到C点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

三、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国内许多学者一般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来测度我国城乡收入状况,但该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没有考虑城乡价格因素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另外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未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公费医疗以及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补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未考虑农村居民来年带来扩大再生产的费用支出。因此,简单的使用该指标测度城乡收入状况,实际上不能准确反映城乡居民的真实收入差距。我们对以下数据进行调整:(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各类人均补贴(包括住房、卫生、教育等),并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扣除下年度生产扩大的人均费用支出增量(仅考虑生产用固定资产和化肥农药的增量支出),加上农村居民各类人均补贴(包括卫生、教育等),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2005年统计年鉴和2006年4月中国经济。

(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实证分析

从2006年4月经济景气月报来分析,2001—2005年6月,人民币—美元的汇率一直很稳定,保持在8.25—8.3左右,2005年6月以后,汇率持续走低,10月份为8.08,10月以后汇率进一步下降,2006年3月突破8.0,我国的外汇储备却稳步上涨,2006年1季度达到最高——8500亿美元。再看看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直处于15%以上的增长率,2004年3 月达到最高(56%),而2004年10月国家对其进行了降温,但仍然保持在25%以上;自1993年以来,我国连续10多年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5年达到了600 亿美元之多。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 %以上的高速度,但是这与我国大量FDI流入中国,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不开的, 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发展滞后,过多地靠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制约了经济内生增长的潜力。

1.城乡消费拉动我国社会总消费的对比

我们用居民的总消费水平TC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村消费性支出RC与城镇消费性支出CC作为解释变量,样本区间为1985—2005年,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计量结果如下:

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消费相比,对总消费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农村居民消费提高1单位,可以使总的消费增加0.5879单位,而城镇居民消费提高1单位只能够使总消费提高0.487530单位。按照卡莱斯基的理论模型,只有当农村消费与城镇消费对经济起到相等的拉动作用时才能达到最优经济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消费不足压抑了社会总消费,提高农村消费能够更加有效地拉动居民总消费。

2.城乡消费对我国GDP贡献率的对比

我们用人均GDP——A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村消费性支出RC 与城镇消费性支出CC作为解释变量,样本区间为1985—2005,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计量结果如下:

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消费相比,对整个GDP 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农村居民消费对GDP的边际贡献率只有0.769233,而城镇居民消费对GDP的边际贡献率则达到1.212545。可见,农村消费对人均GDP的贡献只起到了有限的作用,农村消费不足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四、结论与启示

(一)我国总体消费不足,城乡消费差距拉大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城市消费相对来说启动较快,但农村居民却停留在低层次需求上,城乡消费差距过大,造成中间消费需求层次比例过小,低消费层次不能顺利向中间层次过渡,从而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转型滞后。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直接决定着生产结构及其变化,在买方经济条件下尤为突出。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比较慢,消费升级速度不够快,导致生产技术组织结构优化受阻、生产技术效率难以快速提高。我国农村经济重生产、轻消费与重物质、轻服务,相互推高,多年来一直依靠出卖低端廉价物质的初级农产品盈余来弥补日益增长的高端服务品需要,这样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无疑,在这样消费模式下的增长方式注定要陷入悲惨的“贫困化增长”陷阱,即增长方式落后—服务消费低—人员素质差—研发创新低—重化工业化—服务消费低—增长方式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启动农村消费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基本上还没有一个大国经济能够长期依靠投资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的增长,而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源泉一直是强劲的内需,如美国消费对其GDP的贡献率一直高居80%左右,其旺盛的消费需求不仅是美国经济的引擎,更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我国多年来一直依赖FDI 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这种增加投资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单纯依靠投资“单打独斗”到更多地借助消费驱动,即将以前的“消费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不足”这种恶性循环转变为“消费增长—降低出口依赖—避免低价竞销—收入增加—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这其中启动农村消费是最佳路径。

收稿日期:2006—07—10

标签:;  ;  ;  ;  ;  ;  ;  ;  ;  

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_国民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