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庙坝中学 大竹 635100)
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实教育现代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在初中思德课程的各种教学模式中,其中也闪耀着启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亮点。但是主模式仍是灌输式。仅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未提升到“使学生会学习、会创新”的高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总结有以下四点经验体会。
一、增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 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例如我在关于“环保与资源”的问题上,学生选取了一个身边的现象——“教室里每天浪费的资源有哪些?造成的污染又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积极地思考,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汇总形成了4条可行的措施:喝桶装净水不买瓶装饮料、草稿纸的重复使用、分类回收垃圾、废纸统一出售等。
二、注重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创新途径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或独特性。发散思维的这些特征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传统教育注重学生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例如我常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让小组的成员对特定的问题进行 自由联想,通过相互启发、激励,进一步引发更多更好的联想,从而产生许多设想和方法,从中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途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问题是人的思维的动力和起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就让学生一起来“头脑风暴”一下,许多学生都从身边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几十个问题,诸如长江的污染与治理现状;空气污染;亲戚家占用农田盖房问题(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小区环保问题;一次性物品使用问题;下雨天为什么还灌溉绿化;自动扫地车灰尘滚滚;学校、教室的环保等等。问题出来后,我又采用假设法,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市长、校长,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十分积极踊跃,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独特见解,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明显学生创新途。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基本思维技能为基础,以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独特性为主要特征。增强课堂教学的思维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技能训练,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中理解、掌握“活”的新知识。例如,在复习课上,我经常会要求学生抓 住关键词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如学过的所有的“原则”有哪些,“制度”有哪些, “ 标志”又有哪些等等。再例如,我要求学生把 “国情”和“责任”与“战略”等几个看似无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自己来出“实践探究”题,学生都做得很好,如:材料:“中国许多资源总量排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许多资源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开发利 用……”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国情?问题2:根据这一国情,我们当前应坚持实施什么战略?问题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当为此担负起哪些责任来?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做出来的答案更好更全面,课堂上的思维积极性也更高,这样就增强了学生技能 训练,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营造宽松氛围,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 创新能力。一是宽容与理解。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尝试“错误”,发现原理。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应该是放松的,心理上有安全感,不会感到压抑。在解决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提出自己的设想,无论多么荒唐或幼稚 的想法都不会受到耻笑,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 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出现有独特的、创新 的想法,老师就要挖掘出其中的亮点,去表扬、鼓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思维成为一种习惯,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新求异意识,课堂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探索。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研究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需要。
论文作者:张瑞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自己的论文; 发现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