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的历史大变动之中,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超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种全球化趋势,既打破着传统的经济上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精神、文化上的壁垒。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各种信息愈益快速地传播,各种观念四处流传扩散,各种思想相互交错、相互激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此机会不遗余力地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中国的全面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西方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中国,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渗透内容和手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有清醒的认识。
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表现
1.宣扬政治多元化
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鼓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和政党制度,标榜西方资产阶级那种超越阶级、超越历史的抽象的“自由、民主、平等”。贬低马克思主义理论,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只是一个学派”,是“大简化理论”,是在哲学思想领域“以道德为动力的乌托邦式社会工程”,是“对历史的根本错误判断”和“对人性的严重误解”;说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会妨碍学习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违背“双百”方针,从而借“双百”方针来鼓吹多元化,以多元化偷换多样性;说什么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结构就应该在政治上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歪曲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夸大共产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甚至不惜造谣诬蔑,企图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生包括“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种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党和政府内滋生严重腐败现象的温床,必然导致党和政府权力的异化,从而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政治体制混同起来,把政治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看成是政治制度的弊端。诬蔑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怪物”。
2.宣扬经济私有化
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社会主义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出现困难之际,一股宣扬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国内呈上升趋势。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潮,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经济学流派。它赞赏私有制,极力抨击公有制。这种思潮在中国的传播者主张全盘私有化,攻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说什么与其羞羞答答地搞私有化,不如公开搞私有化,国有企业没有了,国有企业就搞好了。
3.宣扬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
世界各国军队都具有特定的政治性质,都是为执行特定的政治任务而建设和运作,都是其本国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鼓吹所谓“军队要由政治性向国防性转变”,要实行“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把军队的国防性与政治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脱离军队的政治性讲军队的国防性,否定军队的政治作用。其实质是要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脱离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领导核心——共产党的领导,搞所谓的“军队非党化”,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军和国家的性质。
4.宣扬“领土分治化”
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民族自决”“尊重人权”等旗号,竭力为民族分裂分子呐喊助威,纵容和支持达赖集团及“台独”势力,拓展其“国际生存空间”,阻挠我国的统一进程,妄图使我国永远处于分裂分治状态,并进一步分化中国,从而阻止中国的发展壮大。
5.宣扬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冷战结束后,在西方国际政治领域盛行新自由主义和新干涉主义思潮。它们强调西方价值观特别是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应作为国际社会的规范加以推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性的新规范必将产生。世界性新规范产生的过程是国际社会建构的战略实施过程,也就是以西方价值尺度改造世界,将西方国内的政治制度“外化”到国际政治中,以规范各主权国家的行为。极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以人权的观念否定主权原则,强调保护人权是最高宗旨,人权问题不再被认为是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人的尊严、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不归国家所有,这就把别国国内事务国际化,为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理论借口。
西方反华势力还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西方腐朽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权,忽视、贬低甚至无视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认为人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以此淡化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特点
(一)隐蔽性和欺骗性
为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西方敌对势力采用了一系列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手法。
1.利用人员交流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中美建交后,美国按照富布赖特计划,选派 162名教授到中国24所重点院校讲学;美国新闻署从1983年起,每年选派20名巡回学者到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讲学。美国还先后在大连、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建立起各种“培训和交流中心”,借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需要,向中国输出西式“民主、自由”观念。美国新闻署对举办“培训和交流中心”的意图有露骨的表白:美国应向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这是比传播科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任务。
2.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展开柔性“攻心战”。西方国家利用“美国之音”、“德国之声”、英国广播公司、“自由亚洲电台”及有关电视台等宣传机器,昼夜不停地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客观与非客观报道,以柔性方式散布社会主义危机论、失败论、破产论等,煽起人们的不满情绪甚至敌对情绪。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的发言人宣称:我们正在对中国实施我们的宏伟精神入侵计划。美国之音也早已被美国领导人视为“政府的一只臂膀”。
3.利用全球性问题宣扬“全球化”意识形态。当今全球性问题的增多,需要人们有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解决人类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方国家借此极力宣扬“全球化”意识形态,主张民族国家应从抽象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来解决发展、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从而设置了一个“全球化”意识形态陷阱,把各民族国家自身的价值观念淹没在一个美好的神话之中。
4.利用市场经济实现意识形态输出商品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西方国家越来越注重利用市场力量来传播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一切精神产品都已市场化和商品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十分注意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力求使之成为加强人员接触并交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基本渠道。在现代市场经济趋向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特别是美国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投入,强化了文化产品的输出。高科技的运用,使西方的文化产品更具刺激性,更具吸引力,也更具竞争力。西方国家极力支持意识形态的产业,如电影、电视、广播以及激光唱片、传真机和互联网络的计算机等产业,并为它们对外开辟市场创造条件。通过卫星传送,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强势已不可阻挡。西方国家还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一再向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难,以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扩散畅通无阻。
(二)复合性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本身包括政治、道德、哲学、法律等多种社会意识形式。
西方意识形态的输出是全方位、多层次、大纵深的。它贯穿于西方尤其是美国外交的始终,包涵于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所有涉外领域与活动当中。这种意识形态的输出不是以攻击领土和占领领土为目的,而是以人为本,通过向敌对国家的民众传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达到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向往和追求西方“自由世界”的目的。
(三)全球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是全球性的,既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也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甚至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还有彼此间的各种意识形式的渗透。
(四)协调性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全世界扩展西方价值观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1999年10月,美国之音、英国BBC、 法国国际电台和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对华广播负责人在华盛顿召开了专门研究对华国际广播会议,商讨如何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势。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价值观而战”的新干涉主义更是西方协调性的典型案例。
(五)高技术性和迅捷性
西方国家依仗它们的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了因特网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了“网络文化霸权”。目前,因特网上为美国等国所控制的英语信息占90%,法语信息占5%, 其他语系的信息合计只占5%。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这种霸权,咄咄逼人地、 迅捷地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
(六)野蛮性和冒险性
冷战后,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对外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除继续运用经济、政治等传统手法外,更注重使用军事手段,充分发挥美国的高技术武器优势,具有野蛮性和冒险性。必要时则通过有限的军事打击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念。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它拉开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价值观而战”的序幕。这种价值观念的输出并不是伴随着美国军事侵略的暂时停止而终结,而是一种无时空限制、永不停息的“文化侵略”。
三、我们所要采取的对策
1.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统治阶级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P98)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总是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是当代世界根本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必然去占领;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必然去占领。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方针。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西方意识形态强力渗透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什么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毁长城。马克思指出,“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P52)。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我们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越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必须把党政重要部门特别是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我们必须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意识形态部门领导班子建设,从组织上保证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路线高度一致,使我们的各级干部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忠实宣讲者。应选拔那些忠于党、国家和人民,具有政治头脑并懂得意识形态规律的人来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部门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3.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思想阵地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结合起来,共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充分发挥高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两课”教学工作,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专业课教学也要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介绍西方思潮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评析。
4.加强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导引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变动状态,利益调整频繁,社会矛盾纷繁复杂,随时可能产生大量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这些疑点、难点和热点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人们思想认识转变的关节点。对此,我们要进行及时的解释和引导。同时,我们要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说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发展变化;加强对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我国外交政策、党中央关于国际问题的战略策略思想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形势。
5.建设和塑造强大的中华文化精神
当今世界以文化力为焦点的软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以其先进性和独特的影响力,成为经济、政治发展的动力,为增强综合国力奠定思想基础。一个国家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需要经济政治军事的力量,而且要有精神文化的力量,有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稳固的价值体系。在新的世纪,我们要继续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和整合作用,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充分认识我们在精神文化领域受到的严峻挑战,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补充新的营养,解决新的问题,实现新的升华,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进一步壮大综合国力,增强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
西方国家较强的意识形态渗透源自强大的综合国力。包涵意识形态在内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软力量,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有形载体来发挥作用。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守住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其根本前提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综合国力,增强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
标签:政治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