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
2.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西安 710003
【摘 要】目的:观察舌针配合神经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舌针配合神经电刺激,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配合神经电刺激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关键词】吞咽障碍/舌针;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障碍/中风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72-02
中风病(脑血管病)为危害人类生命三大疾病之首,而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的合并症,发病率为16%-51%[1],主要表现为从口中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或脱水,甚至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而危及生命,单纯应用吞咽康复训练,难以达到理想疗效。2010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采用中医[2]舌针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3]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神经内科收治中风后伴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45~85岁,平均68.5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2~80岁,平均71.3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两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均为6个月以内。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标准
1.1.1.1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明确诊断[4],神志清楚,6个月以内者。
1.1.1.2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管理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提取证候要素应证组合。
1.1.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监护人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1.1.4排除标准 神志不清,或有精神症状不能配合者;气管切开或严重并发症者;有严重合并其它脏器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舌针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1 舌针 主穴:心穴 脾穴 肾穴
配穴:金津 玉液
操 作方法:操作前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能配合者自然将舌伸出口外(不能伸出者,可由医生左手垫医用纱布将舌拽出口外固定),选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捻针奇数次,以舌体抽动最好,若不抽动,也不要勉强,不留针;
金津、玉液两穴,使患者舌尖向上翻转,位于舌系带两侧,迅速平行于舌进针约10-20mm,不捻转,随即出针。
舌面穴与舌底穴交替使用,1次/天,2周为一疗程,共2疗程。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发音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冰刺激训练、摄食训练等。每次治疗时间20min,1次/天,2周为1疗程,共2疗程。
以上两组疗程间可休息2天。
2 评定标准和结果
2.1评定标准
2.1.1 洼田饮水试验患者端坐,饮下30ml温水。
I级(优):能顺利的1次将水饮下;
II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饮下;
III级(中):能1次饮下,但有呛咳;
IV级(可):能分2次以上饮下,但有呛咳;
V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2.1.2 疗效评价 显效: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缓解2级,或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营养状况好,无并发症;有效: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缓解提高1级,营养状况良好;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Ⅲ级以上。
2.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
2.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χ2=6.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因为支配吞咽功能局部的肌肉的神经(舌咽、迷走、舌下神经)受损,使吞咽反射弧失去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进食,常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时造成脱水和营养不良,西医治疗主要以改善局部供血及营养神经为主,配合吞咽功能训练。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瘀阻脉络,压迫脑髓,以致神明失用。其病位多在心、肝、脾、肾经。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舌体经过的经脉有,心经循舌根,肝经走行沿喉后方上行至巅顶,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夹舌本。因此,舌针选穴心、脾、肾及舌下金津、玉液等在于通过局部刺激,使经脉通达,改善患者脑血液状况,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损伤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刺激感受器,形成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促进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恢复,进而促进该病的恢复。
通过以上分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种方法简便易行、经济,且疗效显著,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付海涛.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20-622.
[2]吴爱纯,章志超.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J].2010,25(6):45-454.
[3]中华神经病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 (6):379 - 380.
通迅作者:
陈霄,男,1974年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研究。
论文作者:陈霄1 张敏1 洪登攀1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障碍论文; 肌肉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