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及其项目群特征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运动项目论文,特征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06-11-02;录用日期:2006-11-06
中图分类号:G808;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00(2006)06-0461-03
我国体育理论界一直关注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研究。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研究,不但可以加深对某一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特点的理解,而且可以加深对某一项目群特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对某一项目群训练规律的认识。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研究的实践意义更为突出,我国学者根据项目群规律提出的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构想,对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到目前为止,体育理论界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按动作结构”和“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3种分类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有利于从新的角度考察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特点、考察项目群特点和项目群训练规律,还可以丰富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那么,除前述3种分类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分类方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
1 按竞技性质和竞技特征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的方法
竞技体育的本质在于竞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共性特征是竞技,其项目和项目群的差异必然在竞技性方面有所反映。可见,从竞技的角度考察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更有利于揭示其项目本质特点和项目群特征。本文分别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质和竞技特征为分类标准对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进行了二阶系统分类研究,并提出了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质和竞技特征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首先,以竞技性质为一阶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划分为直接竞技类项目群和间接竞技类项目群。直接竞技类项目群是由存在攻防关系的运动项目组成;间接竞技类项目群是由不存在攻防关系的运动项目组成。
以竞技特征为二阶分类标准,我们将直接竞技类项目群分为格斗竞技类、(身体)接触性竞技类、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和隔网竞技类4类子项目群。格斗竞技类子项目群包括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击剑5种运动项目;(身体)接触性竞技类项目群包括足球、篮球、曲棍球、水球、手球、冰球6种运动项目;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项目群包括棒球、垒球2种运动项目;隔网竞技类项目群包括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4种运动项目(见表1)。
表1 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表
竞技性质
竞技特征运动项目
格斗竞技类 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击剑
直接竞技类 (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足球、篮球、曲棍球、水球、手球、冰球
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棒球、垒球
隔网竞技类 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同时竞技类 田径(径赛项目)、游泳、自行车(同时竞技类项目)、皮划艇、帆
板、帆船、赛艇、短道速滑、速度滑冰
间接竞技类田径(田赛项目)、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马术、跳水、射箭、
次第竞技类 射击、举重、自行车(次第竞技类项目)、花样滑冰、跳台滑雪、高
山滑雪、自由式滑雪、速度滑雪、越野滑雪、雪橇、滑板滑雪、雪
车、冰壶、冰橇
注:本文是对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提供的夏季奥会和冬季奥会项目进行的分类,由于现代五项等组合性项目是由具体运动项目组成,而具体运动项目完全可以纳入本文的分类体系,故本文不再对组合性项目进行分类。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资料遗漏了网球,本文增补。
按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竞技特征的分类标准,本文将间接竞技类项目群分为同时竞技类和次第(相继、非同时)竞技类2类子项目群。同时竞技类项目群包括田径(径赛项目)、自行车(同时竞技类项目)、游泳、赛艇、皮划艇、帆板、帆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9种运动项目;次第竞技类项目群包括田径(田赛项目)、马术、花样游泳、艺术体操、跳水、射箭、射击、举重、自行车(同时竞技类项目)、体操、花样滑冰、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速度滑雪、越野滑雪、雪橇、自由式滑雪、滑板滑雪、雪车、冰壶、冰橇21种运动项目。
2 项目群特征研究
2.1 不同项目群竞技特点和战术要求分析
如表2所示,不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竞技对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格斗竞技类、(身体)接触性竞技类、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隔网竞技类、同时竞技类和次第竞技类项目群。由于不同项目群竞技程度不同,导致其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力要求也相应不同,竞技对抗程度越大对其技术动作抗干扰力的要求就越高。
表2 不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特点
注:表中★号仅示意程度趋势(以下同)。
值得注意的是,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的战术要求并不与竞技对抗程度和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力要求相一致,原因是项目群的战术要求除与竞技对抗程度和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力相关外,还与参与竞技的运动员人数相关。由于格斗竞技类项目群只有单人竞技,因此其战术要求仅有3级;而隔网竞技类项目群有单人竞技和双人竞技,除排球是4级外,其他项目群的战术要求也仅是3级;(身体)接触性竞技项目群,不但其竞技对抗程度高、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力要求高,而且这类项目群都是集体运动项目,因此其战术要求最高;非(身体)接触性竞技项目群的战术要求次之。
2.2 不同项目群运动成绩评定特点分析
不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的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不同,导致其运动成绩评定的客观性也不同。而运动成绩评定的客观性不同,相应地比赛结果可控性也不同。运动成绩评定的客观性越低,其比赛结果可控性也越低(见表3)。
表3 不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运动成绩评定特点
竞技性质 竞技特征
运动成绩评定的客观性
格斗竞技类 ★★
直接竞技类(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
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隔网竞技类★★★
同时竞技类 ★★★★★
间接竞技类
评分类 ★★
次第竞技类 测量类
★★★★★
2.3 不同项目群可模拟训练的难易程度分析
贯彻“三从一大”运动训练原则的核心是从实战需要出发,其本质是“练为战”。解决“练为战”最有效途径是进行模拟训练。因此,一个项目群可模拟训练程度直接与运动训练的难度密切相关。不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的可模拟训练难易程度见表4。直接竞技类项目群都存在攻防关系,因此其技术、战术只有在攻防对抗的背景下训练才能达到练为战的目的,因此这类项目群模拟训练的要求高,难度大。接触性竞技类项目群的攻防对抗情况复杂,所以其可模拟训练的难度最大。由于女子运动项目可以利用男子运动员进行模拟训练,因此,同一项目群运动员的性别不同直接导致可模拟训练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这可能也是我国运动项目“阴盛阳衰”的原因之一。
表4 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可模拟训练难易程度
竞技
竞技特征 可进行模拟训练的难易程度
性质
整体 男 女
格斗竞技类 ★★★
★★
★★★
直接 (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 ★★
竞技类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 ★ ★★
隔网竞技类 ★★★
★★ ★★★★
间接 同时竞技类★★★★★ ★★★★★ ★★★★★
竞技类 次第竞技类★★★★★ ★★★★★ ★★★★★
注:该表★号少者为难度大。
2.4 不同项目群训练难度的综合评定
根据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竞技程度、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力、战术要求、运动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可模拟训练的难易程度,本文对不同项目群训练难度进行了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项目群训练难度的综合评定表
竞技形式 竞技性质 训练难度综合评定
男女
格斗竞技类★★★★★★
★★★★★
直接竞技类(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 ★★★★★
非(身体)接触性竞技类★★★★★ ★★★
隔网竞技类 ★★★★
★★★
间接竞技类同时竞技类★★ ★★
次第竞技类★★ ★★
根据综合评定结果,有些项目群训练难度可能与我们的传统认识相悖,这一方面原因是我国不同项目群的教练员把握运动训练规律的情况不同;另一方面可能与运动员选材有关,如间接竞技类项目群的训练难点是运动员选材,而且训练的难易程度也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