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夷坚志》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夷坚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南宋大学者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部,是宋代文言小说的代表。因其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宋代就有了几种选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即为其一。因宋以后《夷坚志》散佚太多,因而叶本就成为通行本。叶本在《夷坚志》的版本、校勘,辑佚、补证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分类夷坚志》 叶祖荣 版本文献学 小说
南宋大学者洪迈毕生耕耘,给我们留下了两部壁立千仞的巨著,即《容斋随笔》和《夷坚志》。其写《随笔》四十余年,而《夷坚志》更是竭尽了他六十年的心血和精力。《夷坚志》这部文言志怪小说集以它四百二十卷的煌煌巨帙,而全由洪迈一人编纂,全采当朝奇闻异事等特点创下了中国文言小说之最。它以数千则故事,反映了宋宁宗嘉泰年以前的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宋、元以来许多话本和戏曲都从中取材,它不仅对研究中国小说史有重要的价值,而且给研究宋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然而,由于人们囿于某些小说观念,对它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够深入,其中对《夷坚志》的版本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更为薄弱,本文就《夷坚志》的重要选本《分类夷坚志》和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做些探讨,以期填补这一空白。
一、作为通行本的《分类夷坚志》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第十一卷著录《夷坚志》为“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大凡四百二十卷。”《夷坚志》搜罗广泛,卷帙浩繁,因而也不便披览,人们叹其博大,病其繁杂,早在宋代就有人对其加以选编分类,据书目文献记载,当时出现了这样三种选本:
1.陈日华选本
据何异于宋嘉定壬申《容斋随笔序》言:“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三百二十卷(“三”当为“四”),就摘其间诗词、杂著、药饵、符咒之属,以类相从,编刻于湖阴之计台,疏为十卷,览者便之。”(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版《夷坚志》之《附录》)
陈振孙则著录为“《夷坚志类编》三卷,四川总领陈昱日华取《夷坚志》中诗文、药方类为一编。”(《直斋书录解题》十一卷)这与何异的说法卷数不同,似为繁简本。
2.何异的选本
何异自云:“仆因此搜索志中,欲取其不涉神怪,近于人事,资鉴戒而佐辩博,非《夷坚》所宜收者,别为一书,亦可得十卷,俟其成也,规以附刻于章贡,可乎?”(《容斋随笔序》)
3.叶祖荣选本
即《分类夷坚志》,共五十一卷,分三十六门,一百十三类,反映面广泛,尤其突出志怪成分。属《夷坚志》的精选本。
这三种选本编选的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使“览者便之”,然由于选者眼光宗旨不同,内容侧重点各异,也显现了不同的特点。陈日华本不重志怪故事,专取与人事有关的诗词,杂著,与实用有关的药饵、符咒等内容。何本更明确提出排斥志怪成分,专取《夷坚志》中近于人事部分,并强调其鉴戒作用。而“叶君之意专取神怪,与陈,何二君宗旨不合。”(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卷八)其实叶祖荣本虽取神怪,却更注重警世劝世,这一点在下文将谈到。
洪迈编纂《夷坚志》六十余年,而其书的刻印也是随编随印,镂版不一,据其自己说当《夷坚初志》成时,就曾“镂板于闽,于蜀,于婺,于临安”(《夷坚乙志序》)加之卷帙浩繁,费时费资,很难将四百二十卷一次刻印而成,因此汇为全帙的刻本极少,加以宋末战乱等原因,散轶者难以补亡,因此至元代就散落亡佚了一部分,人们根本无法见其全帙。《宋史·艺文志》也只录甲乙丙六十卷,丁戊己庚八十卷。元人沈天佑刻印《夷坚初志》中甲乙丙丁四志八十卷时,蜀、浙板已不存于世,只有闽板尚存于建学,点检诸卷,遗缺甚多,因此他不得不以古杭本补之,终于刻成《夷坚志》甲乙丙丁四志共八十卷。其实这仅占《夷坚志》全书的五分之一,《初志》的一半还不到,他却不无得意地说:“由是《夷坚志》之传于天下后世,可为全书矣。”(《夷坚志序》)可见其根本不知道《夷坚志》有四百二十卷。
到了明代人们更是无法见其全貌了。我们不妨看一下明代官私书目对《夷坚志》的著录情况:
1.《夷坚志》一部十八册残缺,一部十二册阙(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
2.《夷坚志》四百二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
3.第四十三册《夷坚志》(明赵用贤《赵定宇书目》)
4.《夷坚志》十一本(明赵琦美《脉望馆书目》)
5.《夷坚志》四百二十卷(明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
6.《夷坚志》十册十卷(明祁承邺《澹生堂藏书目》)
7.《夷坚志》二十卷(明朱睦《万卷堂书目》)
8.《夷坚志》五十卷(明徐《徐氏家藏书目》)
明代书目仅焦竑的《国史经籍志》和陈第的《世善堂藏书目录》著录为四百二十卷,然其为照抄前代书目,并非实有其书,并不反映明代实际藏书情况。《四库全书总目》就曾批评《国史经籍志》说:“《国史经籍志》丛钞旧目,无所考核,不论存亡,率尔滥载。”余嘉锡先生也指责它是“抄撮史志,多非实有其书。”(《目录学发微》九)其它书目著录的都是一些残篇断帙。
明胡应麟从小读《鄱阳经籍考》就知有《夷坚志》一书,以后“则遍询诸方弗获,至物色藏书之家,若童子鸣,陈晦伯,皆云未睹,盖琅琊长公,亦不省有是书矣。”(《少室山房类稿》卷之百四)最后也只觅到一百卷左右,可见《夷坚志》散轶之严重。
不仅《夷坚志》全帙已荡然无存,只存一些零篇残卷,就连选本也有的难逃厄运。宋代的三个选本,何异本只见其说,未见书目著录,究竟是否付刻成书,还是成书后亡佚,都不得而知。陈日华本,在宋代已刻印成书,且有书目著录和何异之《序》说为证,但宋以后也未见踪迹。唯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留传至今。它之所以能留传下来,有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内因。在内容上,它与其它二本比较起来,既保留了《夷坚志》志怪的主要特点,又包容了二本所具有的人事、符咒、药饵、诗词的部分。它是由《夷坚志》全帙中精选而成的,也更接近《夷坚志》原貌。在形式上,它比《夷坚志》全帙篇幅小,更易刻印,更易保藏;它分门别类,体例完整,便于阅览,因此也更易流传。从外因上看,明嘉靖年间,洪迈后裔洪楩将之刻于清平山堂,其后又有活字本刻印,为广其传推波助澜。与一些零篇残卷比起来,《分类夷坚志》篇幅适中,体例易明,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藏有部分零残本者又奇货可居秘不示人,更加不为世人所知,因此,《分类夷坚志》在明清两代成为《夷坚志》的通行本。这可以诸家说为证:明田汝成云:“今行于世者五十一卷,盖后人病其繁复而加择焉,分门别类,非全帙也。”(洪楩清平山堂本《分类夷坚志序》)明朱国桢亦云:“《夷坚志》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盖病其烦芜而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涌幢小品》第十八卷)清陆心源亦云:“所通行者,有明仿宋刊《分类夷坚志》五十卷,盖宋人摘录之本。”(《重刻宋本夷坚志序》)实际上,许多人能看到的,所指的《夷坚志》就是《分类夷坚志》,它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分类夷坚志》版本文献学价值及分类特点
《分类夷坚志》宋版今已不存,现所知道的只有三种明本。
一、新编分类夷坚志 五十一卷 宋洪迈撰 叶祖荣辑
明嘉靖二十五年洪楩清平山堂刻本。版心上方题“清平山堂”四字。钤有“绎经室”“双鉴楼”“怀德斋”“会稽章氏藏书”诸印。十行二十字。甲至癸集,每集五卷,惟已集六卷。前有嘉靖二十五年田汝成序。目录书名下标“甲集”二字。次行题“鄱阳洪迈景庐纪述”“建安叶氏祖荣类编。”以下各集同。此书曾经藏园主人傅增湘藏过,现藏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也有此本。
叶祖荣仕履无考,当是南宋末年人。此本乃洪楩重刻南宋建阳书肆本。洪楩字子美,明嘉靖时出版家和藏书家,据田汝成《序》云“景庐之遥胃也”,乃洪迈后裔。刻有《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
二、新编分类夷坚志 五十一卷 明写本 十一行二十一字。分为卷数与明刻清平山堂本同。傅增湘得之于保古斋。此书现不知藏处,据傅云:“有人以朱墨笔校过,并以墨笔添补各条于卷中。卷首田汝成序后人补钞加入者。”傅疑此本乃是清平山堂本所祖之本,但依据不足。(见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九)
三、分类夷坚志甲集五卷 题“鄱阳洪迈景庐纪述”“建安叶氏祖荣类编”,明活字印本,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双边。乃据洪楩清平山堂本刻印,藏上海图书馆。
傅增湘曾见过《分类夷坚志》戊集五卷,亦为明活字本,十一行二十二字。(《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九子部三)当与上图藏甲集为同一版本。
从《分类夷坚志》在明代就有一种写本,两种刊本这一情况,也可见其在明代是很流行的,下文谈到它的影响还将提到明代与其密切相关的另外两部书及其刻本。
由于《分类夷坚志》是《夷坚志》选本,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曾将注意力集中在它对《夷坚志》残本的校勘,辑佚补缺的文献学价值和作用上。
早在明代,胡应麟就曾将其用来比勘他新得到的百卷残本《夷坚志》:“武林刻本《夷坚志》(即《分类夷坚志》),不知始自何时,以余所得百卷参之,盖亦洪氏之纂,匪后人伪托也。其叙事气法相类如一。……第刻本统于四百卷摘出,则余藏百卷中,同者固当什二三,今阅之,乃无一重见,则刻本尚难据为洪书,姑说以俟考。”(《少室山房类稿》卷之百四)从这段自相矛盾的话中,看出他是下了一番工夫比勘的,其实值得怀疑的是他新得的百卷本是否为真的问题。
清代大藏书家陆心源则充分肯定《分类夷坚志》的文献价值:“此本犹宋人所辑,尝见四百二十卷全书。其所甄录,出于今存八十卷及支志、巾箱本之外者甚多。不但全书崖略,可以考见,即宋人遗闻佚事,亦往往赖此以存,未可以删削薄之也。”(《仪顾堂题跋》卷九《分类夷坚志跋》),认为其可以补它本之缺。
近人张元济强调《分类夷坚志》“虽于原书篇第尽已更变,而所辑各事见于今存各卷中者,颇有异同,足资考订。”因此,他在涵芬楼汇刻《夷坚志》时,将《分类》本与它本对勘,并辑出它本所无的部分作为《志补》加以编刻,“建安叶氏分类本所辑,不见于今存百八十卷中者,尚有二百七十七则,因辑为二十五卷,名曰《志补》。”(张元济《夷坚志跋》)
《分类夷坚志》采用分门别类的编排体例改变了洪迈《夷坚志》的原有的编纂体列。洪迈编纂时是随闻随记,编成一部分即刻一部分。虽然是按时间顺序编排,但并非按文本本身所反映的故事时间顺序编排,而是按其所闻故事时的先后顺序编排,体例上明显存在着缺陷,表现在故事的时间性并不突出,内容分散,加之篇幅庞大,内容也有重复,不便检览。《分类夷坚志》不按时间顺序,而根据故事的内容分门别类择优选录,内容相对集中,针对性强,突出了编者讽世劝教的指导思想,而且篇幅适中,按类检索,便于检览,更有利于扩大普及推广《夷坚志》。
然其为《夷坚志》的通行本的价值不仅于此,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分类学上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宋代是中国类书发展最繁荣的时期,这也影响了其它典籍,分类文选非常流行。在这些分类典籍中,一般按多种典籍选本和专一著作选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许多典籍中选录,一般是先设门类,然后从许多典籍中,分门别类选录相关的内容,编辑成书,这与类书接近。如南宋赵孟奎编的《分类唐歌诗》,南宋刘克庄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等。一是从某部专著中选录,由于有些著作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因而对其分类编排,以便阅读,但其设门类主要应依据这部著作内容而定的,受内容所制约。往往这类分类本还加上编者的注解,如南宋杨齐贤集注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南宋滕淇编的《分类标注朱子经济文衡》等。
在小说分类书中《太平广记》,北宋政和年间的《分门古今类事》,南宋曾慥的《类说》等皆属第一种情况,而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则属第二种情况。由于《太平广记》卷帙浩繁,“镂本颁天下,言者以为非学者所急,收墨板藏太清楼”,故历宋至元,流传甚罕,影响不大。《分门古今类事》一书偏重于征兆吉凶,分类不广。曾造的《类说》中有相当部分只是排比类事,非成小说,而且这三部分类集皆杂取历代故事,并非反映宋代小说的分类情况。这样,分类较广泛,专记有宋一代故事的较早的分类小说集《分类夷坚志》就有其时代的特点及其实际影响。
《分类夷坚志》共分三十六门,门下设类,共一百一十三类。共收故事六百二十五则。现将其各集分门罗列如下:
甲集 忠臣门 孝子门 节义门
乙集 阴德门 阴遣门 禽兽门
丙集 冤对报应门 幽明二狱门 欠债门 妒忌门
丁集 贪谋门 诈谋骗局门 奸淫门 杂附门 妖怪门
戊集 前定门 冥婚嗣息门 夫妻门
己集 神仙门 释教门 淫祀门
庚集 神道门 鬼怪门
辛集 医术门 卜相门 杂艺门 妖巫门 梦幻门
壬集 奇异门 精怖门 坟墓门
癸集 设醮门 冥官门 善恶门 僧道恶报门 入冥门
《分类夷坚志》门类的设立,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
其一是充分体现了《夷坚志》原著的志怪特点。如写鬼神精怪变幻,活人见鬼,人死复生,鬼魅惑人,人鬼相恋的“鬼怪门”“妖怪门”“精怖门”“坟墓门”等;有写佛法灵验,轮回报应,万物无常,信佛感应,杀生报应的“阴德门”“阴谴门”“禽兽门”“冤对报应门”“释教门”等;有写道家神仙方药,炼形长生,白日飞升的“神道门”“神仙门”;有写万物有定,冥冥暗合的“前定门”“冥婚嗣息门”,下设功名、婚姻、死生、祸福、资财、嗣息、物宅前定若干类;有写阴司地府,还魂误勾的“冥官门”“入冥门”;有写奇人怪术,吉凶征兆,殊方异域的“医术门”“卜相门”“杂艺门”“奇异门”等,凡怪人怪事怪物怪术一一备陈。
其二是反映了南宋后期理学盛行的特点。宋后期程朱理学成为统治阶级思想的精神支柱后,“忠、孝、节、义”的儒家伦理纲常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影响也更广更深。《分类夷坚志》将“忠、孝、节、义”排为门类之首,设“忠臣门”“孝子门”“节义门”等,每门下与佛教因果报应结合起来还设正反事类,如“尽忠类”与“不忠类”相对,“孝子类”“孝妇类”与“不孝子类”“不孝妇类”相对应,“义夫节妇类”与“不义类”对应,劝世教化,维护儒家伦理纲常的目的尤为突出。
其三、新设了一些门类,更好地反映了北宋与南宋之际的社会风貌。北宋、南宋之交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严重,“杂附门”下“饥荒类”,“夫妻门”下“离而复合”类集中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中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引发了许多经济上的纠纷,因此,在“欠债门”下设“再生取债类”“欠债作畜类”,在“贪谋门”中又设“贪谋报应类”“不贪报应类”用因果报应形式,告诫人们经济活动中应讲求信用,否则要遭报应。“诈谋骗局门”的设立更是反映了当时奸人为了金钱,使用各种手段坑蒙拐骗的社会现实。下设的“奸骗局类”“赌骗局类”“掠卖人类”,揭示了当时骗子骗取金钱的三种主要的手段。“幽明二狱门”中“枉狱类”“贪谋类”“吏奸类”的设立,突出了当时官场腐败,贪赃枉法,冤狱丛生的黑暗现实。“奸淫门”下“淫僧类”的设立,首次揭露了披着宗教外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的僧尼的丑行。“医术门”下首设“济人阴德类”“贪财阴谴类”告诫行医者应注重医风医德,对医术恶劣,贪图钱财,误人性命的庸医进行了谴责。在“禽兽门”下,设立了“不食牛报类”“杀蚕报应类”,强调了牛与蚕这两种动物与人类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对人类生活尤为重要。这些新的门类的设立进一步接近生活,突出了当时世俗社会的特点,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尤其具有社会意义。
《分类夷坚志》这些门类的设置,既尊重原著的风貌又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也反映出编选者叶祖荣的指导思想。唯其分类有体例不严,重复相关的缺憾,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三、《分类夷坚志》的影响
如前所述。《夷坚志》是宋代小说的代表作,《分类夷坚志》又是通行本,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仿作 以元代《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为代表。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二卷 后集二卷 不著撰人,据内容看当是元初人,此书杂取宋元奇闻异事汇编而成。既题《夷坚续志》显然是仿《夷坚志》之作,因洪迈《夷坚志》不分类别,而此书分门别类,可见是受叶祖荣《分类夷坚志》的影响。它共分十七门,下又设八十个子目,其分门如下:
前集二卷 人伦门 人事门 符谶门 珍宝门 拾遗门 艺术门 警戒门报应门
后集二卷 神仙门 道教门 佛教门 文华门 神明门 怪异门 精怪门灵异门 物异门
它的分类名目许多与叶本相近。如叶本首列忠孝节义,《湖海》也将“人伦门”放在第一部分,为了突出人伦次序,它将“君后”放在“忠臣”之前。再如“神仙门”,叶本下设“吕仙类”“遇仙类”“炉火点化类”,《湖海》下设有“仙真”“仙异”“遇仙”“得仙”四个子目,看似略有区别,但看“仙异”目下,有《吕仙教化》《吕仙赋词》《吕仙诗谶》《吕仙剑袋》《吕仙戏本》等篇目,实即叶本的“吕仙类”。而叶本的“炉火点化类”即“得仙”的方式之一。再如叶本“阴德门”有《林积阴德》一篇,言林积应试途中,住店见前客财物,想法归还之,因而得中贡举事,而《湖海》“善报”目下,有《不取他物》一篇,情节与《林积阴德》完全相同,因袭痕迹十分明显。
2.在《分类夷坚志》基础上增删加工,以明万历间《感应汇征夷坚志纂》和天启间《新订增补夷坚志》为代表。
《感应汇征夷坚志纂》四卷 题“宋文敏公鄱阳洪迈景庐纪述,明上海王光祖纂梓”,有万历四十年王光祖自刻本。此书系《分类夷坚志》的再选本。它从《分类夷坚志》中选出一百八十七则故事。共保留叶本的十六个门类,即忠臣、孝子、善恶、节义、阴德、阴谴、禽兽、冤对报应、断狱、医术、贪谋、奸淫、欠债、僧道恶报、妒忌、再生等各门,门下又设正反报应类,如“忠臣门”下有“尽忠感应类”与“不忠感应类”。其选择标准,王光祖自言“因阅宋内翰容斋洪先生所辑《夷坚志》,益重感应,大都述善恶之报,或验之现世,或稽诸过去,未来因果历历无爽……惟采其感应情实者录之,筹诸梓,以普其传。”(《感应汇征夷坚志纂序》)突出佛教因果报应。实乃“释氏辅教之书”,抹杀了原书的文学特点。
《新订增补夷坚志》五十卷 题“宋鄱阳洪迈纪,明景陵钟惺增评,后学李玄晖、邓嗣德定次,钱塘钟人杰教订。”这是钟惺对《分类夷坚志》的增删评点本。钟惺去门存类,保留叶本原有的一百十三类,各类中保留叶本四百余则故事,又从历代其它志怪小说中选取九十八则故事,附在各类后,如“异事类”的《阳羡书生》选自《续齐谐记》,“占卜真术类”的《管辂》选自《搜神记》,“灵性有义类”的《饲雀报环》即是《续齐谐记》的《黄雀报恩》。
钟惺增删本保留了《夷坚志》的志怪特点,他一反前人只将《夷坚志》作为教化劝世之书的旧观念,认为《夷坚志》谈神说鬼,可供娱乐、消遣,“洪容斋《夷坚》一志其说鬼甚悉,凡鬼之变幻奇特,摹写曲尽情状,使二三野老携向豆棚花下,消夏西日”,并可产生“浸卧者起,暴者静,戚者解颐”,的美感作用,因此于“稗官中偏喜是书,细为点评,稍加增润。”(《新订增补夷坚志引》)
3.对白话话本、拟话本的影响,成为它们的本事来源。
宋代的《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提到说话人“尤务多闻”,“《夷坚志》无有不览”,可见《夷坚志》是说话人必读之书,是其话本的素材来源。《分类夷坚志》分门别类,便于检览,因此后代一些话本,拟话本的作者更乐意直接从中取材,加工改造成新的话本,拟话本。这里仅举明代凌蒙初的《二拍》为例。据赵景深、谭正璧、胡士莹诸前辈考订,《二拍》中三分之一故事取材于《夷坚志》(27篇),共有32则故事成为入话和正文的来源,经笔者比勘后发现除卷十七《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入话任道元事和卷三十的《王大使威行部下》的入话吴云郎事皆出于《夷坚支戊》外,(见明万历唐晟刻本《新刻夷坚志》,实即《夷坚支志》)其余30则都出于《分类夷坚志》,可知凌蒙初主要依据的是叶本。这里仅举二例加以说明:
《分类夷坚志》丁集“诈谋骗局门”中“奸骗局类”有四则故事,即《吴约知县》《李将仕》《临安武将》《郑主簿》,《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四卷《赵县君乔送黄柑,吴宣教干偿白镪》入话叙夫妇设计“扎火囤”事取自《临安武将》,正文则取自《李将仕》和《吴约知县》。
《分类夷坚志》戊集“前定门”中“嗣息前定类”有《魏十二嫂》《朱天锡》《黄山人》三则故事。《二刻》三十二卷《张福娘一心贞守,朱天锡万里符名》入话取自《魏十二嫂》,正文则取自《朱天锡》。
可见《分类夷坚志》的确给拟话本作者取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分类夷坚志》的某些门类影响了后代小说的分类,后代小说的编选者在这些门类的基础上,汇集相关内容发展成为某类小说的专集。
《僧尼孽海》是明代摭拾历代僧尼淫行的小说专集,它就是在《分类夷坚志》“奸淫门”中“淫僧类”影响下扩展而成的。《分类夷坚志》在中国小说分类中首先明确划出“淫僧类”,揭露某些僧尼在合法圣洁的宗教外衣下的丑行,其中选了三篇有关僧尼淫行的小说,即《王武功妻》《奉先寺僧》《西湖庵尼》。《僧尼孽海》的编选者将这三篇全部收入,只是将《王武功妻》更名为《募缘僧》,(更名是为揭露僧人的淫行,而王武功妻只是受害者),与《募缘僧》类似情节的还收有《僧海潮》《金山寺僧》《永宁寺僧》等篇,显然《僧尼孽海》的编选者曾受了《分类夷坚志》“淫僧类”的影响。
《分类夷坚志》“诈谋骗局门”也是在中国小说中首先将杜骗防诈作为一类提出的,其中又分“奸骗局类”、“赌骗局类”、“掠卖人类”三类。明万历同编刻的《新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也是揭露江湖骗术的小说专集,虽然其专取明代之事,但其中“引嫖骗”“伪交骗”“引赌骗”“拐带骗”等都与《分类夷坚志》相似。“婚娶骗”中《青蛙形出谋害情》一篇与《分类夷坚志》中《张客浮沤》有类似的情节。
此外《分类夷坚志》“神仙门”中“剑侠类”中的《花月新闻》《侠妇人》《解洵娶妇》《郭伦观灯》等四篇全被王世贞选入其剑侠专集《剑侠传》中,对其也不无影响。
结语
南宋叶祖荣选编的《分类夷坚志》是洪迈《夷坚志》的重要选本和通行本,其所选篇目大都为《夷坚志》精彩篇目,其分门别类,方便阅读,为扩大《夷坚志》的影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它本身的分类特点在中国小说分类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应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