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城镇职工论文,退休年龄论文,差异论文,性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确立,养老保险中的性别利益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女性在就业期间的收入普遍低于男性,其退休后的养老金一般也少于男性。而男女法定退休年龄的不同更可能会加大两性退休金的差距。目前社会上要求统一男女退休年龄的呼声正日益高涨,虽然这些呼吁中比较多的是出于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认为女性过早退休是对女性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的考虑,但也有相当多的主张是基于或部分基于缩小男女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的立场。[1]这些主张是否有科学的依据?换言之,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究竟是使男女退休后养老金的差距较就业期间工资的差距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对两性间养老金水平的差距影响有多大?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定量测算,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退休年龄差异的实际影响。
从理论上说,退休金水平的性别差异是男女就业模式差异的结果,是就业时的工资差距在退休后的延续。但由于养老金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金的相对水平又并非与工资的相对水平完全一致。养老金的相对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取决于具体的制度安排。不同工资水平的人通过养老金制度的调节,其退休后收入的相对水平可能发生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考察女职工由于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其养老金利益受影响的状况以及不同工资水平的女性之间的差异。为使分析简便,我们把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现行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新人”,不考虑“老人”和“中人”的情况,换言之,本文分析的是在养老社会保险目标模式下退休年龄差异的影响。
一、模型与方法
要分析退休年龄差异对男女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影响,便涉及到用什么指标来反映或者说度量这种“影响”的问题。在我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两性养老金的相对水平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男女不同的退休年龄导致的缴费年限的差异,二是由男女职工就业时的工资水平不同导致的缴费量的差异。养老金的性别差异实际可分解为两个部分,即就业时工资水平不同产生的差异和就业年限(代表缴费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由于本文的目的是单纯考察退休年龄差异的影响,因此分析中需要控制男女就业模式差异,特别是工资水平差异对养老金相对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假设男女职工的就业模式符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男女职工工资的相对水平,在此基础上来比较由于退休年龄不同,退休后养老金的差距相对于在职时工资差距的变化,换句话说,通过比较男女职工退休前后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来反映退休年龄的影响。
分析中的假设条件包括:
1.男女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龄相同,工作第一年平均工资分别为Wm、Wf,当年社会平均工资为W,记Wm/W=m、Wf/W=f。
2.社会平均工资年增长率为t,且男女职工的工资增长率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相同。
3.由于我国规定男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分别为60岁、50岁,[2]可设女职工的缴费年限与男职工相差10年,假设分别为25年及35年。
4.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t计息。
5.退休后的养老金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t调整。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退休时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提供,为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按个人账户积累额的1/120计发。这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男职工60岁退休时的养老金为:
类似地,可知女职工50岁(缴费25年)退休时的养老金为:
由于假设退休金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调整,女职工到60岁时的退休金应为:
由(1)(2)式可知,男女职工在60岁都已退休时,二者的退休金之比为(女/男):
把由(3)式所反映的男女职工60岁时的养老金之比与其在职时的工资之比f/m进行比较,考察男女职工的养老金差距相对于在职时工资差距的变化。由于模型中假设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t计息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t调整,因此可以认为男女职工的养老金差距相对于在职时工资差距的变化是由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差异引起的。下面将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详细比较分析。
二、退休年龄差异对男女职工养老金相对水平变化的影响
首先假设有一典型男性职工符合模型所有假设条件,且工资水平为社会平均工资W,60岁退休时的养老金为,以该典型职工为参照系,我们来比较各个工资水平的男女职工相对于该参照系退休前后的收入变化,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工资水平的男女职工在60岁时的相对养老金水平
注:*平均工资低于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费;**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表1中第一行为各种可能的工资水平,以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形式给出,由于所设典型男职工工资水平为W,也可认为是相对于该典型职工的工资水平;第二行与第三行分别为各个工资水平的女职工和男职工在60岁时的养老金与所设典型职工养老金的相对比例;根据第二行与第三行的数据,可计算出在职时工资水平相同的男女职工在60岁时养老金的相对比例,即表中的第四行。
观察表1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在职时工资水平相同的男女职工,到60岁都已退休时女性养老金将低于男性,从上表最后一行可清楚看出,不论在哪一种工资水平上,女性的养老金都仅占男性的80%左右,约20%的差距是由于男女职工不同的退休年龄造成的。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这种差距随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当男女职工工资均等于社会平均工资W时,女性60岁时的退休金为男性的81%;当工资水平降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甚至60%以下时(表中的“≤0.6”栏),女性养老金与男性养老金的比例增加到84%;而当工资水平提高到社会平均水平的3倍或以上时(表中“≥3”栏),该比例则缩小到75%。这表明,工资水平越高,女性由于较早退休产生的养老金相对损失越大。
2.工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男性,退休后养老金的相对水平会较工资的相对水平提高;而工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女性,情况则有不同:只有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70%的人,养老金的相对水平会较工资的相对水平有所改善,其他人都会降低。反过来,当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时,虽然男性和女性养老金的相对水平都较工资的相对水平降低,但很明显,男性降低的幅度要远小于女性。
3.比较不同工资水平的男女职工退休后养老金相对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女性职工除工资水平在社会平均工资的70%以下的那部分人外,其他人的养老金与男性的差距较工资水平差距的相对变化,基本上都是对男性有利的:如果女性工资低于男性,养老金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相反,如果女性工资高于男性,养老金的差距会相对缩小。比如,一个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两倍的女性,其60岁时的养老金是工资等于社会平均工资的男性的养老金的1.28倍;而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两倍的男性,其60岁时的养老金则会是工资等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女性的2.05倍。
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论:从退休前后相对收入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男女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就总体来说是对女性不利的。虽然部分低收入女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对水平可能会较工资的相对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也仍低于同等工资水平的男性职工。而对那些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70%的女职工来说,早退休不仅使退休后养老金的相对水平较工资的相对水平降低,而且也扩大了与工资高于自己的男性的收入差距。由于就社会平均而言,男性职工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女性,这样退休年龄的差异就使得男女职工退休前的收入差距在退休后进一步扩大。
5.上述模型及其测算结果,是基于本文第一部分中的一系列假定基础上的,这些假定中有些和实际存在出入,有必要做进一步说明。首先,模型假设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部分按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计息,但事实上就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可能达不到。如果个人账户的利息较低,则养老金中个人账户部分的比重将缩小,社会统筹作用相对增大,由于退休年龄不同而产生的个人账户增值部分对养老金的影响减小。从这个意义上看,模型对退休年龄不同导致的养老金差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其次,模型假设退休后的养老金是按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调整,但实际上养老金的年增长率一般会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通常前者约在后者的40-80%之间。由于女性职工是早退休的群体,实际的调整办法相对于我们的模型来讲,显然更加不利于女性。在这一方面,模型对退休年龄差异影响的估计又可能偏低。究竟这两项假设使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离了多少,要看这两个方面的相对作用大小。但我们相信,由假设造成的与实际的偏差不会影响模型分析的基本结论,即我国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的不同,确实导致了男女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差距较在职时的工资差距有扩大的倾向,除部分低收入者外,大部分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会因早退休而下降。
三、问题与思考
在我国,养老金是城镇职工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来源。女职工由于早退休,养老金相对水平下降意味着她们退休后的相对生活水平会下降。应该说,女性养老金平均水平低于男性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女性的劳动供给小于男性,并且工资水平也低于男性。但我国的养老金性别差异,除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外,还由于男女退休年龄规定不同,女性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退休年龄规定不同导致的结果增加了我国养老金性别差异的不合理性。要改变这种状况,便涉及到目前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即我国退休年龄的改革。
一般来讲,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实施必然有其道理。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从1958年一直延续下来的。那时之所以规定女性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其初衷是为了保护女性,政府有关部门的解释是,因为男女生理条件不同,女人身体一般较弱,在生育子女的时候,身体是受到影响的,因此国家除了对女职工在生育时给予必须的休息假期和妇婴保护以外,还规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低一些,这是完全必要的、合理的。同时,我国在解放前女职工就业的机会一般说来比较少,她们的工龄与男职工比较起来要短,规定女职工早几年退休,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3]可见,在旧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允许女性提前退休是作为保护女性的一项措施提出来的,但问题是,随着我国城镇妇女就业模式的变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这项措施是否对女性还具有保护意义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首先,在我国新旧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中,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对两性养老金影响程度不同,显然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女性养老金的不利影响更大。旧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个人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工资和连续工龄两个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革命工作,连续工龄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连续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0%发给;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60%发给。”[4]由于男女职工一般均可达到20年连续工龄,且当时工资增长率较低,女性早于男性退休对两性养老金影响较小甚至基本没有影响;即使由于退休年龄的差异使女性工龄较短,比如只有15至20年,女性的养老金与在职时工资水平相同的男性相比也可能高达93.3%(70%/75%)。而在我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对于工资水平一定的个人来讲,养老金多少是由其缴费年限决定的,女性退休年龄较早直接导致了女性较少的缴费年限,从而影响其养老金水平。在本文所建模型中,由于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相隔10岁,与在职时工资水平相同的男职工相比,女性的养老金一般仅能达到男性的80%左右,这种两性差距显然要大于旧的养老保险制度下的情况。在我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女性早于男性10年退休会造成女性养老金相对水平的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规定是否还可称之为“保护”就值得商榷了。
其次,我国新旧两种养老保险体制的交替是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女性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特别是经济上的自立能力。女性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对退休后养老金的性别差异也越来越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对不得不早于男性离开工作岗位的退休政策的满意程度会降低,要求提高退休年龄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
如果说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的政策在我国旧的养老保险体制下,的确起到了保护妇女的作用的话,在新的养老保险体制下,它却可能成为侵害妇女权益的政策。[5]因此,有关方面应深入分析退休年龄不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重新审视我国的退休政策,把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纳入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综合考虑之中。退休年龄的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改革,审慎选择改革时机,合理确定退休年龄提高的幅度等。[6]
标签:养老金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 工资水平论文; 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社会平均工资论文; 养老保险体系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退休金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