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分析论文_焦克德

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分析论文_焦克德

焦克德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山东青岛 2665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治疗中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胆囊全切术,观察组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胆囊全切术相比,在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中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炎;胆结石

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一般采用胆囊全切术进行治疗,但是对于严重胆囊萎缩、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晰,手术耐受力较弱的患者,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手术风险较高,会伤害患者[1]。而胆囊部分切除术就是将大部分或者全部胆囊床厚壁保留,将胆囊顶部、体部及颈部进行切除的方式,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就对胆囊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22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其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50.1±4.8)岁,最短病程为11个月,最长病程为7年,平均病程为(2.4±1.6)年;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其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50.5±4.4)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8年,平均病程为(2.5±1.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胆囊全切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患者右上腹作一个切口,进腹后将胆囊充分显露出来,切开从胆囊底部开始,将结石取净,大部分切除胆囊颈部、体部及底部的前壁,将紧贴肝脏的后壁进行保留,遵循对拢缝合的原则进行切除,胆囊黏膜用电刀进行搔刮,用酒精和石碳酸进行破坏[2]。胆囊管在探针的引导下进行缝扎,注意不要将胆总管进行误扎。将胆囊口进行连续缝合,将引流管放置到小网膜孔位置[3]。

1.3 观察指标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治疗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作为对比治疗效果的关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用t和X2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观察组35 97.5±16.1 61.4±17.6 6.4±1.6

对照组35127.3±24.5 83.3±24.8 9.7±2.7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治疗发生情况

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治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治疗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治愈率 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治疗发生率

观察组35 35(100.00)1(2.86) 1(2.86)

对照组35 35(100.00)8(22.86) 5(14.29)

3 讨论

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规治疗为胆囊切除术方法,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很多患者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切除较为困难,在此情况下如果进行全切,将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4]。在临床上越来越重视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由于三角区存在胆总管,右肝动脉和左肝动脉,如果存在粘连组织和慢性炎症,会导致此区域发生解剖变异,进行手术操作后会损伤这些组织,因此为避免手术造成损伤,需进行胆囊部分切除[5]。在术前要对解剖进行正确判断,再决定其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如今先进的诊断技术为其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为探究在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治疗中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治愈率较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治疗发生率,且两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胆囊全切术相比,在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中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玉良.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76-177.

[2] 李明刚.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9):100-101.

[3] 龙斌,罗梁峰,谢明锐等.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44-45.

[4] 王上启.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52-53.

[5] 何正敏,何妮莉.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5(1):88-88.

论文作者:焦克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分析论文_焦克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