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哲超
(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医疗设备的完善也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近几年我国出现医疗纠纷的概率增大,医患关系进入紧张状态。临床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在我国有不少的例子,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医疗技术的落后以及输血程序的不规范,当然不可避免地是患者病体所产生的突发情况,但是怎么去解决这一大难题是我们广大输血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如今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加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医院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严格控制输血中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避免输血过程中产生传染性疾病,建立健全的医疗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环节,最大限度减少输血纠纷。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临床输血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进一步制定相关防范措施。
【关键词】临床输血;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13-02
引言
输血作为当前医学治疗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在临床手术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输血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临床输血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供血者通过输血可能会降低自身对病原的抵抗力,而受血者通过输血会受到疾病感染,从而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这一系列的输血误差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但是输血是一项基本的医疗资源,其在治疗技术中是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因此医疗工作者应该将实践风险降到最低,给受血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输血和其他医疗措施一样,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安全,随着《输血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血液管理进入了法制时代,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通过相关输血法律法规的深入宣传,相信会更好地规范医院在输血治疗上的操作。
1.输血面临的风险
1.1 不断发现输血传播疾病
输血治疗既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可能会危害患者的健康。随着献血群众的壮大,献血的程序把关越来越形式化,导致某些患病者的血液被采集进血液库里,通过临床输血中血液的传播可以将隐含的病原微生物带入进受血者的身体。我们所知道的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病原有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之一就是输血,国外一些血友病患者因为长期依赖输注凝血因子,感染的概率竟高达60%~90%,这说明不论是全血还是血液中的任意成分都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临床输血技术和规范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血液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对于血液的检测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使血液中所含有的隐形病毒和携带的寄生虫,细菌等漏检。首先,由于病毒存在“窗口期”不能及时检测出感染者,同时病毒的潜伏周期长,可以影响检测结果。其次,有些病毒能够自动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使检测结果不准确。最后,个体存在差异,而检测的技术也发展得不成熟。另一方面,临床输血指征过度,有的视血液为“营养品”,导致临床手术中随意输血,因此我们要加强规范临床手术中的输血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1.3 献血免疫学副作用
由于目前输血时,只会检测血液中的ABO,RH(D)抗原,这并没有排除其他血液系统也会引起免疫反应的危险因素。目前,人类免疫学副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例如肿瘤患者输血后就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使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输血工作者不仅要对血液检测严格要求,还要对受血者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检测,观察受血者的免疫系统是否会受到侵害。
2.安全输血的对策
2.1 从危险性低的献血者中采集血液
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而百分之九十的丙型肝炎是通过输血传播感染的,另外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也说明我国献血人群的健康状况日益低下。某些特殊人群中携带病型肝炎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而且有的还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再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由于有偿献血的诱惑,许多吸毒的人会流动性地献血,导致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血液质量下降,携带的病毒比无偿献血要多出几倍。因此,献血站应该精心经营无偿献血,严格检测每个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排除携带病毒的血液被采集到血液库中。
2.2 严格把守输血检测和操作程序
血液在进入血液库之前应该经历初检和复检,利用两批不同的试剂,不同的人员进行试验,只有检测结果一致才能合格。而检测的试剂必须是国家认可的合格产品,避免因为试剂的伪劣质量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对检测人员实行微机管理,降低人为因素在检测中产生干扰。近几年,输血安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完全避免血液中的病毒感染是不可能的,因此,临床治疗时医生应该采取少输或尽量不输的原则,降低输血后感染,输血反应和免疫抑郁的概率。其次,如今的医疗输血还可以采取只输部分成分血液的输血方式,这样的输血效果更加明确,从而避免其他血液成本对患者本身造成影响。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可以在医院保存自身的血液样本,在输血治疗中可以通过输注自身的血液来达到治疗效果,这是输血方式中最为有效且安全的一项手段,在近几年被广泛推及和宣传。
2.3 建立健全的输血医疗文书
随着输血感染疾病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为保障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输血医疗文书的建立问题不可忽视。医疗文书的建立包括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还有检测结果和患者的输血记录,医务人员应该在输血前给患者家属观看讲解医疗文书的内容,让他们知道血液的具体来源以及输血后可能会产生的不良输血反应,如果家属在了解情况的状态下同意输血,就在医疗文书上签字,以便日后发生医疗纠纷时作为凭证。输血医疗文书完整地记录了每个血样从采集到输送的每个环节,在保证检测精确的情况下,给患者和医护人员一个共同的安全保障,因此,我国医疗应该健全输血医疗制度,进一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3.结束语
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实力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碑,而输血医疗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笔者相信如果医护人员谨慎认真地对待检测和输血操作,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院的输血程序,输血危险系数会大大降低。以上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临床输血安全起到参考价值,期望我国医疗能够更加彻底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俞琦.临床输血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5):163-164.
[2]朱春玲.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策略讨论[J].中国热带医学,2015,(22):152-153.
[3]武峰.输血面临的风险与安全输血的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13,(1):58-60.
论文作者:索哲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血液论文; 医疗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我国论文; 病毒论文; 文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