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对人工气道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ICU里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其中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对有创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感染和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抢救失败。因些管理和正确使用人工气道,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ICU护理工作中探索的重点[1]。
关键词:人工气道;基本生命支持;危重患者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artificial airway has been widely used,an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artificial airway nursing.In the first-aid and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ICU,keep respiratory tract unobstructed,maintain efficient ventilation and adequate gas exchange,is the time for treatment,guarantee function of important organs such as heart,brain,kidney,and the primary part of treatment ensure smooth implementation,including artificial airway set up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In nursing with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will cause the artificial airway complications such as wound infection and congestion,lung infection,leading to failure.Because of some management and proper use of artificial airway,ensure artificial airway unobstructed become the focal point of exploration in ICU nursing.[1]
【 key words 】:artificial airway;Basic life support;Critically ill patients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其中包括:气管切开、喉罩、气管插管。人工气道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了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1.气囊漏气。2.位置不正确。3.痰或者是血块堵塞。4.湿化问题5.气管食管瘘6.呼吸机相关肺炎7.鼻窦炎8.口腔溃疡9.气道出血10.局部粘膜坏死11.意外脱管12.院内交叉感染。这些问题正是说明了人工气道的护理重要性,它是维持病人最基本的生命支持。
一、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
1.气管插管导管的护理:首先要明确气管导管的位置,成人一般为22CM左右,也就是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气管插管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以前我们习惯用两条胶布与牙垫进行固定气管插管。可是每天做口腔护理时更换胶布却又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所以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但是气管插管固定器也有不利的一面,它的质地比较硬,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口腔局部受压部位发生口腔溃疡。
2.气管切开的护理:密切观察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伤口处须每日捣药一次,金属套管每2至4周更换一次,内套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套管应每月更换一次。每班交接固定系带的松紧度,以一指为宜,如系带被污染要及时给予更换。每日做两次口腔护理[2]。
二、意外拔管的处置
气管插管:8CM内吸净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气囊,送回原来深度。
>8CM的给予气囊放气拔管。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入,如果喉头水肿可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立即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处,并用纱布覆盖防止异物掉入,用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同时通知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处理。但其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一旦不成功,立即气管插管,然后设法重新置管。对于窦道已经形成的,给予吸痰、放气囊重新插回无菌导管,重新固定。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机械通气时,保证潮气量,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协助气管导管的固定。
必须注意调整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高引起气管损伤、压力过低使气囊与气管之间出现间隙。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闭压力”。正压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气管内径最大时,能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爆出小封闭压力。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气囊是不需要定期放气的。1.气囊放气后,一小时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也难以恢复,放气10分钟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反而声门与气囊之间的间隙常常有大量分泌物潴留,放气囊增加了误吸的可能性。目前使用的插管与气管切开套管为高容低压气囊,对气管粘膜的损伤小。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3]。
四、吸痰操作的注意要点:
1.选择合适的吸痰管。2.评估非常重要,吸痰前要听患者双肺呼吸音。掌握好吸痰的最佳时机。3.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应在吸痰前做好沟通工作,以最大程度的取得病人的配合。4.严格无菌操作:吸引气管内和口鼻的分泌物其用物应分开,绝对禁止用吸口鼻的吸痰管丙吸引气道。5.掌握吸引技巧:插入吸痰管时不可使用负压,插入深度适当;吸痰管的远端应能达到气管导管远端;边旋转边吸引,当插入时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如果是痰痂堵塞,应适当增加湿化液使用的次数,直到插入畅通无阻才恢复正常。6.吸痰前后给短暂的高浓度吸氧。7.根据痰液粘稠度进行湿化。8.吸引时间应小于15S。9.吸痰负压适当,防止损伤气道粘膜。10.注意观察痰液性状及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呼吸窘迫等,应立即停止吸痰,恢复通气和供氧。
建立人工气道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人工气道毕竟是非生理性的,它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机制,而且人工气道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并发症。所以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云佳菲 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J]18(1)
[2]孙业华 2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临床医学》2014.8.8
[3]易静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8)
论文作者:袁冠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气道论文; 气管论文; 气囊论文; 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压力论文; 危重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