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新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纲要》第9页)

邓小平同志在这问题上,始终强调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确立和倡导的,他自己在粉碎“四人帮”后,是“重申”、“恢复”、“坚持”、“重新确立”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忠实继承,一方面也可看到邓小平同志的谦虚。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恢复”、“坚持”、“重新确立”的过程中,思想路线又有了新的发展。

怎样看待“发展”,理论界有不少探讨,认识不尽统一。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对思想路线新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邓小平同志突出地提出了“思想路线”概念和问题,精辟地论述了思想路线对于政治路线两方面的保证作用。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毛泽东同志,历来是很重视思想路线问题的。强调中国革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等等,其实都是讲的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思想是正确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正确思想路线的标志。这是问题的一方面,是从实质意义上说的。另一方面,“思想路线”概念,在我们党的文件和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并不多见。毛泽东同志最早是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过“思想路线”,延安整风提“党风”、“学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几个方面清算机会主义错误,前三者都讲“路线”,而后者虽然讲的都是思想路线方面的事情,但并未使用“思想路线”概念,而是强调了“思想根源。”

文化大革命期间“路线”成灾,多少次“路线斗争”,动不动“路线错误”。但那时天天讲的“路线”也是指的政治路线,也不是讲“思想路线”。所以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思想路线”概念很少提、很少用,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突出地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是邓小平同志。他在文化大革命后,坚决反对乱提“路线”,又明确地强调了“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不仅拨乱反正澄清了思想路线问题上各种混乱,不仅对党和毛泽东同志以往在思想路线方面实际所做的大量事情和成果作了科学概括,而且把“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深深地刻入全党同志思想之中,使我们在思想路线问题上更加自觉、更加重视。

关于思想路线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精辟论述。其中,从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相互关系上所作的论述最为精辟,最具普遍意义。1979年2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第二卷第191页)他透彻地说明了思想路线对于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两个方面的保证作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今天,正确的思想路线已经保证了正确政治路线的制定,而要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仍然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十分注意不断解决思想路线方面的问题。

第二,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概括为思想路线,把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鲜明地举起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旗帜。

如上所说,在我们党的文件和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很少提“思想路线”,所以也就没有进一步提出如何表达“思想路线”的问题。而邓小平同志在七十年代末突出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完成了对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科学表述。他认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是把“实事求是”与“思想路线”直接联在一起加以表述的第一人。

这一表述的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一,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突出了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说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等等,主要是说清了思想路线而依据的理论性质,这类表述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马克思主义内容丰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也很多,所以从这类表述上还不能十分准确简洁地把握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而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把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也从表达形式上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准确简洁,也通俗易懂,采用了“中国语言”。正因为这样,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经提出,很快为全党同志全国人民识别和接受。这一表达的科学性和通俗性,十分有利于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与贯彻。

其二,把实事求是概括为思想路线,是对毛泽东同志这方面理论活动的继续和完成。毛泽东同志十分看重“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讲过,抗战初期他从莫斯科回到延安,毛泽东同志给他谈过三次要学哲学,特别是强调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觉得受益很大。《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古代用语,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使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通俗命题。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与主观主义态度相根本对立。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更是集中体现了他对“实事求是”的特别重视和着力倡导,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同志一讲到实事求是,就会讲党校题词。邓小平同志以他对毛泽东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七十年代末,把“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的概略表达,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是他对毛泽东同志的全部理论活动,特别是延安时期对“实事求是”的改造和倡导的一种继续和完成。“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总概括和总标志,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明确。

第三,邓小平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命题,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科学论证和充分的理论准备。

“精髓”命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的。在《邓小平文选》中,这一命题前共出现过四次。前两次是针对四人帮倒台后党的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的“左”的错误即“两个凡是”提出“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第三次是在回顾、总结这场斗争历史时重述了“精髓”命题。第四次与第三次时隔十年,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针对性也有所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辉煌成就。但由于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左”的错误,在改革开放的很多问题上都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实际上是怀疑它们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新事物,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三卷第382页),显然,“精髓”命题的提出,是实践进程的需要,是十多年中两次思想政治斗争的产物。

提出“精髓”命题,是邓小平同志的重大理论创造。他不仅提出了这一命题,而且作了充分的阐述,回答了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回答了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两个方面展开。在理论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无产阶级世界观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等等。这些提法作为归纳,可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基础”和“最根本的东西”包括“根本态度”、“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精髓”则是它们的形象化的总概括。“实事求是”是在总体方面,在全局意义上,表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在实践上,邓小平同志反复多次地指出,过去打仗,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搞建设,搞改革,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这十多年中,他多次在总结经验时指出,我们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之为“精髓”,取决于它在实践指导上的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最根本的依据。

提出“精髓”命题,为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的论证和准备。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体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是实事求是,这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只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逻辑上是这样,历史实际进程也是这样。邓小平同志说:“我出来以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第三卷第10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精髓”命题提出是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理论准备和论证,这一点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四,邓小平同志在把实事求是表述为思想路线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这条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完整概括了它的基本点。

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点的最完整的概括,是在1980年五中全会三次会议上讲话中作出的。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第二卷第278页)很明显,从内容上、基本点上看,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着的组成部分。这一概括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规定,就是依据邓小平同志的概括作出的。

基本点的概括也有个过程。在开始一段时期,邓小平同志着重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两点。这两点也正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所特别强调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后来加入的。反对“两个凡是”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直接意义是反对“左”的错误,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讨论本身又强烈地显示出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在思想路线上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看到了这一点,及时地概括入思想路线,构成其中一个基本点。邓小平同志说过“通过真理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第二卷第190页)邓小平同志讲思想路线,这是提“发展”的少有的一处,足见他对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点纳入思想路线基本点的重视。

基本点中也列入了“实事求是”。在邓小平著作中,实事求是既是作为思想路线的总概括总表述,又是作为这条思想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有着与其他基本点相对独立的内容。这里,需要突出的是在邓小平同志那里,“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基本态度,作为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的含义。《邓小平文选》从第一卷到第三卷,都有多处强调了“实事求是”作为“老老实实”的意义,其中有一段话更值得注意:“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第二卷第45页)从这段话,足见邓小平同志在讲“实事求是”时,是包括了老实态度的含义,而且是把它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点,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道理,从哲学原理上看都不是新提的东西。然而当它们成为思想路线的基本点,保证在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出发点,正确的理论活动方式和正确的检验判断,充分体现了这条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五,邓小平同志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解放思想。他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要求和前提。解放思想是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提出来的。当时,在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影响下,思想僵化和半僵化,满脑袋条条框框,脑筋开动不起来。这种状况,根本不可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根本不可能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本谈不上实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以小平同志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第二卷第141页)“首先”两字,说明了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后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认为思想解放到头了,过头了的观点,小平同志又指出:“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第二卷第364页)这就不仅批驳了“到头”、“过头”的错误观点,而且阐述了解放思想是一个与实事求是相伴相依的长过程,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实事求是要求解放思想,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实质和标志。解放思想进程中,既有“左”的倾向存在,又有右的倾向出现,如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妨碍了解放思想,甚至认为解放思想就得全盘西化。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而反“左”反右,都需要进一步阐明解放思想的实质。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放新问题”。(第二卷第279页)又说:“思想解放,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第二卷第364页)这一科学说明的要旨在于指出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其他,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实事求是上。解放思想的标志,是否解放思想的标准,也要落实到实事求是上。这一科学说明十分有力地达到了既反“左”又反右,引导了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这一科学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历史上“解放思想”经验教训的总结。党的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象延安整风之所以成功,成为实实在在的思想解放,就在于实现了实事求是,从而迎接了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反之,象1957-58年也提过解放思想,结果演变为“大跃进”、“放卫星”,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受很大损失,一个重要的教训正在于“解放思想”背离了实事求是,而离开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不可能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在讲实事求是时强调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谈不上实事求是;在讲解放思想时强调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就没有真正的解放思想。由于两者相互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内在的联系,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常一起被提出来,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也可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综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过程中,从事了大量的、有效的理论工作和实践活动,使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得到了新发展。

标签:;  ;  ;  ;  ;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