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新兴的惠淡澳经济走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区论文,走廊论文,经济论文,惠淡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分析惠淡澳经济走廊的区域条件、历史背景及其形成、发展和前景,探讨其对实施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战略决策的意义。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惠—淡—澳 经济走廊
1990~1992年,笔者参加广东省东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研究项目,进行流域城镇发展布局专题研究,因而对惠淡澳走廊有一定了解。惠淡澳经济走廊的形成,有其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
惠淡澳经济走廊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翼,包括惠州市区(惠城区)、惠阳市区(淡水镇与秋长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澳头镇与霞涌镇)及惠阳市属的永湖镇(图1)。惠淡澳经济走廊面积1038km[2],常住人口40万(1993年)。改革开放初期,该地区虽经济发展滞后,但80年代抓住机遇急起直追,不仅成效显著,发展后劲也强,被誉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广东改革开放综合试验的前沿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区,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惠淡澳经济走廊区域条件好,经济发展潜力大,是广东省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区。研究惠淡澳经济走廊的形成、发展及其远景,对实施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1 走廊的区域条件分析
1.1 重要的地理位置
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中东部、粤中与粤东、粤东北交接部位。西与广州、东莞、深圳接壤,东连梅州、汕头,北邻河源、韶关,南临南海。《方舆纪要》称惠州“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大海横陈,群山拥后,诚岭南之名郡也”。由于区位重要,惠州向为军事重镇。自宋末文天祥屯兵惠境,惠州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屡遭战火创伤。
图1 惠淡澳经济走廊
Fig. 1 Huizhou-Danhui-Aotou Economic Corridor
惠淡澳经济走廊位于惠州市中南部,陆路距深圳79km,距广州147km;海路距香港仅47海里。本区既可以最快速度、最高程度直接接受港澳、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经济辐射,又可向粤东北山区、粤东地区扩散各种经济活动,是港澳、珠江三角洲与粤东北、粤东地区间经济相互作用的支点。地缘优势为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之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向往的场所。惠淡澳经济走廊的形成、发展,并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建设的一个热点,就是明证。
1.2 天然的走廊地带
本区北部的惠州市区地处西枝江与东江的汇流处,沿西枝江及其支流淡水河向南上溯,到达中部惠阳市区所在的淡水盆地后,再沿一条狭窄的山谷南下,便可达到南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澳头镇。可见,惠淡澳经济走廊是一条天然的南北向走廊地带。这条走廊地带是从海上进入广东中部腹地、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捷径之一,因而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半个世纪前日军从海上侵犯华南时就是在霞涌登陆,然后沿这条走廊地带向内陆纵深推进的。这条天然走廊又往往是海洋台风沿谷深入东江流域的路线,因而也是最易遭受台风及由台风带来的暴雨强烈袭击的地区。
本区水资源丰富。穿越惠州市区的西枝江和东江、横贯惠阳市区的淡水河,都是城市的重要水源。但市区沿江一带,地势低洼,易受洪涝之患。大亚湾地区没有大河,淡水不足,今后需从西枝江和东江引水,以供经济发展之需。
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占本区面积大部分的丘陵岗地,土地贫脊,良田不多,可供非农建设之用。特别是南部近海一带,台地广布,矮岭荒地多,坡度平缓、集中连片,工程地质条件好,是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理想用地。
1.3 优越的建港条件
本区南部濒临大亚湾,海岸线长51km。此处三面环山,湾内水域宽阔,岛屿、礁石林立,形成天然防风屏障。湾内风浪弱,泊稳条件好。大亚湾北部大陆和海岛岸线水深一般3~5m,中南部岛屿水深可达6~10m,具备建设深水港的条件。沿岸入海河流短小并建有小型水库,河口海岸无大量泥沙淤积,岸蚀沙亦少,故海水含沙量甚少,海域淤积轻微。港湾接近国际航道,进港航道短。海底底质多为淤泥,易于航道疏浚;海港深入内陆、易于从海洋进入;湾内潮差小,易于海岸工程建设。加上淡水资源相对丰富,陆域土地资源充裕,湾内海岛也多未利用,港口建设用地较易安排。上述如此众多相当优越而又重要的港口建设的环境因素组合在同一区域,这在广东沿海是极其难得的。
1.4 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区旅游资源种类较齐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城内有曾与杭州西湖齐名的惠州西湖,有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园林艺术;有历代仁人志士、骚人墨客留下的反映惠州岭南名郡风貌的传统作品和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惠城区附近有具多种医疗价值的碳酸钠钾型高温矿泉和由大小不等的瀑布、水潭串迭形成玉练串珠奇景的九龙潭瀑布。大亚湾岸段有山光水色集于一处、可辟为全天候天然浅海浴场的霞涌海湾,有风光旖旎、具有海港特色和渔村风情的澳头港,有旧貌换新颜的古镇淡水。大亚湾水域可开辟潜水、海底旅游、海水浴的海上公园,还有可开展地质和生物考察、山地狩猎、国防工程游览、渡假、疗养等不同风格旅游项目的众多海岛。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与邻近的名山、海滨、古城、植物和动物自然保护区、当地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饮食菜肴等等结合起来,互相衬托,互相补充,以满足各种不同爱好的旅游者的要求,形成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旅游胜地。
此外,本区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也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惠淡澳的历史背景
本区南北长约50km,其中惠州至淡水37km,淡水至澳头13km。惠州、淡水、澳头均是区内主要的市镇,其历史悠久,且联系密切。
惠州具有1400多年历史。隋代岭南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包括淡水、澳头一带。唐代粤东只有潮、循二州。这些州县的设置说明惠州在隋唐时已是“粤东重镇”,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宋代东江流域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惠州大兴水利,修筑了可灌田数万亩的官修水利工程——惠州西湖。当时盐铁业支撑着惠州经济。惠州有盐场3个,产盐数量仅次于广州,所产盐除供两广外,还大量北运赣闽。惠州有铁场、银场、锡场,其铸钱业亦居显著地位。宋初惠州的阜民钱监岁铸70万贯铜钱,在全国居一、二位。惠州的陶瓷工业也有一定规模,所产的日用器皿和艺术瓷艺精技巧,品种繁多,窑头山瓷窑在生产规模、烧制时间、窑具设备、产品种类和工艺技术水平各方面都在广东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惠州此时的制糖业也名扬全国。到了明代,惠州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但如前所述,惠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引发的战争和洪患,曾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直至解放前,惠州是惠阳专区政府所在地,管辖淡水与澳头,在经济上仍是以古老的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淡水镇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由于这里四通八达,淡水历来是一个商品集散、贸易中心。相传宋朝末年,这里是一个小圩,叫“上圩”,后改锅笃圩。明朝为警卫海疆,设淡水卫城,以保卫大亚湾沿海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加上水运及陆路便利,到清乾隆初,这里已形成较大的集市,改为淡水圩,并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鸦片战争后,这里又成为惠阳与香港贸易进出口之地,商业贸易发展较快,形成了“大鱼街”、“猪行街”、“灯笼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换专业街道。
澳头一带很早以前是一片汪洋,大约200年前有人在此定居,人们多从事晒盐和捕鱼,渔盐业曾颇为兴旺。约150年前这里建起了可通行50吨船只的墩头港口,成为淡水货物海上运输的进出口基地。鸦片战争后,曾被列为通商口岸。1937年港口外迁到下游的盐步头。抗战期间,盐步头被炸,河床变浅,港口衰落,海上交通和商业贸易逐步转向澳头港。当时的澳头港不仅是渔船的避风港,而且经常有船只来往于香港、汕尾、汕头等地,因而澳头就成了惠州主要的出海口岸,成为一个繁荣的集镇。
本区的市镇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但由于解放后同处于沿海边防前线,经济发展缓慢。惠州建市15年,城市常住人口仅增加3.5万,至1978年止,还不足15万人。城市工业以支农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基础较差,实力不强,难以带动周围城镇的发展。区内各镇虽与惠州有一定联系,但大多数镇内经济仍以传统的农渔业生产为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近30年,故本区长期未能形成一条经济走廊。
3 改革开放后,经济走廊形成
自1979年开始,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本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振兴经济,离不开香港和深圳的辐射和带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商贸中心,对整个珠江三角洲甚至华南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由于地缘关系,它对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作用最为直接,联系也最为密切。改革开放初期,区内各镇兴办“三来一补”企业多得益于香港资金的引入和香港在原料、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各镇在兴办企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相互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了。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就成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经济交往的传输点,有力地牵动了本区各行各业的发展。1987年本区被划入沿海开放区,此时经济建设已颇具规模的深圳市内可供开发利用的环境容量已日趋饱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把兴趣转移到与深圳海陆相连、交通便利、政策优惠、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惠淡澳走廊地带。这是本区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而本区经济的振兴,又为经济走廊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985年国务院批准淡水镇为惠阳县县城,1990年惠阳县县治正式迁到淡水,1994年国务院批准惠阳撤县设市。目前,惠阳市区(含秋长镇)建成区面积从不足3km[2]扩大到13.2km[2],城镇人口从不足5万人发展到13万人,城镇初具规模。从此,淡水成为惠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淡水镇属本区中部,且为惠阳市市域中心,在惠州市与惠阳各镇之间起了纽带作用,使本区由北至南从城市到各镇的联系得到了加强。
1982年国务院批准澳头港为对外开放口岸。澳头港开通了至香港的客运航线。1988年惠州市借鉴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经验,结合本市情况,决定开发大亚湾,利用深水港的港口条件,发展大型临海工业,带动地区经济起飞。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工作,作为大亚湾主体工程的惠州港,已建成3.5万吨级通用码头、3.5万吨级油码头、1万吨级泊位各1个,1993年正式投产,并获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重要港口之一。大亚湾中心区和响水河、上扬、南边灶等3个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顺利进行。1993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使该区的开发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本区正在加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惠深高速公路、广汕与深汕一级公路、澳霞沿海一级公路、惠淡二级公路、新澳二级公路等。在建的有:与广汕、深汕公路相接的惠澳疏港大道(计划1995年建成通车)、深汕高速公路、惠州港第二期扩建工程。拟建的有:接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陈江至澳头的疏港铁路(选线已定,计划1995年动工)、广汕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东部沿海铁路等。位于区外、距淡水30km的惠州机场,现已开通7条国内航线,可起降除波音747外的其他大中型客机,现正计划扩建为一级机场。在1000多km[2]的范围内具有这样密度的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这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是少见的。区内各市镇通过这些大型的交通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体,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密切的交往中形成一条发展走廊。随着上述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本区以惠城区为依托,以大亚湾为龙头发展经济的格局已初露端倪,惠淡澳经济走廊随之形成。
惠淡澳经济走廊的空间结构为点轴结构(图2)。惠城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济走廊的两个增长极核,连接这两个极核的交通线是经济走廊的发展轴。由于两个极核间交流形式的多样性而使这条发展轴不是由单线而是由多线组成,惠阳市区也成了这条发展轴上重要的支点。作为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中心城市,惠城区是珠江三角洲向粤东北、粤东地区辐射的支点;作为本区经济发展的依托,它一方面接受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辐射,另一方面又使各种经济活动向区内扩散。作为广东90年代扩大开放的重点建设地区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时间不长,目前主要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辐射,待极核发育成熟后,向外辐射的能力将大为增强。本区新崛起的市镇,目前经济基础较薄弱,经济实力也不强,需要通过产业集聚,增强实力,提高社会经济整体水平。这就应进一步发挥惠阳市区在珠江三角洲东部市镇相互联系中的支点作用。鉴于惠阳市区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行政上隶属关系不同但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已连成一片,今后惠阳市区将成为大亚湾极核的一部分。
图 惠淡澳经济走廊空间结构分析
Fig.2 Spati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Huiahou-Don-shui-Aotou Economic Corridor
4 迅速发展的走廊经济
本区虽然经济基础较薄弱,发展起步较迟,但改革开放以来,凭籍其邻近香港和深圳华侨与港澳同胞众多,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地缘、人缘、史缘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特殊政策,采取多种灵活措施,把海外的资金、技术甚至市场与区内充裕的土地资源、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地发展经济,结果以迅猛的步伐后来居上,被誉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
近10多年来,惠州城市建设发展很快。1993年建成区面积达22.1km[2],城市人口达32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5倍与1.7倍,由于直接采用了发达国家和地区长期积累的资金,吸收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了一批起点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的工业项目,开发了TCL通讯设备(1991年生产TCL电话机260万部,为全国之最)、富绅衬衫(出口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0%)等一批拳头产品,形成了电子、服装、机械等支柱产业。1993年电子工业产值70亿元,增长54.9%,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5位;纺织工业产值21.3亿元,增长87.95%,居全省第5位;机械工业产值6.1亿元,增长56.1%,大大提高了工业整体水平,增强了工业实力。惠州市区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中列第41位。作为惠州市经济较发达的镇——淡水镇,在改革开放中,积极利用工业卫星镇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引进外资时不仅注意择优选取投资规模大、生产技术高的项目,而且注意先后引进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既解决了产品的零部件配套,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销售市场。因此,虽然引进外资时间不长,但效果显著。现已初步形成以纺织、电子、食品、化工、建材等为骨干的以外向型为主的工业体系。1993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度增长105.9%,增长速度居惠州市之首。
区内的大亚湾,在短短几年内不仅建起了大港口,还引进了一批大项目:目前在大亚湾落户的年炼油800万t、乙稀生产45万t的南海石化项目,是一个在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可满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对化工原料和产品的需求,还可大量供应全省、全国,解答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一大“填空题”。倚仗这一大型化工企业,本区还着力发展相关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形成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另一个较大型的项目——东风本田汽车厂,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生产工艺水平较先进、批量规模较大的企业,现已组装生产卡车,箱式车厂也已开工。这一大型企业的发展将使大亚湾成为汽车城,其最终目标是年产100万辆汽车,约为目前全国汽车产量的2倍。目前在大亚湾落户的还有台湾奇美APS塑料工业项目和生产CD机芯和PCB板的激光电子厂,华德石化有限公司投资的15万吨级油码头和配套输油工程已经动工。新加坡大众钢铁公司投资的特种钢轧钢厂和日本参与投资的精制润滑油厂等项目已签署了意向书。大亚湾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和省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能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担负重要使命,是一块令人注目的、潜力颇大、充满生机的希望之地。
5 经济走廊的发展前景
惠淡澳经济走廊接受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得到香港、深圳、广州的带动,随着惠州港的建成投产,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的竣工通车,其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走廊经济将因此而大大向前推进。惠州是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发展轻工、电子、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城中湖、湖中城”的著名旅游胜地。惠阳是市域的行政、工业、金融、商业贸易中心,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后方基地,工业以发展汽车配套工业和石化中、下游加工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达的临港工业城市,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大亚湾是以发展临海大工业为主,逐渐发展远洋港口运输和配套旅游业(国际海上游乐园等)的城市化地区。惠州港是深水港,距香港47海里,附近有很多经济点。港口建成后,与香港的联系得到加强,成为我国华南新兴的最主要的港口之一。惠州港与大亚湾相互推动发展,大亚湾东与汕头、西与深圳互补共进。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必然带动和促进惠淡澳经济走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通过陈澳铁路直通惠州港,走廊辐射将扩大至粤东、粤东北、闽西、赣南、华中、华北等广大地区。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日臻完善,惠淡澳经济走廊经济的发展必然加快推动粤东北、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土地资源丰富,惠淡澳走廊一带不仅将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而且将成为其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和粮食基地。但由于惠淡澳走廊是一条自然通道,必然会遇到台风和暴雨的袭击。因此,无论城市、乡村以及农田都必须加强防风防洪措施。
来稿时间:1995年5月。
THE NEWLY DEVELOPING HUIZHOU-DANSHUI-AOTOU ECONOMIC CORRIDOR IN THE EASTERN ZHUJIANG DELTA
Zhong Ying
(Guongzhou histitude of Geography 510070)
Key Words: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Huizhou- Danshui-Aotou Economic corridor
Abstract
The Huizhou-Danshui-Aotou Economic Corridor ( HDAEC) ,located in the middle south of Huizhou Municipality, consistsof Huizhou city (Huicheng District), Huiyang city ( Danshuiand Qiuchang townships),the Daya Bay Economic 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District ( Aotou and Xiachong townships)
andYonghu Township of Huiyang.It has an area of 1038 squarekilome tres,and a population of 400 thousand ( permanentresidents) by the end of 1993.Huizhou, Danshui, Aotou andother townships in HDAEC are linked by a natural passage.
Since the 1980's,especially,after being put into theZhujiang Delta Economic Open Zone,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has been speeded up. Being adjacent to Shenzhen SpecialEconomic Zone,having good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facilities,favourable in investment policies, rich in landresources,and cheap in labour forces,this area has becomeanother focus ab sorbing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invest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 ronment,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grade highways,railways,and deep water ports,thus all townsare linked into a whole.Consequently,the newly develop ingHuizhou-Danshui-Aotou Economic Corridor has formed,in whichHuicheng District is its backing and the Daya Bay District isits forefront.
Along with the operation of Huizhou Port,the open ofBeijing-Jiulong (Kowloon) Railway and Guangzhou-Meizhou-Shantou Railway,a bright futrue for HDAEC appears.Huizhouis the core city of the eastern Zhujiang Delta, importanttourism senic city and new high- tech industrial base, andsupporting point for the economic diffusion to eastern andnorth-eastern Guangdong.Huiyang will become a near- portindustrial city and important base of fundamental industriesin the Zhujiang Delta.Daya Bay Economic Technological OpenDistrict will become an urban dis trict with sea- facingindustries,ocean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标签:经济论文; 广东惠州市论文;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论文; 惠州机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