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论文_曾雪英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且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74例,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37例。两组都于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加用急诊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治疗护理效果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明显比对照组的29.7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比对照组的72.9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期间向其提供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心肺复苏;康复情况;心脏骤停;急诊护理

对于心跳骤停患者,临床常采取心肺复苏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而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则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在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当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间接诊且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共74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60.1±7.2)岁;心脏骤停原因为急性脑出血者,10例;急性心肌梗死者,24例;有机磷中毒者,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20-77岁,平均(60.3±7.1)岁;心脏骤停原因为急性脑出血者,9例;急性心肌梗死者,26例;有机磷中毒者,2例。比较两组的心脏骤停原因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心肺复苏治疗期间都严格按照常规护理的流程进行干预,内容主要有: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之上加用急诊护理方案[2],详细如下:

(1)环境护理。合理调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让患者能够在一种最适宜的环境当中接受治疗,以尽可能的减少因环境因素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每日按时清洁病房卫生,同时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院内感染。

(2)脑部复苏护理。利用湿毛巾对患者的颈部和额头进行湿敷,若有必要可采取亚低温疗法。控制室内温度为18-20℃,减少患者的脑氧代谢率,减轻脑组织再灌注损伤。

(3)心理护理。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全面掌握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为其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将疾病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并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让患者能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将本院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简单向患者作出介绍,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鼓励家属多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属多关心、多陪伴患者,让患者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4)心电监护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力度,并做好护理记录,适当增加心电监护的巡视次数。对于心电图异常患者,比如:传导阻滞亦或者是室性早搏等,需要及时通知相关医师,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

(5)气道管理。全面落实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让患者的气道能够保持湿润状态。针对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在护理期间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护理期间有无患者出现反应迟钝与胸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并经综合分析后作出比较。

1.4 治疗护理效果的判定标准

参考如下标准[3]对两组治疗护理的效果作出评估:(1)显效,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心理和精神状态恢复良好;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有效,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心理和精神状态明显恢复;症状和体征好转。(3)无效,患者出现并发症;心理和精神状态恢复不佳;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或加重。其中,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即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分析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和对照组的29.73%比较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临床危急重症中,心跳骤停比较常见,常常由多种原发疾病所致,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4]。相关资料显示,若心跳骤停患者在发病后不能接受及时的治疗,将极有可能会引发全身多部位组织器官损伤的情况,若病情严重亦可引发脑细胞缺氧坏死,使得患者的脑组织出现不能逆转的损伤[5]。现阶段,对于心脏骤停的治疗,我国临床常采取的是心肺复苏法,此法不仅能有效抑制患者病情的进展,还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此外,也有报道称,急诊护理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方法,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期间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提高其依从性,促进术后病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6]。此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而言之,于心脏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过程当中,对其施以常规护理配合急诊护理,可稳定其基础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2]江孝丹.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9):220-221.

[3]杜琳琳,张志勇.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1-13,29.

[4]陆婉晖.CCU 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15-217.

[5]曹慧,王亚华,陈云凤等.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9):178-179.

[6]王树苓.心肺复苏进展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109-111.

论文作者:曾雪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论文_曾雪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