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改革战略选择激活经济发展微观基础--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重要问题_国企论文

加强企业改革战略选择激活经济发展微观基础--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重要问题_国企论文

坚定企业改制战略选择,激活经济发展微观基础——浅议加快国企改革的三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微观论文,企业改制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坚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换问题,并明确要求在年内全面完成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市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这一充满战略思考的工作部署,对于加速推进我市企业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全市经济的内在活力,有效推进我市“两个率先”目标实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面临这样一场体制机制的攻坚决战,我们一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些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唯有坚定前行,方能推动国企完成自救新生的“最后一跃”。本文认为,在这场攻坚战中,有三个重要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的:

一、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毫不动摇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说到底就在于通过体制转换,寻找一条使原本单一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资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进而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推动企业完成自己在社会的正确定位,真正成为注重经济效益、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法人实体和独立的市场主体,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者和风险承担者。因此,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必须坚决走出角色认定误区,必须彻底去除一切行政色彩,必须始终坚持完全市场取向。对此,我们必须十分坚定。

1、认识的不断突破,为国企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改革的过程既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国有企业改革依循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轨迹。经过十多年特别是近年国有企业由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改革探索,人们对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理性的认知。并且我们可以从见诸于党的文件的理论阐述中,看到这种认知的不断演进和突破。最早是党的十四大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其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党中央文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中首次涉及企业产权理论;接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到党的十六大则更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说,党在企业制度方面的理论突破,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带来了明媚的春天。

2、基层的成功探索,使国企改革获得了实践验证。与党的理论探索同步,在基层则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实践的尝试。当维持了几十年公有一贯制的国有集体企业步履艰辛,实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凡毅然出手进行改革改制的,企业就获得新生,经济就增添活力,地方就得到发展。比如,曾经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武进在这方面见事早、动手快,从96年开始抓企业改制,一万多家乡镇企业用短短五年时间全部改制完毕。如今,改制后的企业内在活力极大增强,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争上项目,拼抢市场,强化管理的喜人景象,有效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至今天,经济界人士大都已折服于改革实践的证明,这就是:在宏观经济背景已经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情况下,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也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变革。有没有看到这一点,敢不敢迈出这一步,这是决定一个地方微观经济能不能更加活跃、企业能否更具成长力的重要一环。

3、体制外的市场化进程,对国企改革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推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自进人中后期以来,有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那就是每当改革碰到障碍、遇到难题时,我们总有化解的办法,总能找到新的通途。研究告诉我们,这一现象就是“体制外安排效应”,即当我们的改革不再是单兵突进、就某项改革而抓某项改革时,外部的综合配套环境便会成为对某个改革的支撑和推力。而目前,我们的国企改革就正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国企不改革就难以有出路,已成社会普遍共识,即便是企业员工,也对迟早到来的国企改革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广大乡镇企业的率先转制已积累了非常成功和有益的经验,同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民营经济已形成相当规模,各项配套改革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政府职能正在朝着致力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转换,这些都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回旋余地和有力保证。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国企经营者、经理人在日益深入的市场化演进中,对企业的本质属性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个自觉关注企业产权制度和资本构成体制的氛围正悄然出现。所有这些,使得我们的国企改革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实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二、攻克改革转制的关键问题决不含糊

国企改革到了目前阶段,如果说其必要性已毋须赘言,那么对其艰巨性却不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市委在部署今年企业转制任务时曾明确指出,全面、彻底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这是一场改革的攻坚战。既为攻坚,那么“坚”在哪里、“难”在何处、如何攻克,这是务必认识清楚、不能含糊的。

1、最难断的是产权,而产权关系是企业彻底改革的核心所在,必须做到明见明断。所谓国企改革“改到深处是产权”,实为改革实践的经验之谈。早先的国企改革,不管是放权让利还是租赁承包,由于均未能触及企业产权这一体制安排,因而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国有企业的固有弊端。因此,要突破企业产权这块坚冰,必须把明晰产权关系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来抓。对此,要注意“两个环节”的研究:首先是国有资本加快和加大退出环节。举凡地市一级国有(集体)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大多数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完全可以也可以完全从中退出。就一个地方来看,国有资本加快和加大退出,是实现企业投资主体走向多元化的前置条件,而投资多元既是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也是经济运行的“质量之眼”。因此,继续大力推进国有资本退出,放胆让出民资等其他资本进入空间,应视为国企改革的首要环节。其次是产权进一步非公和人格化环节。从国企改革的一般规律看,产权多元化往往容易做到,但对产权的人格化,人们以前似乎比较忽略。殊不知,越是人格化的产权,才是边界越清楚的产权,也才是创造财富原动力越强的产权。因此,在企业改革中,不能为明晰产权而明晰产权,不能认为产权多元了就是改制到位了,而应该通过大力提倡产权的非公进入来充分实现产权的人格化,通过产权充分人格化来实现改革的充分市场化。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应明确鼓励企业由主要经营者控股、企业骨干参股,避免人人持股。实践已经证明,企业改革初期那种“人人持股、人人均股”的做法,实质上是又一种变相“大锅饭”的公有产权体系,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应该摒弃。

2、最难办的是人员,而员工身份是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必须做到彻底置换。“改到难处是人员”,这是国企改革的切肤之痛,也是国企改革的动因之一。国企庞大的冗员负担和身份枷锁,使得企业对外难以与其他企业实现平等竞争,对内无法进行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再加上职工中根深蒂固的终身依附意识和固定身份观念,使得企业在回归经济角色和市场主体的职能转换中举步维艰,苦不堪言。因此无论从何角度,员工的身份置换都应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我们强调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置换,就是要解决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无限责任,就是要解决劳动力真正进入市场,就是要解决国企过多承担社会职能,过多扮演行政角色的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和政府必须对国企员工与企业既往的劳动关系作出经济评估,并在置换身份时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身份置换的资产来源,可以用“三产”来安排,这“三产”分别是改制企业的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针对个别企业改制成本筹措困难的情况,地方政府要统一考虑,采取企业自筹、行业运筹、地方统筹等办法进行有效解决。其中,凡国有集体资产出让变现的资金,务必要应收尽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优先用于支付企业的改制成本。但在对职工的补偿方式上,我们更提倡用现金支付,直接补偿到工龄,安排好职工进入市场后的养老保险,既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又彻底割断与原企业的关系。避免出现政府为改制企业调整职工劳动关系支付了巨额成本,但这些成本大部分以股权形式、以资产形态存在于改制企业,企业一旦发生经营风险造成亏损、破产及资产流失,职工无法得到这笔补偿,将再度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震动源。

3、最难干的是企业领导,而企业领导是国企改革的中坚力量,必须做到迎难而上。由于各地对国企改革大都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渐进改革思路,所以目前所剩的需要作改革攻坚的企业,要么“大而赢”,要么“大而亏”,总之“大而难”。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要鼓励企业现职领导人要敢于顺时应势,积极参与改革。在宏观经济背景已发生体制性变革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如果不抓紧改革转制,问题将会越积越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改制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将越来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再从入世的要求看,我们只有3—5年的过渡期,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各种支持将逐步取消,国有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如果到那时再来谈企业的改革转制,恐怕就为时过晚了。那些主动投身改革的企业领导者,要正确整合资源,规范进行改革。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厂长、经理不能看走眼,不能出昏招,不能为图蝇头小利而干藏匿转移国家资财的蠢事。企业领导者应从长远着眼,通过公开、透明的途径,对企业资产作出评估界定,再行合法受让转制。在此基础上,着重思考和研究企业的机制创新问题,加强对企业市场属性的自觉认识,把功夫下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加强科学管理上,把精力花在寻求加快企业发展的路子上,这才是社会寄望于企业领导的根本所在。

三、推动企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切不迷失

当前来看,国企改革作为一场攻坚决战,它带给社会的震荡和阵痛是不容回避的。然而,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使企业更具活力、经济更快发展、社会更趋稳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些多层面的利益指向是有机统一的。推进国企改革,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是国家“甩包袱”、政府“卸责任”,相反,党和政府力图达到的是通过改革最终使全部企业都能轻装上阵,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此,就需要我们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进行统筹安排,实施综合推进。

1、通过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综合实力的基石。通过体制转换,实现企业机制的嬗变、能量的聚变和发展的裂变,这是国企改革之目标首选。因此,企业改制首先是逼机制活起来,企业在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就应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要联动推进其他各项内部改革,特别要突出以分配制度为重点的改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紧密结合起来,使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均能按贡献参与分配,放手让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其次,要使企业规模大起来。企业改制后卸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就使企业的扩大再发展成为可能,要引导企业善把机遇,争抢先机,做到投入与生产并重、产品经营与资产经营关重、产能开拓与营销开拓并重,千方百计把企业规模做大,把经济总量做大,把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做大,特别是要积极鼓励观念进步,致力培植上市公司,大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再次改制进入股市,以增强企业筹资能力和裂变扩张功能,进而有效加快企业做大的步伐。再次,要努力使企业的竞争实力强起来。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有一定规模,更需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强,企业可以从小变大,大了还可更大。反之,如果只求大而不抓强,那就很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而至于事倍功废。围绕做强,企业应关注“四强四有”,即:技术创新能力强,有突出的主业、知名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开拓能力强,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持续的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能力强,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手段;持续盈利能力强,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较多的后备研发成果,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国甚至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2、通过行政改革,推动政府高效服务企业。政府推动企业改革,改革也在呼唤政府职能转变。纵观原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几乎无一不与政府或政府部门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决不能就国企改革论国企改革,而要以此为动力加速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世贸组织规则,以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构筑新型的政府、企业、市场关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做到该管的坚决管好,不该管的放开搞活。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停止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直接干预,切实降低政府服务成本、社会运营成本和企业交易成本。要加快建立各类行业协会,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对企业该给的利给到位,该放的权放到位,该扶持的政策落实到位,为各类企业的当前改革和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保障。

3、通过配套改革,创优企业宽松成长环境。国企改革攻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位于企业产权界定清晰、职工身份置换就算了事。事实上,国企许多方面的弊端和问题是与计划体制下整个社会机制和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决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有各项社会配套改革跟进支撑,这样才能使国企不仅有良好的当前改革环境,还能有宽松的后续成长环境。从目前各地改革实践已涉及的层面和已总结的经验看,需要与国企改革同步配套进行的改革还应包括:有关企业呆坏资产认定核销规定的改革、有关金融信贷取消所有制歧视的改革、有关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体系的改革、有关企业劳动用工薪资报酬制度的改革、有关职工身份置换过程中法定补偿机制的改革、有关劳动力市场化后促进再就业发展的改革,等等。而在全部配套改革中,至为重要的乃是覆盖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各地务必按照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切实健全完善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公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探索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补偿机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增强支付能力,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企业经理人的教育帮助,使他们懂得,劳动永远是财富源泉,职工才是企业的命根。不管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只有把职工的当前和长远利益维护好、实现好,才能算是真正合格的企业家,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创造力。

标签:;  ;  ;  ;  ;  ;  ;  ;  

加强企业改革战略选择激活经济发展微观基础--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重要问题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