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_集群效应论文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_集群效应论文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产业集群效应及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在新经济日渐兴起的今天,产业集群更是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征。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来审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针对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机制缺失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与方略,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重点。

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是指相同的产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企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20)、阿尔弗雷德·韦伯、克鲁格曼、宾治、迈克尔·波特等学者都对产业集群作过研究。研究者发现,产业集群是几乎任何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产业集群在产业区域竞争优势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特征更加明显。如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业集群。“硅谷”以其半导体工业集群而闻名天下,在“硅谷”的101号高速公路沿线集聚了高达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以及超过7000家的制造商,全球前100家大科技公司有20%在此驻足。在这里,大小企业比邻密集,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综合集聚效应,相互之间进行频繁交流、沟通,发生思想和观念的碰撞,产生了新的智慧火花和创意。这些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交互关系,是正式往来和非正式交流共存的“交往构建”(Social Architecture)。通过每个企业的进一步专业化生产,通过联合采购公共的原料得到优惠,以及共同开展营销等,合作可以使企业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在集群中使专业基础设施、法律、金融和其他的专业服务得以发展。集群有利于知识外溢,有利于创新。硅谷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交流网络和最发达的技术扩散机制。有的研究人员将“开放流动的学习氛围”总结为硅谷成功的重要制度原因之一。这其实就是产业集群及其产生的制度安排和效应。

克鲁格曼将美国加州的“硅谷”和“128公路”看成是产业集群的结果,而不是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独有的规律。这也就是说,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类似必然性的特征。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

印度的班加罗尔(Bangalore)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功案例,其产业集群特征表现在软件业生产的集中方面。此地现已成为世界上一个最重要的计算机软件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很多跨国公司来到这里投资发展研究和生产业务。

英国的苏格兰科技区集聚了大量电子生产企业和相关的科研开发和销售公司,该地区是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其集成电路产品占英国的79%,占欧洲的21%。该地区拥有250家电子公司,就业人数4.5万人。

另外,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法国的安蒂波利斯、芬兰的赫尔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具有产业集群特征。

产业集群增强区域创新优势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集群时,大都认为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分工与合作,带来外部经济性,集群内的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分享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与分散布局的企业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来说,集群的最大好处是形成了有利于创新的“空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以增强区域创新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的可得性、“追赶效应”和“拉拨效应”(集群内后进企业学习和模仿先进企业,使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向前、向后、横向传递,导致整个行业受益;产业集群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特定的供应链和技术链,群内某些行业的创新可以对相关行业产生拉拨作用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对新进入企业和衍生企业的吸聚作用以及由特定的创新文化体现出来的根植性。其中根植性是指产业集群中经济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创建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在这一套规范的指导下,人们相互交流,促进创新信息扩散,降低产业群组织的交易成本的特性。

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及其效应在产业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产业区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产业集群及其效应更是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特征。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可以归因于外部经济、区内企业单位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知识信息扩散、创新资源共享等众多形式,但最终可以归结为以上所说的多种形式促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内创新的加速以及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的降低。区内企业和整个产业区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凸现,持续的创新优势和成本优势逐渐确立着产业区不可仿效的地方化能力,这种能力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区内企业的外部性以及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地方化能力是产业集群的最高目标,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机制缺失制约高新区的发展

创办高新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挑战,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纽带,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高新开发区基本上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开发区熟”的浪潮中建立起来的。现有国家级高新开发区53个,省级高新开发区56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市),甚至县,也都搞了自己的开发区。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各自为战,全国各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没有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结构趋同化。许多开发区不顾各自的条件,争相发展一般性的高技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彼此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在经济技术起点不同的开发区生产相同的产品,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雷同。三是集聚效果不明显,开发区中的企业和机构彼此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不强,有些甚至是以牺牲地方利益来换取的技术上并不先进,又不能与区内产业配套的外商投资。

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集群机制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区内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部件,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少。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高新区邻近大学或研究机构,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都有相当的研究开发能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除了中关村等少数高新区外,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较好地成为高新区创新的重要外溢来源和原创性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供应源。三是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大多数高新区没有风险投资机构进入。这就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对大型高技术创新项目更是无能为力。四是缺乏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那种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创新文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新区虽然在空间上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公司聚集,但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网络,与高校等科研组织的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此外,在风险投资体制和区域创新文化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不足。所有这些,都限制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这四个方面正反映了高新区产业集群机制方面的缺失。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1、制定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一是政府在重点扶植部分高新区时,应该将优惠政策由原来的向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二是在构建产业集群总体思路下设计吸引外资政策,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开发区。尽量减少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因低层次企业盲目进入以致和在位厂商过度竞争所造成的拥挤效应。三是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制定系统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高新区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董事会成员。建立和完善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配形式。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联盟,努力培育产学研相互支撑的有机联合体。五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吸引风险投资者参与高新区的发展建设。风险投资退出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的最后结果。首先,我国应尽早在资本市场上开设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运作的空间和舞台。其次,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制,规范风险投资被收购行为。最后,规范会计、审计工作,为风险投资企业清算或破产提供公正公平的服务。

2、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正确引导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以产业关联为依据,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形成一种“技术生物链”。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新建区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新进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对于高新区已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或鼓励其母体公司内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分离出来自办公司,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通过新公司的衍生,促进产业内部分工,构建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尤其是要积极为进入高新区的跨国企业提供产品配套与相关服务,以提高这些企业的当地植根性。

3、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已经出现产业集群雏形的高新区应该鼓励创新文化的生长与根植:敢冒风险、富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容忍善待失败的宽容精神:重视信任与合作的文化等。此外,还要培养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的观念,促进人员的流动,淡化等级观念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等。

4、健全服务体系,大力扶持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是源于高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性和外部性发展而形成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服务机构,如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前期需要市场分析、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中期需要制作、测试和市场检验;后期还需要推广销售、技术服务,物流配送等等,其中牵涉众多环节,众多专业,经常需要跨企业的合作,这就要求在聚群区内,在技术孵化、信息咨询、培训、金融、法律以及财会、管理等各方面,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来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保驾护航。

标签:;  ;  ;  ;  ;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_集群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