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聚祥[1]2000年在《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井下工人因为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而缺勤的比例较高,是除职业病以外的主要缺勤原因。每年因此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是,针对该职业人群而进行的危险因素和防制措施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了解煤矿工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及其Hp感染状态,探讨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劳动力,遂进行了此项研究。 在全国大型煤矿中,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了河北开滦唐山、山东兖洲鲍店和辽宁铁法大兴3个煤矿。以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班组和工种的井下工人为研究对象,并以同一煤矿的井上工人为对照,进行了横断面研究。上述3个煤矿的样本含量分别为:109和55例,112和41例,80和30例。在调查现场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为每名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由同一名胃镜医生和两名助手使用同一台胃镜为每一名调查对象进行胃镜检查和诊断。在进行胃和十二指肠常规检查之后,按标准方法取活检标本4块放置入肉汤保存液中备查。活检标本分别供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使用。Hp的培养用专门的培养箱和专用培养基。在调查现场,还采取静脉血5毫升,用ELISA方法进行了血清Hp抗体IgG检测。为了确定不同地区的Hp菌型,分别以国际标准菌株NCTC 11637和国内标准菌株CAPM N111作为抗原,经SDS-PAGE电泳之后与Hp IgG抗体阳性血清进行了Western-blot分析。 本次研究的疾病诊断以胃镜镜下所见为准,按照悉尼胃炎诊断标准分类。病理学诊断采用双盲方法进行,主要是核实胃镜的诊断结果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类。Hp感染状态按1999年全国消化病会议专家推荐的科研标准确定。 全部调查对象的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在反复核对无误后,用Excel建立数
范红敏, 袁聚祥, 徐应军, 田立民[2]2004年在《唐山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25名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行胃镜检查,采取胃黏膜标本用于菌培养和病理诊断;Hp感染的检测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和ELISA法;全部调查资料采用X~2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 煤矿工人Hp总的感染率为69.9%,井下工人的Hp感染率比井上工人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4);大兴矿、鲍店矿、唐山矿工人Hp的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影响煤矿工人Hp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未成年时月人均经济收入、未成年时住房形式、现家庭人口数等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嗜好中的饮酒状况。影响井下工人Hp感染还有家庭进餐形式。结论 井下工人Hp感染率比井上工人的高;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嗜好、家庭进餐形式。
李利伟[3]2011年在《煤矿工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细胞系COX-2表达水平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煤矿工人是一个较特殊的职业人群,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疾病谱-胃十二指肠疾病,尤其是胃癌。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危害广大煤矿工人的一类疾病。自1983年Walle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其与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已将Hp列为一类致癌因子。Hp感染诱导一个复杂免疫反应,首先炎症细胞聚集,然后导致增生、细胞因子释放,最终导致分子改变。在被Hp上调的靶基因中,其中环氧合酶Ⅱ(COX-2)在胃癌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环氧合酶Ⅱ(COX-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一种限酶,不仅是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酶,而且还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OX-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在Hp对胃癌的作用中,上调COX-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重要途径。因此检测Hp感染胃癌细胞系COX-2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Hp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本次研究通过对煤矿工人Hp菌株感染胃癌细胞系后COX-2表达水平的分析,对Hp致胃癌的发病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对胃癌的防治寻找新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提取研究人群的胃粘膜进行Hp菌株实验室培养,培养阳性的Hp菌株来源人群职业的不同以及是否含有cagA分为煤矿工人HpCagA~+组、非煤矿工人HpCagA~+组、煤矿工人HpCagA~-组、非煤矿工人HpCagA~-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4组同时与胃癌细胞MKN28、MKN45、BGC823按1:100混合培养24 h,应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方法测定胃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水平。全部调查对象的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在反复核对无误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室培养结果:实验室培养胃粘膜标本130份,其中进行尿素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实验证实,Hp培养阴性者85份,三项均为阳性者45份。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将其按照CagA基因型的有无进行分型,其中CagA~+40份,CagA~-5份。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胃癌细胞系与煤矿工人和非煤矿工人cagA~+或cagA~-Hp组作用24小时后COX-2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COX-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系与HpCagA~+菌株或HpCagA~-菌株作用24小时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人高分化癌MKN28与cagA~+或cagA~-Hp培养24 h后,COX-2蛋白表达量均是对照组的2倍;而人低分化癌MKN45和未分化癌BGC823与cagA~+或cagA~-Hp共培养24 h后,COX-2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6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p菌株与胃癌细胞作用可提高COX-2的表达水平,且表达水平和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刘瑶[4]2011年在《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是1982年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螺旋状细菌,根据其形态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p的惟一传染源是人类。传播途径有两个:一是口—口途径;二是粪—口途径。人群对Hp普遍易感染;感染者对Hp缺乏有效而持久的免疫力。全球自然人群Hp感染率超过50%。Hp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问题。Hp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子,目前认为Hp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及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据目前多方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现Hp除了与上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消化道溃疡、胃癌等疾病高度相关以外,同时与许多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中华医学会一项涉及全国19个省市39个中心的大规模H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p感染率为40.1%-90%,平均为59%,Hp感染率最低的地区是广东省为42%。国内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无消化道症状者Hp的总感染率为55.5%,有消化道症状者Hp的总感染率为66.4%。Hp感染更值得重视的是,虽然人群感染率超过了50%以上,但是知晓率却较低,而且Hp感染患者常常存在延误就医的现象。陈世耀对上海地区Hp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发现人群对Hp知晓率为33.2%,仅23.8%的人能说出Hp的传播途径。本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地区人群Hp知晓率仅为25%,大多数人对Hp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实际上在感染Hp的人群中只有少数人出现肠胃道的不适,而许多患者在感觉胃肠不适前,就已经受到Hp感染,身处于罹患各种疾病的危险当中而毫不察觉。更有很多感染Hp的患者即使有消化道症状,只要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工作未造成很大影响,就没有自觉主动地去医院及时治疗。而等到病症严重时才去就医,往往就已经失去了早期治疗的先机。即使Hp感染患者因为种种不适主动就医,但他们往往是门诊确诊、门诊治疗,后期随访较差,常常不能完成整个疗程或不能定期复查,总之Hp感染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今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上升,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不能令人满意。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下降到80%以下。目前Hp感染治疗任务还十分艰巨,国内外医务人员对患者Hp根治研究日益深入,对于用药方案选择、耐药性、治愈率情况关注较多,但是如何对Hp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管理提高人群对Hp知晓率,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与降低复发率,仍是一项重要任务。Gisbert认为医嘱依从性是影响Hp根除的首位因素,正确指导Hp感染患者治疗可提高Hp治愈率。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督促他们进行健康管理,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也应运而生,渐渐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由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引起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Hp感染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胃肠道疾病因为其普遍性、多发性、常见性,导致这一系列生活方式疾病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Hp感染患者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目前临床健康教育方式滞后,人群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严重影响Hp治疗效果。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已经应付不了新的挑战,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肯定。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包括健康监测、健康评价、健康维护、健康促进。调动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加强对广大人群的健康管理己成为社会公共卫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Joshua等研究证明对Hp感染患者进行管理后可提高治愈率和生命质量。所以对Hp感染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达到健康促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研究目的通过对胃病患者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通过深度访谈了解Hp感染患者延误就医的原因,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对Hp感染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提高Hp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病人满意度,从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对象和方法1.第一部分对胃病患者Hp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因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及烧心等明显胃部不适在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消化科胃肠镜室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60例。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咨询临床及护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并经62例预调查,反复修改后完成调查问卷设计,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a)为0.847。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一般资料、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问卷、国际通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业、经济收入和既往病史等;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问卷包括:米饭、肉类、蛋类、豆类、蔬菜、烟熏制食物、绿茶、水果、牛奶、酸奶、凉茶等;国际通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程度。Hp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幽门螺杆菌“庐山共识”中的Hp感染诊断标准,快速尿素酶实验(Rapid urease test, RUT)阳性者定为Hp感染。入选者精神、思维记忆能力正常,具备完整的汉语交流能力,能清楚理解并回答所问问题;均无原发性心、肺、脑、肾等严重疾病;自愿参加此次研究。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现场填写方式。由专人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统一检查,仔细核对并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录入计算机,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Hp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2.第二部分Hp感染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通过调查发现Hp感染患者普遍存在延误就医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选取12名患者分别进行个人深度访谈。研究者本人记录收集原始资料,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归纳各种看法和观点,找出主要存在观点并分析原因。为下一步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宣教方案依据。3.第三部分健康管理在Hp感染患者的实施及效果评价结合调查分析和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实施健康管理。选取在本院经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实验(Rapid urease test, RUT)确诊为Hp感染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因改变联系方式、未返院复查等原因失访10例,最终完成实验60例,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健康管理;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宣教。1个月后由研究者对全部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两组患者在Hp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胃病患者Hp感染患者相关因素调查的结果分析:对广州市3所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胃部不适患者进行了Hp感染的调查研究,发现总的Hp阳性率为47.9%。尽管男性Hp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但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251)。Hp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04)。而且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饮食习惯中,酸奶、绿茶和豆类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腌熏食物是危险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中,学历和经济收入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生活方式中吸烟、失眠以及焦虑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2.质性研究结果:大多数Hp感染患者存在延误就医的状况,这将极大影响治疗和健康管理的效果。研究者将访谈资料经过一系列深入分析后,得出五大相关主题:即对疾病认识不足,对症状严重性缺乏判断,缺乏早期就医意识,逃避疾病风险,家庭经济及医疗保障状况影响。3.Hp感染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86.67%、76.67%,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明显显示出下降的趋势,继续需要大样本量来进行健康管理的工作。实验组的Hp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证明健康管理方式具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医疗效果满意度等多方面的作用。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胃病患者Hp感染的调查分析,发现了Hp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2.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Hp感染患者延误就医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Hp感染患者就医不仅受认知能力的影响,还受到心理、经济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畅通获取疾病知识的渠道,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诊疗技术,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正确的Hp防治观念,对促进Hp感染患者的及早就医和健康管理会有更加积极的意义。3.对Hp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Hp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满意度,对提高Hp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本研究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质性研究及健康教育对Hp感染患者进行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证实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它能有效地提高Hp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患者Hp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满意度,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张曦[5]2016年在《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与胃癌的相关性。(2)明确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与胃癌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胃癌的影响。(3)根据性别和肿瘤发生部位分层,分析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对不同性别及不同部位胃癌的影响。(4)依据调查和分析结果,为胃癌的防治提供健康教育参考。材料与方法:(1)查阅胃癌危险因素相关文献编制问卷,经过二轮临床胃肠道肿瘤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函询;修订问卷后开展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可靠性分析,最终确定调查问卷。(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5家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新发胃癌患者49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年龄(2岁范围内)、性别、民族相匹配的健康人49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摄入频次、特殊饮食习惯、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等生活行为习惯。(3)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吸烟、饮酒、晚餐-睡眠时间、晚餐后散步等生活习惯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将有意义的变量(0R>1,95%CI不包含1)引入列线图模型进一步分析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胃癌的影响。最后,分析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对不同性别人群和不同部位胃癌发生的影响。结果:(1)在查阅相关领域文献和二轮专家函询的基础上,编制出相对科学、合理且适用于探讨胃癌患者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等生活行为习惯情况的调查问卷。二轮函询专家应答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2。调查问卷各维度的信度均在0.809~0.913之间,问卷的一致性信度较好。相同问卷两次调查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P<0.01),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较好,可为本次研究服务。(2)本研究总样本量为996例,其中对照组和病例组分别为498例,男女比约为2:1。较短的晚餐-睡眠时间(t<3 h)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且间隔时间越短胃癌风险性越高(t=2-2.9 h:OR=2.401,t<1.9 h:OR=3.977)。晚餐后无散步相比散步,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了2.2倍(95%CI=1.590-3.011)。较短的晚餐-睡眠时间且餐后无散步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较长的晚餐-睡眠时间且散步者的6.8倍(95%CI=3.694-11.531);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乘积项的调整OR值为1.675(95%CI=1.801-3.943),交互作用系数(SI)为3.037。进一步分析发现较短的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无散步对胃癌的影响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对男性及胃上部癌患者影响最严重。结论:小于3个小时的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无散步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的协同作用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可以显著增加55岁以上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然而,这种影响与男性胃上部癌患者关系最密切。
雷静静, 周力, 谭玉洁, 杨斌, 刘显峰[6]2003年在《矿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煤矿地区成年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 以及与其流行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用金标免疫斑点对水城矿务局所辖汪家寨煤矿和大湾矿3436例2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清抗-HpIgG,抗-HpIgM 检测,并采用问卷方式记录与 Hp 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IgG 的总阳性率为67.6%,IgM 的总阳性率为36.7%.其中大湾矿 IgG 和 IgM 阳性率分别为75.7%和50.3%,显著高于汪矿的62.1%(P<0.01)和27.4%(P<0.05).男女两性 IgG 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饮用生水和井水者 IgG 和 IgM 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饮用开水和自来水者(P<0.001).男女干部的血清 IgG 均低于相应的工人和井下工人(家庭妇女)(P<0.05),而井上工人(不论男女)IgM 均显薯低于干部和井下工人(家庭妇女)(P<0.01).结论:矿区是 Hp 感染的高发地区,饮水是 Hp 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综合社会经济状况与血清抗-Hp IgG 阳性率呈负相关.
张天哲, 于立群, 陈银苹, 李军昕[7]2009年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估计合并OR值(OR合并)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纳入的20个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SAS8.0软件分析,OR合并值为2.15,OR合并95%CI(1.39,3.33),采用Rev Man4.2软件分析,OR合并=2.35,OR合并95%CI(1.64,3.3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换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入未发表的4篇文献还是去除小样本的5个研究,都说明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以20个研究绘制的漏斗图中,散点分布对称,计算失安全系数(Nfs)均较大,说明发表偏倚小,结论被阴性结果推翻的可能性较小,结果稳定。[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任建松[8]2008年在《林县幽门螺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与胃癌和食管癌风险的前瞻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现有研究表明,血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和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包括PGⅠ和PGⅡ)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是胃萎缩比较可靠的血清学指标。目前,这些血清学指标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以横断面设计或回顾性设计居多,而且通常是把胃的贲门部癌和非贲门部癌合并在一起进行研究。鉴于贲门癌(Gastric Cardia Cancer,GCC)与非贲门胃癌(GastricNon-Cardia Cancer,GNCC)在诊断、发生机制与治疗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把贲门癌从胃癌中分出来单独进行研究。目前这些血清学指标与贲门癌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最近几项病例对照研究报道血清PGⅠ和PGR(PGⅠ/PGⅡ)降低可能增加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风险,但这些研究样本例数不多且缺乏时间顺序。为了进一步证实低血清PGⅠ和PGR是否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需要高质量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证据支持。研究目的探讨河南林县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水平与非贲门胃癌、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关系,为非贲门胃癌、贲门癌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例队列研究设计,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河南林县中美合作课题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研究(Nutrition Intervention Trial,NIT)的普通人群组(以下简称NIT普通人群组)及其随访研究队列。首先从基线队列中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组成亚队列组,然后以随访到2001年5月的数据为基础,从发生的非贲门胃癌、贲门癌和食管癌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部分病例,组成三个癌症病例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基线血清Hp全菌IgG抗体、CagA IgG抗体、PGⅠ、PGⅡ和G17水平。描述亚队列研究对象Hp感染、PGⅠ、PGR和G17分布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这些血清学指标与非贲门胃癌、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关系。结果1、亚队列组与全队列相比较,除男性中吸烟者较多以外,其他因素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三个病例组与相应全部病例相比较,各因素分布均无显著差异。2、亚队列组中Hp感染者有713例,感染率为73.20%。PGⅠ中位数为117.59μg/L,PGR中位数为8.58,G17中位数为3.03pmol/L。3、Hp感染是非贲门胃癌的危险因素,调整HR(95%CI)为1.55(1.13-2.13)。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较低时患非贲门胃癌的风险增加,以PGⅠ≤80μg/L、PGR≤6和G17≤2pmol/L作为界值时调整HR(95%CI)分别为2.24(1.54-3.26)、2.07(1.54-2.77)和1.48(1.12-1.95)。4、Hp感染和低PGR是贲门癌的危险因素,调整HR(95%CI)分别为1.63(1.25-2.13)和1.70(1.33-2.17)。低PGⅠ和低G17不是贲门癌的危险因素。5、Hp感染不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PGⅠ与PGR同时下降时可增加食管癌的风险,HR(95%CI)为1.68(1.01-2.78),以G17≤0.5pmol/L为界值时低G17会增加ESCC的风险,HR(95%CI)为1.36(1.01-1.83)。结论1、抽样选择的亚队列组和三个病例组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通过亚队列组和各病例组的血清学指标分布特征来推断全队列和相应全部病例的血清学指标分布特征。2、亚队列人群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对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有影响。3、Hp感染、低PGⅠ、低PGR和低G17都是林县居民非贲门胃癌的危险因素,可利用这些血清学指标确定非贲门胃癌的高危人群。4、Hp感染和低PGR可增加林县居民患贲门癌的风险。5、低PGⅠ、低PGR和低G17与食管癌存在较弱的关联,这些血清学指标与食管痛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范红敏, 袁聚祥, 张孔来, 徐应军[9]2007年在《煤矿工人胃部有关疾病与Hpylori感染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煤矿工人胃部有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煤矿工人胃部有关疾病与Hpylori感染及相关因素关系.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40名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细菌培养法和ELISA法检测Hpylori感染;疾病诊断按胃镜及病理学规定标准进行;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煤矿工人胃部有关疾病的患病率为77.8%,其中井下工人的患病率为80.7%,井上工人的为68.5%;Hpylori感染者的胃部有关疾病的患病率为85.0%,非感染者的患病率为58.6%;饮酒者胃部有关疾病的患病率为79.5%,非饮酒者的患病率为66.7%.结论:煤矿工人胃部有关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酒和Hpylori感染,井下工人特有的职业危险因素为粉尘暴露.
吴春涛, 刘铁楠, 张义东, 王曼丽, 马立国[10]2009年在《煤矿工人胃溃疡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煤矿工人胃溃疡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本文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煤矿工人胃溃疡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病例来源于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开滦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对照为健康煤矿工人。配比条件为居同一地区,同性别,同民族,年龄不超过±3岁,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20个因素与煤矿工人胃溃疡可能有关。多因素分析:选入5个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蔬菜),依次为累积接尘量,饮食,精神创伤史,生活饮食不规律。[结论]煤矿工人胃溃疡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活饮食不规律、接尘量是煤矿工人胃溃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8.86)。
参考文献:
[1]. 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疾病危险因素研究[D]. 袁聚祥.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0
[2]. 唐山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J]. 范红敏, 袁聚祥, 徐应军, 田立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3]. 煤矿工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细胞系COX-2表达水平的分析[D]. 李利伟. 河北联合大学. 2011
[4]. 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的初步研究[D]. 刘瑶. 南方医科大学. 2011
[5]. 晚餐—睡眠时间和晚餐后散步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D]. 张曦. 福建医科大学. 2016
[6]. 矿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雷静静, 周力, 谭玉洁, 杨斌, 刘显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J]. 张天哲, 于立群, 陈银苹, 李军昕.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8]. 林县幽门螺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与胃癌和食管癌风险的前瞻性研究[D]. 任建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9]. 煤矿工人胃部有关疾病与Hpylori感染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 范红敏, 袁聚祥, 张孔来, 徐应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0]. 煤矿工人胃溃疡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 吴春涛, 刘铁楠, 张义东, 王曼丽, 马立国.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标签: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论文; 人才学与劳动科学论文; 胃癌论文; 幽门螺杆菌论文; hp论文; 胃病论文; 健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