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从几个语文教学案例谈起_课程资源论文

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从几个语文教学案例谈起_课程资源论文

追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价值意义——由几则语文教学案例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教学案例论文,语文论文,意义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获得语文实践能力。于是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性的“实施者”,自由徜徉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之中。但是,我们在观摩课堂教学时也清醒地看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与操作上的误区。本文拟对此作一分析,探讨一下如此“开发”与“利用”,其价值意义何在。

一、现状:“美丽”了也“热闹”了

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两年的语文课堂再也不见了往日的“单调”与“沉寂”,一段段枯燥乏味的文字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演绎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歌曲,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美景……课堂变得那么“美丽”,那么“热闹”,不信,你看——

案例一: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小露珠》一课导入。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时,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可爱的朋友,你们看——(出示小露珠的主题画)它是谁?”一位学生举手回答:“它是小露珠。”老师接着问:“你们见过吗?谁来说说?”于是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讲了小露珠的样子以及出现的时间。老师说:“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说明:这一环节中的课程资源是围绕课题制作的一幅小露珠的主题画。只见在植物翠绿翠绿的叶子上滚动着一颗颗如珍珠般圆润的小露珠,旁边题写的“小露珠”三个字,每一笔每一画也是圆滚滚的,煞是可爱。整个画面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据说,这是执教者特意请美术老师创作的。)

案例二: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5》中“腊梅”一词教学片断。老师出示腊梅的图片后说:“小朋友,你们看,腊梅美吗?”学生异口同声:“美。”老师指着“腊梅”一词说:“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数位学生朗读后,老师又说:“人们都很喜欢腊梅。还有人为它写了一首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说完,老师播放歌曲《踏雪寻梅》……

(说明:为了丰富学生对腊梅的认识,老师引进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供大家欣赏。)

案例三: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九寨沟》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老师课前搜集了大量的音像图片等资料,并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且看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过程:(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喜欢的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2)组织交流。先由学生交流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马上出示相应的课件组织欣赏,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说明:制作精美的课件形象地再现了那插入云霄的座座雪峰,遍布森林的大小湖泊,以及由于河谷高低不平而形成的错落有致的条条瀑布。)

那么,课堂效果如何?案例一,我们发现主题画对学生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在介绍小露珠外形的时候,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实话实说。案例二,可能听不懂歌词,学生一脸茫然地坐在那儿。半分钟不到,歌曲结束了。案例三,学生们陶醉了,他们完全沉浸于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之中。那专注的眼神、兴奋的小脸昭示着他们身心的“乐不思蜀”,此时,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多余,“有感情朗读”效果欠佳。

二、教师:“开发”了也“利用”了

显然,课堂上如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么教师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学生无动于衷;要么以课件取悦学生,令他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结果是课堂一改以往的“教师牵引”为“课件牵引”,变得五彩缤纷,热闹非凡。但冷静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没有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实际上依然保存着“机械灌输”的本质。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丝毫没有影响教师那高涨的改革热情,他们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为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笔者对执教者进行专门访谈,希望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内容摘要如下:

问:三位老师,大家好!听了你们执教的《小露珠》《识字5》《九寨沟》,感觉你们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说说你们备课时是怎么想的吗?

答:我执教的是《小露珠》。备课时,我估计现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小露珠并不会十分在意,为此,在导入新课部分,我特意请美术教师设计了一幅主题画,希望同学们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同时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答:《识字5》是一组围绕冬天的词串。第一组都足植物——腊梅、翠竹、苍松。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它们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质。为此,在学习“腊梅”一词时,我想到开发课程资源。赞颂梅花的文艺作品有很多,如古诗《墨梅》、歌曲《红梅赞》、《一剪梅》等。经过一番斟酌,我选择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首《踏雪寻梅》,因为相对来说,它比较贴近学生实际。

答:一直听人说,九寨沟是如何美丽神奇,可惜的是我没有机会前往游览。备课时,我上网搜索,没想到资料之丰富意境之优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久久不愿离去。当时惟一的想法:“赶快下载,让我的学生也一饱眼福。”

问:开发课程资源还只是教学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利用。你们认为开发的这些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利用了吗?

答:原先我以为小露珠的主题画能让学生观赏到小露珠圆润透明的外形之羌,感受到“小露珠”绘画书法的艺术之美,他们定会兴趣盎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情绪平缓,没有意料之中的那般兴奋与激动。

答:对于《踏雪寻梅》一歌,学生们只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旋律,没有体会到歌曲的内涵。

答:优美的九寨沟通过课件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令人心驰神往。不足的是当我要求学生再来朗读课文时,他们是一脸不高兴。想想也是,画面总比文字精彩。品尝过精心制作的“大餐”,“粗茶淡饭”自然也就索然无味。

问:由此看来,大家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效果并不理想。那么,之前你们有无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答:我对小露珠主题画的设计充满信心,所以结果没有多加考虑。

答:说实在的,我也估计《踏雪寻梅》一歌可能不合适,然而一时又很难找到称心的。再说,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寻找,凑合着用吧!“用”总比“不用”要好!说起来总算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了。

答:拿《九寨沟》一课来说,要是不开发一些课程资源,光是朗读、感悟,相信要不了几遍,定叫人生腻,那课还有什么新意?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花大力气开发,没想到我的学生竟然陷于其中,难以自拔。

问:看来,对于课程资源,你们的视界是“开发了”也“利用了”,新课程理念也就落实了。至于实际课堂效果,考虑得并不是很多。

答:(三人微笑着)是的。

三、追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价值意义

面对课堂的“美丽”与“热闹”,面对老师的坦然与执著,我们不禁要追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价值意义何在?通过“开发”“利用”点缀课堂?亦或其他?阅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有了新的诠释,课程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文本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本次课改旨在通过教师、学生的创造性开发与实施来改变以往课程与教学的“两张皮”现象,使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上,我们要慎重,随便不得,也马虎不得。我们必须考虑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是否需要开发?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拿一篇教材来说,编写者为我们预留了一片极大的创造空间,可供开发的“留白”很多,是否每一处都要开发?非也!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开发,那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有些地方的开发则纯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为此,我们的老师必须具备一双明亮的慧眼,要能抓住有价值的开发点进行拓展延伸。可现实中我们发现,老师对此并未多加重视,开发资源凭个人直觉兴趣,追求课堂“美丽”“热闹”,且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对于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不惜邀请他人帮助,颇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有些时候真是劳而无功,得不偿失。就拿《小露珠》一文来说,主题画的创作就属此类。学生平时不留意观察,小露珠在他们眼里是平凡的普通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学习的起点,通过课文赏读来逐渐感悟小露珠的美丽,从而建构一种全新的认识,升腾心中的那份喜欢与热爱。

2.开发怎样的课程资源?在确定开发资源是我们必须的一种行为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资源,我们还必须考虑——开发怎样的资源?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我们要调查分析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状,把握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的能力,以便选择相应的资源,确定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我们还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力求选择“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案例二中《踏雪寻梅》一首歌曲,显然脱离学生实际,他们根本不懂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自然无法建构,获得新的感悟。

3.课程资源开发以后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是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绝对不能用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感悟与思考。曾经听过特级教师施建平执教《长征》一课,由于长征时代背景距离现在的学生比较遥远,故施老师也开发了一些课程资源,且看他是如何利用的——如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施老师先请学生谈谈各人理解。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他们只会从“云崖变暖和”的角度去考虑。施老师不急不躁,没有马上出示事先搜集的资料,而是加以幽默点评,如:“照你们这么说,那常年倾泻而下的瀑布不就滚烫无比?可怎么没听说有人被烫着?”为学生营造了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大伙儿猜测的热情更大,获得正确答案的心情更急,此时,施老师才为大家播放了《巧夺金沙江》的录音故事,告诉大家红军在巧夺金沙江后的高兴心情,从而真正理解了“云崖暖”。个人认为,如此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的,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学习方式也将受到深刻影响。

“课程资源”的提出为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应有的丰满与活力,心底自然涌动起开发与利用的欲望和激情,于是老师们用干劲和智慧改变着旧课堂,创造着新课堂。但我们千万不能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意义将是我们应有的追求。

标签:;  ;  ;  

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从几个语文教学案例谈起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