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精准、集约、广泛、规范上做文章
谭书凯
重庆市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黄树贤部长调研重庆时提出的工作要求,全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积极探索“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能力、助推脱贫攻坚”新途径,有效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领会照护服务的重要性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列入全市15件民生实事之中,并把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纳入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完善民政和残联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对于课堂限时训练内容备课组实施分工职责,按章节轮流分工找资料,找的内容均是比较多,所以面对课堂上训练的几道题目,课后剩下的题目较多,学生普遍反映需要下次课堂上筛选精讲试题,但是这普遍存在课时限制跟学生要求多评讲的矛盾。
二、严格兜底范围,确保照护服务的精准性
近年来,重庆市民政局指导区县和基层结合实际,进一步精准明确集中或社会化照护服务对象,严格审核把关,推行动态管理。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共对22.72万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施低保兜底保障。其中,兜底保障重病、重残人员36540人,占兜底保障对象的16.08%。奉节县制定了《孤残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生活帮扶试行办法》《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办法》。南川区出台了《“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帮扶方案》。綦江、江津等区县建立了民政、公安、人力社保、扶贫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每月核查比对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名单,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现补贴发放零差错。
三、探索集中照护,提升照护服务的集约性
我们按照供养“失能”、释放“有能”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实施方案》。2019年在北碚、大足、垫江、城口、奉节、石柱、彭水等区县试点,预计2020年在全市推广,2021年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乡镇敬老院“消防、供水、老旧房间”改造升级行动,计划两年内改造农村敬老院300个。奉节县投资2600余万元,建成3个失能供养中心、床位460张,整合特困、低保、社会救助、慈善捐款等资金。目前,全县供养失能人员545人,按1名失能人员1500元/月的标准进行集中供养,1:1.5释放劳动力比例计算,释放劳动力810人,帮助贫困家庭年增收2400余万元,实现了失能人员家庭“高一格脱贫,快一步致富”的目标。
四、引导社会参与,拓展照护服务的广泛性
我们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运营补贴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利用现有养老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闲置资源,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服务。全市现有社会办养老机构433所、床位6.3万张,能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料、上门服务、日间短托等照料服务。强化家庭第一责任,组织照护对象、监护人、乡镇(街道)与养护机构签订“四方协议”,有效防范道德和法律风险。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服药,进行治疗康复和照护服务指导。加强部门联动,联合卫生健康、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在医疗帮扶、再就业培训、教育减免等方面提供相应帮扶政策。实施“福康工程”,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配置假肢和矫形器等辅具,拓宽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五、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增强照护服务的规范性
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贫困重度残疾人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和意愿需求。建立完善照护服务工作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会同市残联加强对服务机构、组织、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绩效评估,建立照护服务工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4)网络通信、图形绘制等函数大部分是在Windows API或MFC基础上自行编写,增加了编程调试时间,也影响了不同设计者间的协作,从而降低软件开发效率。
作者系重庆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