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观察论文_苑妍新1 李雪梅2 都兴光1 孙娟1 王桂艳1 姚晶萍1

浅析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观察论文_苑妍新1 李雪梅2 都兴光1 孙娟1 王桂艳1 姚晶萍1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临床麻醉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麻醉中使用的药物、麻醉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80例临床麻醉效果较好,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无一例死亡,但在手术后因并发症引起4名患者死亡。6名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名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成为了植物人。讨论: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中应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与麻醉剂量,并在术中尽可能的降低炉内血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麻醉效果。

【关键词】颅脑损伤 临床麻醉 麻醉剂量 麻醉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in the clinical anesthesia of 80 case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use of drugs in clinic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80 cases of clinical anesthesia effect is good,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caused no deaths, but 4 patients died due to complications in surgery. 6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3 patients with organ failure, 2 patients became a vegetable. Discussion: acute brain injury in clinical anesthesia should choose a scientific way of anesthesia and anesthetic dose, and in the oper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blood pressure in the furnace, so as to better improve the anesthetic effect.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linical anesthetic dose anesthesia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持续加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相应的增加了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同时,频繁发生的高空坠落事件和交通事故也加剧了这一疾病的概率。急性颅脑损伤常见的病理表现为患者头皮开裂、脑肿胀、腹部创伤、颅骨骨折等,患者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麻醉在颅脑损伤术前、术中和术后都会运用,对急性颅脑手术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临床麻醉的效果进行实地的验证与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临床麻醉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7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8岁,平均年龄39岁;女性患者33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6岁,平均年龄43岁。急性脑颅损伤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有37例,因高空坠落引起的21例,因脑血管破裂引起的10例,其它原因引起的1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前对患者检查发现,颅内出血的有35例,硬膜下充血的有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13例,其它的有5例。80例患者中有58例有合并症,其中腹部损伤的有15例,胸部损伤的有13例,面部损伤的有11例,骨折的有11例,休克的有8例。经检查,所有患者都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二)麻醉方法

术前将患者口鼻内的异物或血液混合物清理干净,为每个患者注射含量为0.5mg的阿托品,并对患者的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查。对像那些脑水肿程度较大地患者注射了甘露醇来缓解血管压力和提升血管的通透性。

术中按照1:2—1:3的比例向患者注入了林格氏晶体液与万汶胶体液。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和血细胞比容的实际数值来确定是否对其输血,或输入多少血量。80例患者全部采用了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其中在插管诱导时静注了含量为1.4—1.8mg/kg的异丙酚、0.02—0.05mg/kg的咪达唑仑、0.1mg/kg的芬太尼液体或混合液体,并在插管时做到了快速高效。整个过程中维持呼吸器的频率为13次/min,潮气量控制在9ml/kg左右,动脉血压控制在3.5kpa到4kpa之间。为了避免插管拔出和吸痰时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麻醉剂量。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认真检测,发现麻醉效果未达到预期目的时应注入剂量小于0.3mg/kg的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

二、结果

80例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几乎全部达到预期的麻醉目的。67名患者在手术前神志不清,术后63名患者清醒较快,4名患者一周后清醒。患者在术后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并与医生进行理性的交流以及快速地回答医生和家人提出的问题。术后有一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强度呕吐,属于麻醉后的应激反应,后经治疗调节,全部消除了这些症状。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一例死亡事故,但在手术后3名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而死亡,1名患者因肺部感染并发症死亡。2例患者因并发症变成了植物人,3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了情绪波动,后经注射镇静药物得以维持。

三、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前大多患有严重的颅内出血或脑挫伤,如在术前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血肿清除和骨瓣减压,那么将大大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对那些伴有肝脏器官损伤的患者要立即进行麻醉手术,以免拖延后续手术时间。医生在麻醉前要与患者和家人进行耐心的交流,消除他们的顾虑,麻醉中要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道阻碍、舌后坠、呕吐等现象,倘若发生这些不良反应,要及时进行处理。

80例临床麻醉中用到的麻醉药物主要有、异丙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等,其中芬太尼在诱导过程中使用对血液循环的不良作用较小,并且能够较好的降低颅内压力;异丙酚通过降低脑血管压力、促进脑内氧气新陈代谢、减轻脑血管扩张来减轻患者颅内压力。由于异丙酚的药效持续短暂,一般在患者体内不会有较大的药物残余,因而对患者的心情状态影响较低。此外,异丙酚能有效阻断部分神经末稍释放到甲肾上腺素之中,避免了插管时带来的应激反应;咪达唑仑药理作用时间长,和异丙酚联合使用能够发挥更大的麻醉作用。

麻醉维持阶段,要严格监视患者的心电、血压、尿性、脉搏等方面的变化,对那些颅内压升高的患者要尽快地注射甘露醇进行降压处理,避免血压升高增加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一些增加患者颅内压的药物,并在输血和输液过程中根据定时测量患者体内的血液浓度,根据测量结果适当调整输血量和输液量。手术结束后要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发生;拔管前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避免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咳嗽等应激反应。

综上可知,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尽量降低颅内压,在麻醉手术中要对部分的患者注射不同剂量或方式的麻醉药物,而在麻醉维持阶段和手术后要全面检查患者的不良反应,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升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维猛.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4).

[2]刘卫娟,康伟.急性颅脑损伤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3).

论文作者:苑妍新1 李雪梅2 都兴光1 孙娟1 王桂艳1 姚晶萍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浅析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观察论文_苑妍新1 李雪梅2 都兴光1 孙娟1 王桂艳1 姚晶萍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