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玉篇》未编码字考辨示例
程银燕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13)
摘 要: 《新修玉篇》是金代的一部大型字书,收字多达五万有余。在整理《新修玉篇》未编码字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汉字多为异写字。异写字是职能相同的同一个字,因写法不同而形成的异形。大量异写字的存在对于查阅古代典籍造成一定的阻碍。通过研究这些未编码异写字,有助于提升字典辞书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对汉字规范化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新修玉篇》中的 10个未编码字进行梳理,通过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考释研究。
关键词: 新修玉篇;未编码字;考辨
《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以下简称《新修玉篇》)是金代人邢准编撰的一部大型字书。《新修玉篇》原书共30卷,现残存29卷,全书共分545部,共收字50 000多个,除楷书字体外,还包括大量半隶定字、手写体和佛经用字等,字形纷繁复杂,给汉字整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目前对于字书疑难字的考释,研究成果颇丰,但从未编码字角度进行研究,成果甚少。在建设《新修玉篇》字料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书目前有8649字尚未被Unicode10.0收录,这些字可以称作“未编码字”。这些未编码字包含着大量值得研究的疑难字和汉字字形变异现象。本文将列举《新修玉篇》中的12个未编码字进行综合考辨。
《新修玉篇·一部》:“武兵切。盟约。杀牲歃血也。《周礼》有司。盟。古文。”[1]16
按:当是“盟”的异体字。《广韵·映韵》:“盟,武兵切。盟约。杀牲歃血也。《周礼》有司。盟。”《说文·日部》:“《周礼》曰:‘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盟。北面诏天之司慎司命。’盟,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从囧从血。”徐铉注“武兵切”。《汉语大字典·巾部》:“,同‘盟’。”[3]866《字汇补·巾部》:“,《集韵》:‘古文,盟字。’”从字形来看,《汉语大字典》收录的“”字与“”字的字形甚为相似。故可把“”看作“盟”字,“日”讹变为“目”,“月”讹变为“夕”,下部“皿”讹变为“”,因此,“”是“盟”的异体字。
《新修玉篇·一部》:“俗,七乱切。”[1]16
按,“”当是“褱”字的异写字。《广韵》:“户乖切。”《说文》:“褱,侠也。从衣,眔声。一曰橐。”段玉裁注:“侠当作夹,转写之误。”《字汇·衣部》:“乎乖切。音槐。藏挟于衣中也,心之所思念藏贮,亦曰襄。隶作褱。”《正字通·衣部》:“同褢。心之所思念藏贮,亦曰襄。隶作怀。”《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元延二年(许美人)褱子,其十一月乳。”颜师古注:“褱,本怀字。”又《地理志序》:“尧遭洪水,褱山襄陵。”《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是以圣人被褐而褱玉。”按:今本《老子》作“被褐怀玉”。由此可知,“”“褱”二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二”当是“亠”的变体构件,“”是氺的变体,故而“”当是“褱”字异写字。
1.3 常规复习和基于项目学习理论的复习之间的差异 两者对比,在常规复习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者,结果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的机械操练,尤其是在“二考”复习时会使学生新鲜感丧失、倦怠感陡增、学习效率下降,“二考”复习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基于项目学习理论的复习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着眼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真正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这种复习方式克服了以往理综复习和“一考”复习中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绝对控制带来的弊端,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选考成绩的进步,更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修玉篇·玉部》:“蒲木切。行皃。”[1]17
按,以义求之,此字当是“”字俗写。《说文·夂部》:“,行也,从夊,阙。读若仆。”[2]425《汉语大字典·尸部》:“,《说文·夂部》:‘,行也。’桂馥《义证》:行也者,《集韵》:‘,行促迫也。’读若仆者,所谓仆仆道途也。”[3]1040《改并四声篇海·夂部》:“,引《俗字背篇》,蒲木切。”《广韵·屋韵》:“,蒲木切。行皃。”《汉语大字典》:“,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夂部》:,各本篆作:‘’,今依《广韵》作‘’。”按,“”原为半包围结构,“尸”在书写过程中发生变化,俗写为“”,并由半包围结构变上下结构,出现“”字。由于“”与“亠”字形相近,发生讹写,产生“”字。与此相同的还有“侯”字,在书写过程中,常被写作“”(《曹全碑》)。“”与“”音义全同,而“王”与“亠”形体相去甚远,“”似无由变作“”,疑在书写时由“亠”讹变为“王”,以形求之,“亠”在草书中连笔写时发生字形变化,似“王”,例如“交”,草书为(苏轼),再由草书楷化的过程中误将其楷化为“王”,因此,“”为“”之俗书。
《新修玉篇·玉部》:“音琁。”《新修玉篇·玉部》:“渠营切。又似宣切。美石次玉。韵曰,玉名。”[1]19
按,“”当是“”之俗字。《新修玉篇·玉部》中,“”字音“旋”,仅有读音而无释义,仅凭读音无法断定二字关系。然而通过字形对比发现,《说文》中“旋”的小篆字形为“”,其右部构件“”与“”的右部构件“”形似,应是在字形演变过程中古人将“”讹作“”,“”讹作“”,邢准在编纂时将“”“”二字均予以收录。“”在碑刻中也存在与“”相似的字形,如“(魏假节镇远将军恒州刺史元使君墓志铭)”。
按,“”当是“塑”字的异写。《汉语大字典·土部》:“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五引《切韵》:‘(塑),以泥塑像也。’《广韵·暮韵》:‘塑,塑像也。出《周公梦书》。’《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马)希广信巫觋及僧语,塑鬼于江上,举手以却朗兵。’胡三省注:‘搏埴为神鬼之形曰塑。’清潘耒《游雁荡山记》:‘他山所拟物象,约略似之而已,此山乃如刻如塑。’”[3]509这里“塑”是塑造,用泥土捏、塑造形象之义。《正字通·土部》:“俗塐字。宋谢显道曰:明道如泥塑人及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当从塐。”通过对比“”“塑”,二者反切用字不同,但读音相同,释义也相同。从字形上看,二字只有构件“丰”和“屰”不同,这是由于字形的演变。《乙瑛碑》中“朔”作“”,《西岳华山庙碑》中“朔”作“”,由此可见,“”与“朔”存在异写关系,故而“”当是“塑”字的异写。
“另外,”老贾把参考价格表滑到后面,“‘乾隆通宝’里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钱是新疆红钱,这一类钱是在新疆使用的,因为新疆地域辽阔,所以根据铸造地不同,背书也不一样。而且新疆红钱大多背书的不是满文,而是维文,维吾尔族语。要是这一类钱的话,一般来说会值钱很多。刚才给你看的对照图里,除了满文,维文的部分也有。比如这几枚就是红钱。”老贾说着递了几枚给孟导。
《新修玉篇·示部》:“呼到切。”[1]23
交通尺度一般是指教室内的人走路时的通道的宽度。一般一人通过通道时毫无阻碍,当有两人时就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人并肩通过,二是两人通过但其中有一人侧身。(如表1所示)
《新修玉篇·示部》:“之延切。”《新修玉篇·示部》:“音。”[1]24
按,“”“”二字均当是“”字的异写字。《汉语大字典·示部》:“《龙龛手鉴》,之延反。《海篇·示部》:‘,祭也;福也。’”《龙龛手鉴·示部》:“,二或作之延反。正作栴。”[3]2565可见,“”“”二字为异写关系。“”与“”二字的字形相似,右侧部件字形不同,然构件“冖”与“”相似,应是在书写时将“”写作“”。《东魏居廉富义道俗造天宫坛庙记》中“丹”写作“”,《魏北海王妃故李氏墓志》中“丹”写作“”,《唐处士张冲墓志铭》中“丹”写作“”,故而“”是“丹”之异写字,“”与“”是异写关系。所以“”“”二字均当是“”字的异写字。
《新修玉篇·示部》:“音即。社。”[1]24
按,“”当是“稷”之误。《说文·禾部》:“稷,齐也,五谷之长。从禾,畟声。,古文,稷省。”《汉语大字典·禾部》:“通‘即’。急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禾部》:‘稷,古叚稷为即。’《诗·小雅·楚茨》:‘如几如式,即齐即稷。’毛传:‘稷,疾。’郑玄笺:‘稷之言即也。’孔颖达疏引王肃云:‘执事已整齐,已极疾。’”[3]2809《龙龛手鉴·禾部》:“,古文稷。字音即。五谷。惣名。”由此可知,“”乃“稷”之异写字形。对比“”与“”,可发现二者字形相近,“禾”字在书写时,易于“礻”混同,“”字中“礻”当是“禾”部的误写,构件“曰”当是“田”字的缺笔。因此,“”当是社稷之“稷”。
《新修玉篇·土部》:“桑故切。捏形象。”[1]30
按:此字《说文》《玉篇》均未收录,以形音求之,当是“爨”字的俗写。《说文·爨部》:“爨,齐谓之炊爨。臼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凡之属皆从爨。”徐铉音“七乱切”。《类篇·火部》:“,七乱切。爨,籀文作。”《汉语大字典·亠部》:“,同‘爨’。南朝宋谢灵运《苦寒行》:‘饥烟不兴,渴汲水枯涸。’”《改并四声篇海·亠部》:“,七乱切。炊。,七乱切。炊。”对比《新修玉篇》与《说文》《汉语大字典》《改并四声篇海》,“”字与“”“”“”四字均为上中下结构,所不同的是,三个字上部字形发生讹变,当是“”讹变为“”,继而又变为“”,下部火字底由“火”变为“⺣”,进而又由“⺣”变为“一”。由此可见,“”当为“爨”之俗字。
《新修玉篇·土部》:“音堢。”[1]29
按,“”当是“堢”字之误。《玉篇·土部》:“堢,补道切。堤也。”《广韵·晧韵》:“堢,堢障,小城。堡,同堢。”《龙龛手鉴·土部》:“正音保。保障。小城也。”由此可知,“堢”有堡垒之义。此外,堢还有土堆之义。《汉语大字典·土部》:“堢,《广雅·释室》:‘堢,堤也。’王念孙疏证:‘《众经音义》卷二十引《声类》云:堢,高土也。’又‘保与堢通……《吕氏春秋·疑似篇》云:周人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九章算术·商功章》有方堢壔、圆堢壔。’元元明善《万竹亭记》:‘使丁当时攻战之殷,且见斩竹以为犍,陻溪以为堢,尚亭乎哉?’”据《龙龛手鉴·土部》“”为“堢”俗字,从字形上看,“”与“”十分近似,当是“”与“余”之误。在书写过程中,“”的构件“厶”产生连笔,导致构件闭合,使得“”“余”发生混同。因此,“”当是“”字之误,即为“堢”。
按,“”当是“秏”字之误。《说文·禾部》:“秏,稻属。从禾,毛声。伊尹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南海之秏。’”《乾隆帝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碑中的禾刻做“”;《西狭颂摩崖》碑中的禾刻做“”;《苏轼布袋图赞》碑中的禾刻做“”。由此可见,“禾”在刻写时,偶有与“示”字字形相近的情况,而“示”字作为部首出现时又变为“礻”。《新修玉篇》中,“”字之下仅有释音“呼到切”,与“秏”字注音相同且字形相近,故而认为“”当是“秏”字之误。
创建一组三维粒子,评估这些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平方误差的积分),并计算“Pbest”和“Gbest”.每个粒子可以通过其当前的速度和位置来定义.每个粒子位置的更新[11]为
6.牛流行热。急性死亡多因窒息所致。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和点状出血,黏膜肿胀,气管内充满大量泡沫粘液。
《新修玉篇·二部》:“音怀。侠也。苞也。㱕也。”[1]23
《新修玉篇·土部》:“匹角切。土块也。又滂博切。土坏也。”[1]34
按,“”应是“墣”之俗字。“墣”本义为土块。《说文·土部》:“墣,块也。从土,菐声。圤,墣或从卜。”[2]1126《国语·吴语》:“(楚)王寐,畴枕王以墣而去之。”韦昭注:“墣,块也。”《字汇·土部》:“墣,普卜切。音撲。块也。”《广韵》中,入声墣属屋韵,普木切。以音义求之,为匹角切,“墣”为普木切、普卜切,反切上字声母均属“滂”母,反切下字“角”与“木”“卜”均为屋韵,故而两字读音相同,又均有土块之义,因而“墣”两字音义均相同,为“墣”俗字。在字形方面,“墣”或作“”(《龙龛手鉴》),书写时上部“业”或因书写过快而连笔写作“龷”,下部“美”字形讹误作“”形,导致字形异写,(石门颂摩崖),(杜甫像石刻)。故“”为“墣”异写字。
《新修玉篇·人部》:“徒损切。倱也。”[4]
按,应是“沌”之异写字。以字形看,应是从人部,字形为“伅”。《玉篇·人部》:“伅,徒损切。倱伅。”《字汇·人部》:“伅,杜本切。豚,入声。倱伅。四凶名。”《正字通·人部》:“旧注豚,上声。倱伅,四凶名。按《左传通鉴·前编》:‘四凶没有浑敦。’《史记·本纪》作‘混沌’,旧注误。”由音义可知,“”与“沌”音义均相同。又《玉篇·水部》:“沌,混沌也。”《集韵·混韵》:“沌,混沌,元气未判。”《晋书·纪瞻传》:“太极者,盖谓混沌之时蒙昧未分,日月含期辉,八封隐其神,天地混其体,圣人藏其身。”由此可知,“伅”为“沌”俗字,本应为“混沌”。据字形可知,构件“屯”常写作“”中右侧构件,如“”(《曹全碑》),“”(魏尚书左仆射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元珎墓志),“”(唐尹尊师碑)。故而“”为“沌”之异写字无疑。
以上 12字均为《新修玉篇》中存在的未编码异写字,然而其中这样的字仍大量存在。通过利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学,训诂学等相关知识对《新修玉篇》中的未编码异写字进行考释分析,有利于对相关字形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对现代大型字书的编纂与修订,同时也有助于汉字规范与标准化的推广[5]。
本文根据离散资源的不同类型,对应地适用不同的极大相容公理组,然后给出该类分配的相应数学模型以及最优的分配方法.
乾隆帝从皇宫至清漪园、惠山园,先后经过长河、凤凰墩、后溪河和万寿山。凤凰墩位于昆明湖南、绣漪桥北,仿无锡黄埠墩而建。乾隆帝南巡无锡时,由黄埠墩去寄畅园,走的便是水路。黄埠墩位于大运河中,乾隆帝乘船前往新开河,“埠墩西放一舟通”⑪,一路“轻棹沿寻曲水湾”⑫,至惠山东麓龙头下换轿入园。
参考文献:
[1] 邢准.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卷一[M]//金元.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
[2]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 中华书局,1963.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第二版.武汉:崇文书局,2010.
[4] 邢准.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卷二[M]//金元.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 3.
[5] 杨宝忠.疑难字续考[M].北京: 中华书局,2011: 3.
中图分类号: H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27X (2019)04-0069-03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4.019
收稿日期: 2019-02-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YY06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9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04);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81slktzd-001)
作者简介: 程银燕(199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生。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90523.1123.004.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