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在追求创新的时代,学校的语文教学肩负了伟大的“重任”,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而言,其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 创新教育 学生
语文课是中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课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文学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炼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激发创新思维
1、营造民主氛围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
实施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潜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不要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从而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建立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问,对教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
2、媒体创新情境
运用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能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例:教学《瀑布》一文,可先让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挂图或幻灯片,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再学习新课。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可先播放歌曲,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再引入新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阶段,可结合教者的竖笛演奏,将音乐与课文朗读有机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学习情感的创新体验。
3、实践体验情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实践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新教育就是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学生思考、讨论、创新的空间,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造的行为,让他们从小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展自已的智力和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论文作者:沈慧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