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_温室效应论文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_温室效应论文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室效应论文,二氧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常把养花、育苗的玻璃房,叫做温室。当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室内物体上时,物体吸收了阳光的能量而变暖。变暖的物体还会以辐射红外线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这种辐射就叫红外辐射。而温室的玻璃却有一种吸收红外辐射的本领,致使能量难以向室外扩散,室内温度会随之升高。因此,当人们走进玻璃房时,总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有吸收红外辐射的癖好。当地球吸收了太阳辐射的能量后,同样会以辐射红外线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这种辐射被二氧化碳所吸收,就阻止或者削弱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传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科学探测已经表明,在金星周围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成分,那里的气温就比地球高得多。

在地球周围的大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体积的78%)和氧气(约占体积的21%),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据有关资料表明,188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体积的0.0284%。此后,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长,1896年为0.0296%,1960年为0.0320%,1971年为0.0330%。现在还以每年0.5%的增长率,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据专家测算,近百年来气温已升高0.6℃。

看了这些数字,也许你会觉得,不论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还是全球气温的上升,都微乎其微。这对人类生活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水在一般情况下,冷却到0℃就会结冰。 如果再把冰放在0℃以上,哪怕是只有0.5℃的环境里,冰就会融化成水。这温度的变化,不也是微乎其微吗?

全球气温的升高,使南北极冰雪融化,海平面就会上升。专家预测表明,近百年来,海平面已升高了10~15厘米。如果海平面再有较大幅度的升高,那么,一些岛国和沿海城镇,就可能被淹没。而沿海地区大都是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地方,所受损失可想而知。此外,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海洋表层温度随之升高,改变了鱼类的生存条件,鱼类、贝类的生产,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对农业而言,由于气温升高,会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少雨,易生虫害,其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由此可见,温室效应严重地威协着人类。

面对温室效应向人类发出的挑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要对症下药就要首先弄清大气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是有多种途径的。在自然界中,动植物呼吸、有机体腐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都要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可历史的记录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保持稳定的。这是因为自然界中,不仅有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还有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渠道。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的溶解等,都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进有出,保持平衡。

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生产。18世纪8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工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工业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繁荣的同时,大量燃煤也给人类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由于煤燃烧不仅是烟尘、二氧化硫污染了大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大量增加。20世纪20年代后,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又取代了蒸汽机。以石油为能源和工业原料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又得到更大的发展。

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的燃烧,使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

对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向人类发出的挑战,采取对策应该是标本兼治的方法。从长远角度看,要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采用核能、氢能、太阳能等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新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是治本。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但要完全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还需很长的时日。现在治标的办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关专家估计,如果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削减一半的话,那么,整个大气结构才有可能趋于稳定,生态环境才有可能趋于基本平衡。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提出,到2008年最迟到2012年, 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 应比1990年减少5.2%。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共同努力。发达国家是世界上的排放大户,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欧盟的排放量也占到了七分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发达国家并没有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做出努力。

2000年11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指出,自1997年的京都大会以来,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会上发出警告:在未来的100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6 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5~95厘米,沙漠将更加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化。为此,世界上将有数亿人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并非只有二氧化碳。科学分析说明,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里昂—11(CCl[,3]F)、氟里昂—12(CCl[,2]F[,2])等,也属于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含量极少,它们在大气中的总含量,还不足二氧化碳的1%。尽管如此,由于它们的年增长率,大都比二氧化碳还高, 对气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除采取改变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外,近些年来,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其他的方法。如美国一些科学家提出,把数十万吨的铁投进海里,由于铁能促进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海藻生长繁衍,而这些植物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本领,可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有的科学家提出,可以通过发射带有反射镜的卫星,把部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反射回去,以抵消全球气候变暖。这些设想能否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讨。

标签:;  ;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_温室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