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热”下的冷思考——以《倍数和因数》微课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数论文,倍数论文,为例论文,小学数学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次“微课设计”培训后,大家都在那里饶有兴致的对“微课”品头论足.一位年轻的教师面露喜悦之色说:“我电脑玩得可好了,录制微课肯定没问题.”其余的几个“电脑高手”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就在这时,一位中年教师附和着说道:“就是,录制微课是你们小青年的事,我们年龄大了,不太懂电脑,录制微课肯定是又麻烦又费力!” 听完后,当时的我毫无感觉,但随后又陷入了沉思.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产物,已慢慢地走进一线教师的视野.它的短小、精悍,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反观一线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鉴于此,才激发了笔者对“微课设计”的重新审视和探究. 一、直面对话:“微课设计”的重新审视 1.微课设计,是重“技术”,还是重“教学”? 微课,作为中国教育时下最为炙热的名词,在“热”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冷”的思考.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来支撑,但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基于“教学”视角下来选择合理的现代技术,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艺术.而如果一味的考虑技术,抛弃教学的本质,就会使技术变得苍白,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就像上述对话中的“电脑高手”,他们首先想到的用“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节微课设计的好坏,的确有点本末倒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教学”,在此基础上,用“技术”来为其服务,以此达到教学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微课设计,是“减压”,还是“增负”? 微课短小精悍,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不受年龄、时空的限制,应该具有普遍性、平民化等特点.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的、重复的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进行网络交流,也可以把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典型例题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播放,实现资源共享与教学的优化.但微课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于上述对话中的“中老年”教师群体来说,技术无疑就是一个门槛,在他们眼中就是在“增负”,从而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排斥微课.其实,微课设计不需要太大的信息技术,录制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师发展形式,虽然中老年教师的技术能力偏弱,但如果注重教学经验,形式也许简单,但同样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微课设计是基于“教学”,依托于“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对于存在认识误区的一线教师应该加强微课培训,让微课设计真正的发挥其作用,真正地服务于教学. 二、课堂追踪:“微课设计”的策略探寻 1.为学生“学需”设计微课内容 微课,不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压缩版,也不是简单的删去原有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部分,提炼教师的问题、启发语和总结语.微课其实就是“课”,课就需要教师去教,需要真正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为需要而教. (1)立足学科本质,从“微”入手.心理学相关研究证明,小学生注意力驻留的最佳时间为5~8分钟,因此微课的制作,着力以“微”彰显学科魅力.因此,对于内容的选择,不宜面面俱到,要体现一个“微”字,从细微处入手,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迁就“微”,而忽略了学科的本质,把本来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硬生生的拆分开来进行设计,不但不会减轻教学负担,反而会“打断”学生的整体认知,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一课,实际教学中有3个例题,主要包含三大块知识:(1)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与一个数倍数的特点;(3)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与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知识体系复杂.这三大块知识是什么关系呢?(如图1所示) 概念是基础,方法是概念的延伸,特点又是方法的内化与提升.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概念是根,方法是叶,特点是花.而这所有的内容不一定都要在微课中体现,而应有所侧重,因此,我们要抓住“根”,有的教师认为只把“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建构作为一节微课的重点,而笔者认为应该把“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建构和“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当做一节微课设计的重点,这样安排主要突出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知识技能的一脉相承. 例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图2) 其实用12个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实际上是考虑把12分解的过程,找一个数的因数不论是用乘法算式找还是除法算式找都是在分解一个数.但是找倍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叠加的过程,与主题图中的活动不一致,基于这个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把“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建构和“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作为一节微课设计的内容. (2)尊重学生认知,舍“易”取“难”.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如果教师把本属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占用了,学生会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复杂、具有挑战性的知识,他们则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 比如求一个数的倍数,相对学生而言较为轻松,完全可以放手自学,而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较大,需要“教”学,我们要着力处理.倍数、因数的概念教学易混淆的知识点比较多,“整除概念”隐性基础问题,“乘数与积”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问题,“倍数、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排除0的问题”等等.在初步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同样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抓主线,“从摆长方形”的操作到“乘法算式”的抽象,再到“倍数因数的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由形到式,由式到数逐步提升,拾级而上的过程,这样完整性的展开教学,才有利于建立清晰的结构. 2.为学生“发展”选择微课方式 好的设计必须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如有不足,教师还可以依靠个人魅力、教学机智和良好的互动做出适当的弥补.而微课设计,由于教师的不在场,教师就更应该在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在需要处,设计出现场感,做到以“生”为本,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实现教学的深入、高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模拟互动场景,让学生“在场”.微课的优势在于一对一,可以暂停,可以快进,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很容易造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的缺失.学生思维的提升离不开学伴之间的相互启发.比如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教学环节,笔者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 ①两种正确的:一个用乘法算式寻找,一个用除法算式寻找.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按照顺序一对一对寻找的方法. ②两种不完善的:一种指向顺序性,一种指向成对寻找,用可能的错误来强化正确的方法.这样全面的多角度的预设,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找因数的方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2)注重细节处理,微中悟“道”.微课设计不能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能因为微小,而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完全可以借助细节设计,在细微处彰显数学思想. 细节一:体现“有序思考”.比如上述例1,三种不同摆法的呈现按照1排、2排、3排的顺序依次呈现(如图2),例3的设计,从1开始,逐一列举,都渗透了有序思考的的作用(如图3). 细节二:体现“观察比较”.本次微课设计可以组织四次观察比较:第一次,比较乘法算式:12×1=12、6×2=12、4×3=12,初步建立倍数因数的概念;第二次比较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找因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找因数的方法(如图3);第三次,观察比较不太理想的找因数方法和有序成对寻找的方法(如图4);第四次,比较所有找出的因数,探索一个数因数的特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比较思想在探究新知中的重要作用(如图5).小学数学“微班热”下的冷思维&以“多元因素”微型课程教学为例_微课论文
小学数学“微班热”下的冷思维&以“多元因素”微型课程教学为例_微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