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审计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服务_政府信息公开论文

促进审计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服务_政府信息公开论文

推进审计公开透明有效服务国家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开透明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审计公开透明的基本内涵

国家审计的公开透明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国家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项目相关的行为,既让社会公众真实全面了解国家审计能做什么,做了什么,不能做什么,也让社会公众真实全面地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关联单位究竟是怎样支配、管理和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的。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是指国家审计在遵守保密及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就审计事项向社会公开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结果如何。国家审计应坦诚地向社会告知审计计划、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证据采集、审计人员投入、审计职业分析判断的依据、审计取得的成果、审计中存在的不可抗力缺欠等关系国家审计主体与审计事项的情况。

二是指国家审计在遵守保密规则的前提下,就审计事项向社会公开被审计单位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结果如何。国家审计应尽可能全面、详尽、清楚地表述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数据情况,呈现客观事实的全貌,不存在隐瞒和瑕疵。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公开制度选择的基础和核心

审计公开透明是对国家审计公开制度选择的叙事框架基本要求。文本本身应真实、准确、公正、全面表述国家审计与某审计事项相关的活动和审计结果,不存在隐瞒和虚化。

审计公开透明是实施国家审计公开行为应遵循的道德理念。国家审计的作用之所以为社会认可,具有权威性,关键在于其行为体现了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因此,必须从指导意识层面树立全面、真实、公正的理念。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真实性的有效反映,充分表明国家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表明审计成果本身真实、客观地反映和记载经济活动的相关资料,正确地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没有任何的主观臆测和个人偏见;表明审计人员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行为进行判断时,科学、客观、严谨、严肃地探求和研究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而采取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措施。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作用实现的前提。公开的基本作用是提供信息。而信息是否可用,是否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真实是必需的前提条件。

审计公开透明是实现国家审计权威性的重要保证。国家审计权威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建议被采纳,揭示的问题被整改,相关人员责任被追究。全面、真实地公开国家审计,可以让建议、问题和责任公之于阳光下,通过社会监督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落实。

推进国家审计公开透明的现实选择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手段。

风险社会是后工业社会各国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的价值目标取向的差异,人类生产和生活行为与自然共生的利益状态等等,在带来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让人们享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现实显性和隐性,未来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在我国,风险的存在既表现为世界性风险的涌入,又表现为经济增长环境约束的强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公信力降低等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的风险。风险带给人们生存的灾难、压力、恐惧和不安全感,扰乱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危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和重视风险的预防和治理,营造良好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有效治理的重点。

风险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既需要依靠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也需要依靠社会公众的自治力量,而一切均需建立在信息真实可靠、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因此,国家审计需要以其所具有的法定话语权,提供全面性、真实性、权威性、深刻性和公正性的信息。在社会风险治理的语境下,推行公开透明,一是适时告知风险、警示风险、预测风险,引导社会公众理性接受、分析和判断风险程度,从而有效地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二是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运行情况,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风险社会的始作俑者,又是风险社会治理的主力核心,而公信力是政府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只有社会公众给予政府充分的信任,相关风险治理的政策法规才能获得有效地贯彻执行。公信力的获得依赖政府真诚面对所发生的风险和危机,不虚化,不隐瞒事实,实事求是,依赖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开透明,不存在个人的投机和寻租,真正以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增长为核心。国家审计应当通过自己的行为,让社会公众感知政府的真诚,看到政府所做出的努力,看到政府勇于承认错误和担当责任,从而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度,认同和支持政府行为,实现国家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协同。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迎接公众参与国家经济社会治理挑战的基本砝码。

公众参与当今国家经济社会治理,已不仅仅是一个政治话语,而是一种渐进的行动。从立法,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反馈、社会管理,无不在尝试和践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路径依赖。

公众参与国家经济社会治理层面和范围愈来愈广泛和深入,无疑使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内容面临着有效选择的博弈。在公众参与的语境下,公众对审计结果公告已不满足于被告知做了什么,还要被告知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了导致的结果是怎样,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如何处理已发现的问题,处理的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甚至公众会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产生“是这样?”的疑问。因此,以审计结果公告为载体的审计结果公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公众参与的程度,国家和社会政治民主进程,决定着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效果。

在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语境下,推行审计公开透明,一是让公众充分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运行情况,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等,使公众的知情权获得充分地满足。只有知情权的尽职,才能有效实现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让公众了解国家审计的运行情况,开通了公众参与审计监督的渠道,使国家审计的证据取得,事实的分析判断更加有理、有力、有利、有节,并促进公众对国家审计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推动阳光审计,进一步增强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度,提高国家审计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利用信息媒介技术和多样化形态增强审计效果的有效选择。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媒介技术获得空前的长足进步,信息媒介的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兼并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表现手段,融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形态的新媒体(全媒体)蓬勃兴起。新媒体所集成的传播形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层次各异,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深刻影响,渗透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新媒体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方式,拓宽了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渠道。新媒体问政,新媒体问责,新媒体竞选,新媒体监督,新媒体建言献策成为民主民生建设的新亮点。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社会生存和生活方式,网络化社区,社区化网络,新媒体互动交流和娱乐,成为人们融入现代生活的基本依赖。近些年来,不少审计机关也在不断探索将审计工作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推动网络问政问责的发展,促进审计结果公告所揭示问题的整改。

新媒体所提供的海量化与全球性、个性化与群体性、及时互动与快速反应的体验,满足着社会公众的多样信息需求和获得,满足着社会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的多元和多样,考量着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真实、公正、全面、及时和有效,考量着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方式的普惠性和效果性。社会公众既依赖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真实公正,依赖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作用,又通过新媒体反思和质疑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真实公正,质疑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作用程度。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语境下,推行审计公开透明使国家审计能够借助于新媒体的多元化、快速积聚和蔓延的优势,一方面既获得能为国家审计所用的信息,又可以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拨乱反正,同时又满足不同个体和群体对审计结果价值的不同需求,消除和避免新媒体的弊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使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在新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下获得有效的整改。

审计公开透明是国家审计适应政府预决算公开和细化的必然要求

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财政预算公开要进一步细化,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要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支出情况,要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面对财政预决算公开和细化,传统的审计结果公告内容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预算公开细化后,公众已经知晓政府准备在哪些方面花钱,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怎样针对性地细化,告诉公众钱是否花了及怎么花的。二是财政预算的编制毕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采取适当的办法尽可能让公众能看懂。审计结果公告应该怎样让公众明白为什么要花这些钱。三是预决算公开的细化后,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怎样告诉公众实际上支出了多少钱及这些钱的支出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四是在经过审计监督后,审计结果公告应当告诉公众预决算部门公开的信息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如公开所言花了钱,以及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财政财务收支监督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而重要职责,“财政资金到哪里,审计监督就到哪里”,在财政预决算公开和细化的前提下,国家审计怎样监督?审计结果公告内容是否要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能否实现一一对应关系?怎样实现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与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内容有效衔接?

在政府预决算公开和细化的语境下,推行公开透明:一是提供给公众一个真实可靠的预决算信息,让公众真正真实地了解和懂得政府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该不该花,花的地方对不对。二是预决算公开和细化,既是对公开的部门相关活动的约束,也是对国家审计监督的约束。让公众知晓在财政监督中国家审计能做什么,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从而规避囿于人员分配,计划安排等内生原因导致的比照和对应风险。

总之,审计公开透明是当前国家审计现实和内生的需求,国家审计唯有推行审计公开透明,才能实现国家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监督者,社会舆论和信息的引导者和公共服务者,从而促进国家繁荣,构建社会和谐。

标签:;  ;  ;  ;  ;  ;  ;  ;  ;  ;  ;  

促进审计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服务_政府信息公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