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论文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论文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

李玲琦

(甘肃医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甘肃 平凉 744099)

摘 要: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同时也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首先对“把”字句的定义进行阐述,然后对“把”字句的结构以及语用功能展开分析,通过对“把”字句的简单思考,为人们更好地使用“把”字句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现代汉语;“把”字句;结构;语用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是一个应用广泛的特殊句式,同时也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把”字句中,由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进行了“处置”,因而这一特殊句式又被称为“处置式”句式。有学者把“把”字句分为“处置式”“对待式”和“致使式”。虽都为“把”字句,但句法结构和句式语义以及语用价值都具有明显差异。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展开分析。

一、“把”字句的定义

黄伯荣等[1](P254-256)将“把”字句定义为: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并对受事进行处置的主动句。胡裕树[2](P264-299)认为“把”是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旨在强调动作的结果。郭德润[3](P28-42)指出,“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意念宾语提到动词前面,这是“把”字句最大的特点。张斌[4](P169-171)认为,“把”字句是将谓语动词涉及的事物放置在动词前面做状语的一种句式。《辞海》中,“把”字句的结构模式是“甲把乙怎么样”。一般情况下,宾语放置在动词后面,但在“把”字句中,宾语被放置在了动词前面,实现了语义上的宾语前置,结构上的介词结构作状语。上述各个表述虽然有所不同,却不约而同地认为“把”字句是一般动宾谓语句句式变换的结果。与之不同的是,邢福义[5](P138-258)认为“把”字句不是一般动宾句的变换形式,只是“把”字句。他认为,“把”字句是状语部分含“把”的句子,揭示了“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本研究中,采用邢福义的定义展开研究。

二、“把”字句的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把”字句包括A、B、C、D四段,构成“A+把+B+C+D”的句式。“处置式”句式中,“A”表示施事段,“B”表示受事段,“C”表示感事段,“D”表示结果段。但是,在“致使式”句式中,“A”表示致事段,“B”表示感事段,“C”表示动作段,“D”表示结果段。可见,二者有了显著的变化。从句法结构上看,有15种句式:S+把+N1+V;S+把+N1+V成/作+N2;S+把+N+V(一/了);S+把+N+V了/着;S+把+N1+V+N2;S+把+N+V+时量补语;S+把+N+V+动量补语;S+把+N+V+结果补语;S+把+N+V+趋向补语;S+把+N+V+状态补语;S+把+N+V+程度补语;S+把+N+给+V+其他成分;S+把+N+一V;S+把+N+AV(其中,A是动词前的修饰语);S+把+N+V。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把”字句:“把”字句中的“D”段为助词(着、了、过),如“他把老鼠放了”;或者只有A、B、C三段,如“我把线条延长”;或者不只是四段,还有其他的附加修饰限制成分,如“他已经把过冬的物品准备好了”。

上述15种句式中,共包括了四种类型的“把”字句。

(1)施事“把”字句:S(施事)+把+O(受事)+V(二价或三价动词)。这其中,S作为施事,是动作的发出者;O作为受事,是动作的承受者;V则是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

(2)受事“把”字句:S(受事)+把+O(施事)+V(二价三价动词)。这其中,S作为受事,是动作的承受者;O作为施事,是动作的发出者;V则是二价动词。

在“把”字句中,可以省略动词、补语,以达到骂人、威胁等效果,给听者带来咄咄逼人和威慑的感觉。例如,《西游记》中,悟空在佛祖手指根撒尿,佛祖骂了一句“我把你个尿精猴子”,再如“我把你的混蛋”。语气中虽然夹杂着无奈的感觉,但却言辞色令,气势咄咄逼人。

伊德里斯著作中提及的早期地理学家包含八世纪的波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九世纪亚美尼亚人地理学家艾哈迈德·本·雅库布 (al-Yaqubi),十世纪的基督教修士埃尔西奥·安蒂奥士,十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豪盖勒 (Ibn Hawqal)和马苏第和《珍异记》,克洛德(Claude)家族的托勒密。 [13]伊德里斯的地理学知识主要来自两个传统:希腊托勒密的地理学传统和早期伊斯兰地理学的巴勒希学派 (见图2)。

(4)遇事“把”字句:S(遇事)+把+O(主事)+V(一价动词)。这其中,S作为遇事,是事件的遭遇者;用来表示事物与宾语O所产生的状态并无必然的联系;宾语O是主事;V一般情况下是一价动词。

公路工程路堤填筑和护坡需要大量的土石材料。然而,土石材料的开采势必造成开采区植被和地貌的破坏,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较差,没有合理有效的排水设施,进而引发水土流失。

三、“把”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

(一)“把”字句的篇章衔接功能

“把”字句可以将语篇中不同部分、不同成分的具体语义联系起来。例如,“爸爸买了一个西瓜,他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在这句话中,“把”字是一个必然选择,它使整句话的前面和后面自然衔接起来,而且,突出了处置式和致使式的需要,实现了层级性的递进。如果将该句话改成“爸爸买了一个西瓜,他在桌子上放着这个西瓜”,虽然满足了语篇的衔接和照应关系,但两句却形成了同一主题链,没有丝毫的层级性。金立鑫[6]曾经说过:“两个成分如果同指,出于前后照应关系,心理上必然要求这两个同指成分在物理距离上尽可能地靠近一些。”

其中,Q为蓄电池的容量(Ah);QL为割草机负载的日耗量,U为系统的电压,N为连续无日射保障天数(经测得N=3);C为蓄电池的放电深度,一般为50%~80%,在此取放电深度为75%。

(二)“把”字句的篇章修辞功能

“把”字句为修辞提供了“语法形式”,修辞则为“把”字句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一方面,“把”字句是汉民族的特有产物。语言形式受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把”字句是汉民族独特审美理念的产物,是汉语言中产生的独特的语法结构形式。另一方面,在语言类型上,SVO是汉语的基本语序,而“把”字句是SVO常态式语序的独特变式,产生了标志性的移位。

1.平衡成分

“把”字句可以通过标志性移位的手段形成独特变式,避免头轻脚重,达到平衡。例如,“我把手表调快了15分钟”,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更易于人们接受。但是,按照SVO常态式语序,则应为“我调快了手表15分钟”“我调快了15分钟手表”,从语序上看虽然没有毛病,但表述却令人难以接受。

2.互利共赢

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需判断式(15)中各应力大小关系,确定何者为大主应力,中主应力,小主应力。经分析σ1=σx,σy与σz要通过计算得知。笔者查阅以往文献,发现大量工程案例中抗滑桩受荷段底端的土体自重应力γH>p,而因此,本文取σ2=σz,σ3=σy,M点三向应力状态,如图8所示。

谓语动词后面可以有宾语和补语,而采用普通语序很难达到强调的目的。而且如果让宾语远离谓语,那整个语法结构显得尤为松散。但使用“把”字句可以同时强调两者,实现互利共赢。例如,“我把面条吃完了”与“我吃完了面条”两个表述回答的是不同的问题。如果问方想要表达“面条还有吗”的意思,那么后者的表达显然不合适。

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小额农贷推广。受社会信用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想方设法逃废银行的债务。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对维护金融债权、建立社会信用、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不够,导致银行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慎贷、恐贷”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

3.表现修饰

4.用作主观评价

4.展现气势

(3)因事“把”字句:S(因事)+把+O(主事)+V(一价或二价动词)。这其中,S作为因事,是让“把”后面的宾语O产生某种情状或者结果的原因;宾语O是主事;V则是一价动词或二价动词。

由于试验时尚未取得掺杂水泥的相关样品,故无法提供相关检测范围数据,下表仅为粉煤灰及矿粉掺杂材料的MB值检测范围情况。

(三)“把”字句的交际功能

1.表达追究责任

“把”字句可以很好地表达对责任的追究。例如,茅盾的《林家铺子》中有句“那年青的乡下人……放了伞也就要想走,这可把林先生急坏了”,这里的“责任”是前文的年青的乡下人“放了伞就要想走”;郁达夫在《沉沦》中的“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把”字句所表达的“责任”是“他的早熟的性情”。

2.旨在描写说明

“把”字句可以用来表示描写说明。茅盾的《子夜》中,“把那天幕变成了一张老虎皮”,细致地刻画了大雨过后天空发生的变化;钱钟书的《猫》中,“习惯把左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形象刻画了那个19岁的大孩子的习惯性动作。

3.用来叙述事件

上述“把”字句更多是用来描写客观状态,除此之外,“把”字句还能叙述事件。如茅盾《腐蚀》中,“他竟把所有的钱都带了走,而且还把我的金戒指,我的几件略好的衣服都偷了走!”在这句话中,作者用“把”字来叙述“偷”这个事件。

如果句中的名词是被说明对象,而不是处置对象,运用“把”字句更能表达出表现力和修饰性,强调结果和程度,以达到结果严重、程度较高的效果。例如,“看把她乐得……”虽然是省略句,但表达的高度却提上去了。

由表1中的时间数据可以看出,与算法2相比,对于绝大多数电路,算法1具有更高的功耗计算时间效率.特别是对输入数较多的电路,如pcle和sct,与算法2相比,算法1将功耗计算的时间效率至少提高了2个数量级.

“把”字句还具有主观性特征,用来表明说话人对人、事、物的主观评价。如茅盾《腐蚀》中,“他居然把口气说得很认真”,用来评价的是他说话的口气;郁达夫《沉沦》中,“不应该一口气就把它念完”,用来评价状态。

5.表示指令使役

(1)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在人才管理体制上,地方国有平台公司组织不能够以单一的政绩作为考量依据,而应该站在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指导上,利用竞争机制、建立业绩型、能力型的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培养方向、人才选拔多样化的机制,淡化平台公司岗位的权利意识,强化责任和目标,对员工开展问责制管理模式,让管理、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大的职能,并且以职责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

这一语用功能主要用于上级对下级、年长对年幼等。如曹禺《雷雨》中鲁贵对四风说“你把那张好椅子(指椅子)拿过来”,在此,鲁贵是四风的父亲,属于长辈对晚辈的指令使役;再如,老舍《茶馆》中小宋恩子(特务)对王利发(平常百姓)说“你把他交出来吧!”在这里,特务的身份要高于平常百姓。

一阵低音马达的轰鸣,车库卷闸门被打开了,露出两辆轿车,一辆银灰色奔驰,一辆黑色桑塔娜。张仲平把车钥匙递给徐艺,让徐艺开他的车。徐艺接过,把旅行袋放进大奔的尾箱里,“啪”地一声关上,又往上拉了拉,确定已经关严,这才拍了拍手,对张仲平说:“姨父,左达已经是个输得精光的赌徒,这五十万说是借,可他能还得上吗?我看难,不,几乎不可能,别的拍卖公司可都不敢借啊。”

综上所述,“把”字句的结构多样,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语用功能。一般情况下,“把”字句的灵活应用可以实现篇章衔接功能、篇章修辞功能和交际功能等,展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实践中,要重点把握“把”字句的结构和语用功能,以明确其适用性,更好地发挥其应用效果。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裕树.现代汉语[M].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3]郭德润.汉语常见句型的用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

[4]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邢福义.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J].中国语文,1997(6):415-423.

中图分类号: H1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9-0087-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9.035

收稿日期: 2019-09-06

作者简介: 李玲琦(1990—),女,吉林松原人,甘肃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责任编辑:梁士奇)

标签:;  ;  ;  ;  ;  ;  ;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