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心理健康论文,其对论文,特区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我国的家庭亲子关系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富有意义的结果与结论[1][2][3]。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内地城市的家庭亲子关系之上,实际上,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不仅家庭亲子关系有其特殊性,而且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进行专门的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经济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状况、特点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珠海市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小学2所、中学3所,两所小学各选取五年级1个班,3所中学均选取初一、初三、高二各1个班,共11个班487人。
2.测试材料及方法
以班为单位进行家庭亲子关系测验与心理健康测验,两个测验时间相隔一周。
家庭亲子关系测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R),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也采用周步城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三、结果
1.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分析
根据对问卷测试结果的评定,我们统计出珠海市中小学生亲子关系正常与非正常家庭的总数,见表1。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由表1可见,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中,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占了37.5%;中学生中,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占了27.6%;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总体上占了29.6%以上,这个比例比内地要高[4][5]。小学生与中学生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数相比较差异不显著。
由表2可见,在珠海特区的中小学,男生非正常亲子关系的家庭数多于女生,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传统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影响下,父母对男孩更为看重,因而随之而来会有更高的期望与更严厉的管教,也可能会更加迁就或放纵。
2.特区中小学生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类型分析
根据家庭亲子关系调查问卷的构成,我们将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分为5大类10个类型,各种类型的非正常亲子关系的情况概括说明如下:
第一类,拒绝。分两种亚型:
A.消极的拒绝型:指父母对子女不理睬、忽视、不关心、不信任,感情态度不好等。
B.积极的拒绝型:指父母对子女体罚、虐待、威胁、苛求等。
第二类,支配。分两种亚型:
C.严格型:父母对子女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
D.期待型:父母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子女身上,忽视子女的天赋能力与性格,希望子女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标准去做。
第三类,保护。分两种亚型:
E.干涉型:对子女从不放心,事无大小,一概干预,对子女过分细心与照顾。
F.不安型:对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业、健康、朋友、前途等,常常有完全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因而对子女过份负责,给予过份的帮助和保护。
第四类,服从。分为两种亚型:
G.溺爱型: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无条件地接受,对子女过分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子女的要求,即使子女做了坏事,也为其申辩。
H.盲从型:让子女拥有一切权力,父母不管作出多大牺牲,也要接受子女的要求。
第五类,矛盾。分为两种亚型:
I.矛盾型:对子女的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
J.不一致型:指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
根据表3,从纵向看,珠海特区中小学生非正常家庭管教类型中,不安型(F)、干涉型(E)、期待型(D)、溺爱型(G)等四种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而消极拒绝型(A)、积极拒绝型(B)、矛盾型(I)与严格型(C)等四种类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经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小学生的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占比例较大的4个类型依次是不安型、干涉型、期待型与溺爱型;中学生的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占比例较大的4个类型依次是不安型、干涉型、期待型与溺爱型;可见,珠海特区的中学生与小学生的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的类型分布比较相似。从横向看,将小学生与中学生各类型不正常家庭数进行比较,小学生的干涉型与矛盾型显著多于中学生,而中学生的不一致型显著多于小学生。可能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性、判断力较差,而依赖性较强,因此父母对他们的管教比较随心所欲,较容易产生矛盾型与干涉型;而对中学生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性、判断力增强,父母对他们的管教需要有所讲究,不能太多随意性,因此矛盾性会减少,然而,随着他们长大,父母之间的管教方式或期望值更容易出现意见的分歧,因此不一致性会相应增多。
3.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根据对样本的家庭亲子关系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问卷测试结果,我们进一步对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考察8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将其中一项处于不健康水平的学生都列为不健康。表4列出了正常与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情况及统计检验。
由表4可见,正常亲子关系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反之则较低。良好的亲子关系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易导致学生心理的不健康。为了探明哪些不良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进一步计算出各种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类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的学生家庭同属于几种不正常的亲子关系类型,或者有的学生同时有几方面心理不健康,我们都计入相应的类型。同时,我们将总体的健康与不健康的比例作为计算理论值的依据,分别对各非正常亲子关系类型家庭的心理健康与非健康人数进行X[2]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5可见,各种不正常的家庭亲子关系类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不一样,其中严格型、积极拒绝型、矛盾型与消极拒绝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较大,这些类型家庭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的比例显著高于总体的比例;而溺爱型、期待型与不安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要小些,这些类型家庭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的比例显著低于总体的比例。由此可见,同属不正常的亲子关系类型,相对来说,带有强硬的、专制、暴力倾向的不正常类型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而偏重于温情式的非正常类型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小些。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有三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从总体来看,特区中小学生非正常亲子关系的家庭比例将近达到30%,这个比例高于内地中小学生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的比例。
第二,特区中小学生非正常亲子关系类型较多的是不安型、干涉型、期待型与溺爱型,这表明,特区非正常亲子关系类型比较多偏重于温情式的非正常,与以往以内地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
第三,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带有强硬的、专制、暴力倾向的不正常类型如消极拒绝型、积极拒绝型、严格型与矛盾型等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
我们认为,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之所以有上述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特区竞争环境中带来的高期待与少沟通。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对子女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父母“望子成龙”更为迫切,往往会对儿童抱有过高的期望,尤其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区,这种倾向会更为突出。因为,由于特区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必然会促使家长更迫切地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对子女的期望值会更高。高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而一旦期望无法达到,更容易导致各种非正常的亲子关系产生。同时,由于新时期特区的生活节奏快,父母工作压力重,工作时间长,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沟通少,对子女的思想感情并不十分了解,容易导致教育方法失当,从而形成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因此,特区中小学生家庭非正常亲子关系的比例会比内地要高。
其次,特区市民的素质带来的现代家庭意识。由于特区的市民多数是从全国各地选调或招聘来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普遍比较高,因此,从总体来看,他们会倾向于维持一种现代人的、注重温情的亲子关系,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使之采用了不正确的管理方式,这些非正常亲子关系也多数是属于那些温情型的,如不安型、干涉型、期待型、溺爱型等,而暴力、专制型的非正常类型如消极拒绝型、积极拒绝型、严格型与矛盾型等较少。因此形成了特区非正常亲子关系类型与内地一定程度的差异。
由于学生家庭亲子关系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注重通过学校、社会开展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的教育,帮助家长合理地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注重与子女沟通,从而促进中小学生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形成,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