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读书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七年,笔者应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之邀,为文学研究科作“中唐文学研究”特别讲义。一年居东瀛,获读多处图书馆藏书,累积笔记不一,其中颇有稀见清代文籍。今略择十数种加以介绍,俾治文史者考镜参证。顾惟学殖浅陋,闻见狭隘,疵缪之处尚望方家有以教之。
李宣撰《东皋诗史》六十卷
乾隆刊本,内阁文库藏。李宣(1676—?),字禹航,号东皋。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乾隆九年(1744)六十九岁撰成《诗史》。书前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仲冬长至前三日自序,雍正元年(1723)癸卯三月上浣日同邑孙应龙序。其书之体类似讲史诗,然不连贯叙述,一事一题,颇类咏史。前五十五卷按历史年代排列,五十六、七两卷为杂咏史,乃专题史论。最后三卷为自作杂诗。此书国内书志未见著录,余于内阁文库见之,苦于卷帙繁富,不遑细读,仅记其梗概如此。
林佶撰《朴学斋文稿》一卷
道光五年(1825)二月荔水庄重刊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世传《朴学斋稿》仅为诗作,此本诗集后有文一册,书口“朴学斋稿”稿字写法与诗集不同,书口卷字下皆作墨丁,板面字体亦不同,当为单行小集预备日后刻入全集之板。前有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正月潘耒序。共收《献赋始末》、《御览赋》及杂文二十篇,内有代作数篇,《稼堂潘先生寿序》即代汪楫作。又有《上李中孚先生书》并李二曲复书,二曲复书不载本集。今录于此:
衰病积年,闭关养疴,忽儿辈自门隙中递一函,展阅知为门下之贻,阅未终幅,喜溢于心。更读大章,赋记古风诸刻文贯乎道,且欣且羡,忽不觉呻吟之去体也。方今士汩贴括制举之习,且不暇及贾杨韩柳之业,孰有以周程张朱遗续是究是图者。门下独毅然有绍明正学、仔肩斯道之思,可不谓空谷足音,绝无而仅有耶?此正不肖颙生平之所愿得为友而在今兹尤殷殷者。独恨天各一方,地里阻阔,无由一握手,豁胸中积疑也耳。然道谊自在天壤,苟得末路不息,期以尽兴至命为归,而不徒以语言文字结裹其终身,则虽四海同心,万里一堂,初不间闽秦也。长途寄言,笔舌莫罄衷曲,惟祝门下尊闻行知,绍尧峰令师衣钵之传,而续紫阳先生之遗风于不坠,重为闽中山海增辉而已。颙老且病,此生会晤恐不可知。敝门人王心敬尔缉,鄠县人,志操士也。关学之传,当在斯人。门下友善天下,如斯人者可与究极理要者也。伏枕言不尽意,希以意谅。倘逢便风,无吝德音,临池瞻驰。
又,《渔洋精华录》、《尧峰文钞》、《午亭文编》三书皆林佶书版,世称名刻。其中《尧峰文钞》原拟据宋濂门人方正学等手书上板之《宋潜溪续文粹》版式,因家无其书,仅有宋濂师黄《黄文献公集》,字画行款亦精致,乃仿其款式书之。《书宋潜溪续文粹后》叙此事,可资谈助。《除前三日题新得徐兴公家藏礼经会元本》,乃录冯笏軿家藏此书林佶题跋。
沈德潜评惠周惕撰《砚溪先生诗集》七卷
红豆斋刊本,有小门生王薛歧谨录刊记。卷首有朱笔书“长洲沈归愚评选”。有“陈敬简”、“勃海陈氏枕经楼藏书”印,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卷中有沈德潜墨笔评语,又有后人朱笔批,间有驳正沈说者。卷末有沈德潜补佚诗《送蒋树存之官余庆》、《送陈秋田先生之官长宁》、《题座主安溪相国纪伯父葆甫先生破贼诗后》、《送徐亮直编修奉使琉球》四题,又有沈德潜识语:“研溪诗朴而粘滞,天牧诗秀而流动,七古尤为擅长,自应特胜乃翁一筹。归愚沈德潜识。”今录其评语于后,因书头经裁切,故有缺字。
《北征集》
《出门》:出门心事为起手十字道尽。然能抱道守拙,饥寒亦不能逼也。
《东中集》
《从赤城至国清寺》:但写国清之幽旷,易于平直,得平生道长一段,以往日之艰衬目前之游衍,□觉倏翛生物外,趣味无穷矣。七言古须于平直中寻出曲折。
《红豆集》
《夜坐有怀》:简极高极。
《赠维扬顾书宣》:眉眼不自见二语,妙喻不减东坡。
《谪居集》
《敝裘和查夏仲》:一结见用意之厚,待物待人俱如此矣。推而广之,诏求故敛,亦是此意。
《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徵引杏花典实,便是笨伯,妙处正在离即间也。然得此解者甚难,若竟以不切为能,则又误会其旨矣。
《再赋一首示耑木及同游诸子》:正值改官县尹时,随所感触,俱是妙句。按其诗稿中知之。
《牧童词》《簇蚕词》《樵客行》:连下三章,皆张王体中最雅洁者。
《南中集》
《张文献公庙》:即少陵诗云“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也。公归南州,而李林甫、牛仙客用事矣,北阙尚得有人乎?几人存,婉言之也。
《广州十二月书怀》:写飞鸟即自抒怀抱。
《除夕写怀》其二:二章发乎至性,不以词句为工。
翟灏撰《无不宜斋续稿》不分卷
不分栏草书钞本一册,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封面题翟晴江续稿,书内大题仁和翟灏晴江著。起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南湖感旧》,迄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病足书六百字》,为其晚年定稿。内有与杭世骏唱和之作多首。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之作有《蚕具四十八咏》,自称效梅尧臣之作。后附朱格笺“无不宜斋续稿补录”,字出一手,起乾隆十七年壬申《金鱼》,迄乾隆二十三年(1758)戊寅《严立亭祖皋图》。翟灏(1712—1788),字大川,后改字晴江。浙江仁和人。乾隆十八年进士,例选知县,自求改教职,授衢州儒学教授,转金华儒学教授。著有《通俗编》、《无不宜斋诗稿》等十余种。据梁同书《频罗庵遗稿》卷九《翟晴江先生传》, 晴江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此本乾隆三十六年(1771 )辛卯诗有《六十初度同人欲醵文酒之会志谢》,知其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
沈钦韩撰《幼学堂文稿》钞本八卷
无栏钞本四册,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共收文一百六十五篇,编排无序,无序跋及收藏印鉴,有蓝笔改误字处。又有吉川幸次郎先生旧藏钞本一册,无序跋,有吉川先生收藏印多方。内收四书文若干篇。
王韬撰《蘅华馆诗录》稿本四卷
绿丝栏稿本一册,题长洲王韬仲弢撰,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稿笺有“弢园述撰”、“天南遯窟精钞吴郡王韬存本”字,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三字。有“成斋藏书”、“重野安绎”藏印。卷一起《不忘》,收59题119首;卷二起《申江途中作》, 收60题126首; 卷三起《题江弢叔湜小象即送其之官浙江》,收71题106首;卷四起《五月食荔支有感》,收57题81首。 约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五十岁时之作。郑逸梅《南社杂碎》有云:“陆澹安于沪南豫园旧书摊上,购得王韬《蘅华馆日记》手稿本,自咸丰五年七月一日至三十日止。时施济群主编《新声》杂志,借去逐期刊登,不料印刷所被火,手稿本付诸一炬。该本后附王韬所作诗词,且经彼自行修改,亦随之无存。 ”(《南社丛谈》第29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据王飚先生介绍,王韬诗集有五卷、六卷、八卷三种,八卷本未见。此四卷稿本与诸本关系若何,值得研究。
佚名辑《秘笈杂录》钞本不分卷
清钞本四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茫父署签,下有“贵筑姚华”朱方印。目录有“雷万善堂印信”白方印。密行细字钞试帖诗,题下注得某字。后钤“雷柄寅”字号印多枚。
佚名辑《近代名人尺牍》四帙
手简本四帙,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第一册似为书贾名少泉者所藏时人购书画往来商议之札,内有缪荃孙札多通,皆寄其师者。第二帙收名刺为多,内有叶昌炽札一通。第三、四帙皆晚近人致某参议名向之者札,亦有致他人札若干。
陈美发辑《诗法入门指规》二卷
圣益斋刊本,内阁文库藏。陈美发,字西文,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不仕,书前较阅者列至125人,然无一名人,其交游似不广。 书有顺治十六年(1659)夏王炫题辞,称“余同志陈子西文雅志诗赋,其平居搜罗唐宋元明词臣诗议、名家要语,古今名诗,集为法则,以便来学,名曰诗法指规”。二卷各分上下,卷一上汇集名公诗论,有“四科”、“十则”等,出于《诗家一指》;卷一下论平仄格式、赋比兴、各体之作法。卷二上为“诗学正源”,杂取皎然《诗式》、元人诗格;卷二下为“诗有内外意”、押韵、对仗、体格等。前后并无系统,条理亦不甚清楚。此书在国内不为人知,日本则有延宝九年(1681)步玉堂刊山胁重显标点本(题作《诗法指南》)、藤屋古川三郎兵卫印本。
陈元辅撰《枕山楼课儿诗话》一卷
雍正三年(1725)重刊本,有配钞,内阁文库藏。陈元辅,字昌其,福建三山人。以文名,曾入军幕为僚。琉球学人赴中华求学者,辄登门请业。有《枕山楼诗文集》。康熙十七年(1678)冬曾注林潭《晚香园梅诗》,脍炙人口。据王登瀛《晚香园梅诗》跋, 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程顺则入京回,为重梓此书,时昌其已卒, 则其卒于康熙年间也。诗话前有福州府学司训年姻家弟戴翼序、男文雄题记、门人程顺则跋,后有雍正三年蒲月门人曾历跋。据程顺则跋:“己巳冬余奉使抵闽,凡历三寒暑,(中略)请先生诗读之。丙子余赍奏入都,暂次琼河,得复躬承函丈,举曩日疑义,先生一一提命,不遗余蕴,并出课儿诗话与读。”按己巳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丙子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然则诗话当撰于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之间。本书专为初学入门而述,共49则,各有标题,目录后先列“诗粘平仄法”。首则“大要”为全书纲领,曰:“作诗以体裁为本,格调次之,布局敷词又次之。体裁贵端重,格调贵高浑,布局贵缜密,敷词贵典雅。”可见其论诗基本倾向。其后具体论述,虽大体为老生常谈,然绝不同于《诗法初津》诸书刺取前人诗话,而皆由心得所出,故亦有体会独至处,如“贯串”、“通画”、“错落”、“初学”、“神化”诸则是也。书中颇称道钟惺之说,知其诗学有本自竟陵处。时中原以钱谦益抨击钟谭,谈诗者羞言竟陵,陈氏举钟惺之说而称道之,有以见闽地论诗尚存明末遗风,与中原风尚容有不同也。本书初版为康熙三十五年琉球人程顺则刊本,雍正三年曾历使闽,旧版已剥落,乃为重刻。此书日本传本甚多,尊经阁文库藏有枕山楼诗集附录本,又有静嘉堂文库藏钞本、元文四年(1739)京都河南四郎右卫门刊本、文政元年(1818)东京英华堂刊大漥行点校巾箱本(题作《枕山楼拾玉诗话》)、明治十四年(1881)大阪北尾禹三郎刊横关刚校巾箱本(题作《枕山楼诗话》)、汲古书院1978年版和刻汉籍随笔集影印英华堂本。
廖景文撰《盥花轩诗话漱芳集》八卷
乾隆三十九年刊本,内阁文库藏。廖景文(约1713—?),字琴学,又字觐扬,号古檀。江苏青浦(今上海)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合肥知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因病告归。生平事迹见《苔岑集》卷八、《华亭县志》、《青浦县志》。 此书前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小春自序,云以病告归后,因随耳目所及,积日累月, 得漱芳集诗话数卷。值次男任官福安,携之行箧,录正于苏州顾星桥。嗣后次男量移建阳,旋署泉南厦防篆,己随游八闽,课孙余暇,复成清绮集八卷刻之。适顾星桥邮寄漱芳集稿至,爰取原稿补缀而成。则其书定稿于乾隆三十九年,时作者在弟所任齐昌官署中。全书杂论古今诗,多就诗论诗,评骘才思,然无特别见识。其中以自撰《古檀诗话》、《檀园书画纪略》居多,旁及陆湘苹《延青书屋杂著》、徐檐林《古藻堂诗话》、查为仁《莲坡诗话》及不著撰人《峭崖杂录》、《学斋随笔》、《盈浦纪闻》诸书。
李汝襄撰《广声调谱》二卷
乾隆四十二年(1777)易简堂刊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前有乾隆四十二年五月薛田玉序、例言。李汝襄,字沧崖,安国人,生平不详。薛序云:“李君沧崖为安国世族,家学渊源,文章醇雅,能肆力于诗。昔年汪上湖前辈掌教莲池(书院),曾以赵饴山《声调谱》指示学者,李君面承指授,退而精研之,广为是编。今将付梨枣,请序于余。(中略)余观饴山《声调谱》可为诗学指南。今李君复详加推阐,视昔尤为该备。”然则其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也。上卷近体,下卷古体。赵谱原有诗作及注以“原选”、“原注”标明,己说以按语别之。前有例言,自述编纂宗旨,其异于赵谱者,约有数端:一是例作全取唐诗;二是先列近体,后列古体;三是乐府题杂录入各体中,不单列一类;四是近体诗注语全列诗后,古体分注于各句后,取清爽豁目;五是详五言,略于七言,读者自可类推也;六是古诗平韵上句落字用平,仄韵上句落字用仄及律句,皆为标出。近体分正式与通融式,以严守格式不易一字者为正式,第一、三字不拘平仄者为通融式。体例较赵谱为善。然其将五言上下句第三字对拗者,称为“双换诗眼式”、“双换诗眼拗式”,一句单拗者称为“单换诗眼式”,此未见于各家声调图谱类书中。又将唐人偶然之例外或牵就字面之出格,皆一一标以名目,则琐屑无谓,徒使人厌烦矣。又,七古声调最有讲究,远比五古重要。而作者详说五古,似强作解事;略于七古,又似未知古诗之声调变化全在七古也。
焦循钞《诗话碎金》稿本不分卷
稿本六册,题江都焦理堂订稿,立命馆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该馆目录著录为清末钞本,未知所据,窃以为乃是理堂手稿。其内容则为摘抄袁枚《随园诗话》,自卷一迄补遗卷十德清蔡石公先生会试一条,间有眉批,均为文字训诂,似读书时随手所施。后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亦有训诂若干条,应是该书最早之注释。末录《古诗十九首》至隋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满地垂)等先唐诗,似由《古诗源》钞出。据全书之构成观之,似为焦循抄录留作读本用者,后人以其有批注,乃题焦理堂订稿也。焦循著述极丰,身后所遗稿本亦夥,台湾曾刊其手稿多种。吴宏一《清代诗话知见录》(《清代诗学初探》)著录焦循《雕菰楼诗话》钞本,不知藏于何所。余初见立命馆大学图书馆目录,诧为吴氏著录之本,既观其条目甚觉眼熟,取《随园诗话》覆按之,乃得其实。
丁繁滋撰《邻水庄诗话》二卷
嘉庆间刊本,内阁文库藏。丁繁滋,字耘庄,柘湖人。生平不详。书前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小春自序,云:“滋固不能诗,每喜读古今人诗,且喜读古今人之诗话。择其至精者录出,历久成编,以呈古华师,师又以学诗之道及读诗之次第授滋,而命付梓人。”卷一先列师说,皆讲读诗之次第及理由。其言有云:“近日学诗者或主神韵,或主格律,或主性灵,其实不可偏废也。”此可见嘉庆间诗学调和折衷之倾向。其余取他人说皆标姓氏。卷二杂记同时人诗,寥寥无足观。此书有嘉庆十六年(1811)春晖阁与《耘庄题画诗稿》合刊本,未见。
李长荣撰《茅洲诗话》四卷
光绪刊本,大阪大学怀德堂文库藏。李长荣(1813—?),字子虎,一作子黻、紫黻,号柳堂。广东南海人。工诗,道光十一年(1831)应乡试不第,咸丰六年(1856)官儒学训导,同治四年(1865)为儒学教授,著有《海东诗话》、《柳堂诗话》,辑有《柳堂师友录》。事迹见诗话中。据光绪三年(1877)诗话自序,其书为作者十八岁时所辑,应撰于道光十年(1830)。朱序云:“吕秋农旧题词有云‘半成小传半论诗’,原书凡例括此二句”,冯国倚序谓“其编录不论时,亦不论地,大率吾粤省之诗人为多,又吾广郡之诗人为多”,自序谓间有旁及他事,则洪亮吉《北江诗话》之例,然则其书之内容、体例可知。吕氏题诗谓:“多谢诗宗许擅场,况将风味拟海洋。无痕解挂羚羊角,一片仙心七字香。”就其评论观之,确有宗尚渔洋之迹,然亦承袁枚之论也。有谓经生必不能诗,“考证愈深,性灵愈泯,触处皆滞境”,是即袁枚之余论也。然其说较袁枚保守,反对标新立异,谓“诗人画士往往驰骋笔墨,究其妙处,不过山水风云,眼前境界。若门户标新,必有涩滞之病,故学者能循规蹈矩,即一段好品质处”。作者论诗每好以画作比,间发一二议论,轻巧可喜。如论含蓄云:“作诗如画美人,须于半面传神,方有姿致。若全身露出,则一览而尽,何以动人顾盼。”又谓:“画大士像最难,冶则妖,穆则滞,须于端庄见流丽,作诗者不可无此法。”论古以杜甫《登高》为古今第一,谓“杜全集七律无此杰作,三唐诗家无此杰作,古今亦无此杰作”。又谓李商隐《锦瑟》当以令狐楚家妓为是,引杜诗“暂醉佳人锦瑟旁”为证,未见人道,可备一说。书中以纪人为主,以摘句为辅,采撷颇堪吟咏,又善比较诗法结构。所载名诗人如黎简、张维屏、张锦麟等逸事,多不见他书,可资谈助。光绪三年(1877)自记云:“此书经久板人间,只有一本,以日本诸公与我有万里文字缘,故特寄赠。”然则此为光绪三年后重刊本也。原刊本未见,此重刊本亦罕觏,卷首有“十八岁作”长朱印,疑为作者所钤。惜有裁割,文字亦多残蚀。
佚名撰《春坡梦》传奇
《春坡梦》刊本二册,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不著撰人,亦未见著录。全书共二十出,前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孟秋梦生子虚氏题识,后附中山刺史碧湖氏述《续义和拳原流考》。《原流考》小序曰:“是考作于光绪辛丑(1901),距原考之作不过一年,而其祸益烈。原考为劳铨部玉初宰吴桥时所作,继其任者为予,羁縻缚束,躬际其艰,较劳君尤甚,作《续原流考》。”盖文中所述某知县,即作者也,其继劳玉初任吴桥县令,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固守拒义和团,得悉其事之本末。既撰续源流考,复以事后不见叙功,遂作此传奇自述其事。劳玉初即劳乃宣,考新编《吴桥县志》,劳乃宣光绪间曾两任吴桥知县,前任为光绪十年(1884)至十二年,继任者王光琪;后任为光绪十九年(1893)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继任者张风名。传奇所叙义和团事在光绪二十八年后,作者必张风名也。梦生氏题识云:“昔有妪见苏东坡曰:学士富贵,一场春梦,遂名为春梦婆。春坡者,春婆之谐声也。支恩者,氏谱之等韵也。苏翁半苏,皆隐语也。支君历官畿辅,既出其死力以遏拳锋,又值优胜劣败,物竞人争之世,前后三年,备极险阻,功成而名不加显。回头往事,如梦初醒,而向之倚支君如长城,略分言情,相与共济艰危者,非南迁即薨逝,遂无有知支君者。支君不忍自没其劳,于是被诸管弦,托诸优孟,以发其抑塞不平之气,而拳祸之烈,外侮之强,胥见于此。是书全篇大意,以梦作结,未来之事,固属渺茫。然综支君生平所历,自寒素以及服官,无不可以一梦视之,不待黄梁饭熟时也。”其撰著传奇之动机已斑斑可见。据梁淑安先生介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
佚名撰《传奇汇考》钞本八卷
无栏钞本十六册,分装四函,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第一册为总目,按作者次序列其剧目,首起失名《连环》,终汪祚《十贤记》,后附无名氏之作,起《锦香亭》,终于《万全》。夹有钤“石川谊臣”朱印纸片一枚,书“传奇汇考开卷剧目《连环》,纸数三十”,殆为藏者石川所记,记原本次序及钞本页数也。各册均夹有记钞写所用纸数之纸片,第五册夹钤“东京麻布新龙圭九石川谊臣”印之纸,可知钞藏者里居。卷一朱素臣《四奇观》后有大字跋云:“近日吴人衍《双珠圆》传奇,即此第三段故事也。打浑插科,略加润色,而大段仿佛相同,虽为一时快观,究之意义,毫无趣味。世人厌故喜新,日趋日下,戏虽小道,吾于此不能不致意焉。道光丙戌九日识。”未详是否出于作者之手,然据此亦可定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丙戌前矣。各卷文字有朱笔据东京大学藏本校正语,卷首目录与正文文字、次序均有出入,或有目无文(如卷二《白蛇记》《芦花记》《罗帕记》《修文记》),或有文无目(如卷三《还牢末》、卷七《丰年瑞》《十大快》),或重见而文异(如《续情灯》),或重见而文同(如卷七《蓝采和》),更有正文前遗漏题目、装订错页者不一。今据正文参照各卷前目录载其剧目如下:
卷一
情邮记 澄海楼 织锦记 九龙池 夜光珠 朝阳凤 双忠庙 龙凤衫 海潮音 凤鸾传 翡翠园 寿乡记 太极奏 升平乐 因缘梦 后寻亲 四奇观 镇仙灵 万花楼 不了缘 四大痴 弄珠楼 埋轮亭 一品爵 醉菩提 人中龙 竹漉篱 玉楼春 万花亭 春灯谜 情梦侠 蓝关度 领头书 情水断 双熊梦 芳情院 阳明洞 遗爱集 广陵仙 凤云会 红叶记 倒鸳鸯 红莲案 梦磊记 双官诰 红蕖记 小河洲 天下乐 锦西厢 锦笺记 璎珞会 鹔鹴裘 冯驩市义 相思观 燕子楼 杏花庄 五福记 登楼记 小忽雷 眉山秀 牡丹亭记 南桃花扇
卷二
东郭记 鸳鸯梦 题门记 十义记 全忠孝 四义记 双报恩 娇红记 蕉鹿梦 义乳记 一文钱 雪里梅 白玉楼 曲江记 一笑缘 天马媒 西园记 葵花记 三元记 香囊怨 再生缘 马上郎 玉花记 落花风 小桃源 犀剑 天福缘 玉杵记 崔护渴浆 蓝桥记 午日吟 同甲会 离魂记 金镜记 江天雪 郁轮袍记 醒世魔 摘缨记 撮盒圆 天有眼 孝顺歌 莲囊记 桃花斝 凤鸾鸣 络冰丝 紫箫记 香山记 红梅记 梅花楼 双龙佩 沉香亭 续情灯 文章用 玉玔缘 逍遥乐 上林春 裙钗婿 伽蓝救 黑鲤鱼 万民安 留生气 文媒记 红莲债 狮子赚
卷三
勘风尘 谇范叔 抱妆盒 萧淑兰 失题(白居易琵琶行事) 失题(罗李郎抚友人儿女事) 竹坞听琴 白兔记 三勘蝴蝶梦 北西游 锁魔镜 丽春堂 铁拐李 举案齐眉 鲁斋郎 朱砂担 张善友 气英布 赚蒯通 分镜记 骂上元 桃源洞 游曲江 钱塘梦 张生煮海 灰阑记 救风尘 曲江池 两世姻缘 诌梅香 桂花仙 柳梢青 潇湘雨 伍员吹箫 东坡梦 汉宫秋 庞居士 扬州梦 金钱记 薛仁贵 小尉迟 误入桃源 岳阳楼 任风子 陈州粜米 碧桃花 合同文字 忍字记 度柳翠 桃花女 儿女团圆 玉梳记 后庭花 虎头牌 金童玉女 酷寒亭 金线池 楚昭公 隔江斗智 看钱奴 赵氏孤儿 货郎旦 燕青搏鱼 盆儿鬼 老生儿 合汗衫 救孝子 魔合罗 神奴儿 生金阁 柳毅传书 勘头巾 杏花庄 争报恩 双献功 冯玉兰 红梨花 竹叶舟 梧桐雨 玉搔头 东堂老 墙头马上 连环记 王粲登楼 百花亭 望江亭 玉壶春 秋胡戏妻 遇云英 三赴牡丹亭 鲁义姑 孝谏庄公 荐马周 玩江楼 青陵台 花间四友
卷四
广寒香 一合相 吉庆图 双玉人 夺秋魁 合欢殿 庆有余 顺天时 遍地锦 义贞缘 两荣归 双合欢 闹门人 财星现 君臣福 倒铜旗 状元堂 耳鸣冤 杰终禅 祥麟现 善恶报 锦蒲团 幻缘箱 宝昙月 芙蓉剑 桃林赚 天枢赋 三孝记 状元旗 齐天乐 通天犀 软蓝桥 蝴蝶梦 鱼蓝记 钓鱼船 庐夜雨 满床笏 合钗记 锦江沙 百子图 九锡记 绣平原 混元盒 称人心 新节孝记 三勘蝴蝶梦 三殿元 彩燕诗 彩霞幡 想世情 纲常记 灵犀锦 芙蓉影 海棠记 双修记 双锤记 小江东 万金记 双小凤 练忠贞 卖相思 续情灯 诗赋盟 玉钗记 箜篌记 合钗记 远尘园 绾春园 锦上花 鸳鸯梦 浣花舟 箓园记 名花谱
卷五
玉麟符 井中天 三世记 双忠记 锦囊记 龙虎啸 珊瑚鞭 绣春舫 蟠桃宴 金杯记 醉太平 蟾宫会 双福寿(上、 下) 天燧阁 群星辅 后渔家乐 双忠孝 檐头水 重重喜 反三关 后白兔 仙桃种 两生天 芙蓉屏 人天乐 万仙录
录亲记 双蝴蝶 清平乐 金兰谊 死央笺 双错卺 凤和鸣 四全庆 晋阳宫 绣衣郎 东山记 赤壁记 邮亭记 双瑞记 灵犀佩 金刚凤 四郡记 醉将军
卷六
善庆缘 忠义烈 银牌记 罗天醮 滕王阁 开口笑 曹王庙 醒中山 喜逢春 文武闱 忠孝节义 临潼会 倒浣沙 屏山侠 桃花雪 雪里荷 醉西湖 卧龙桥 四元记 侠弹缘 出师表 四贤记 万倍利 坠楼记 种种情 玉殿缘 双鸳佩 幻奇缘 白玉环 杜鹃声 双侠赚 一封书 雄精剑 瑶觞记 赚青衫 呼雷驳 巩皇图 珊瑚钏 尺素记 天缘记 英雄概
卷七
全家庆 龙华会 求如愿 蓝采和 千里舟 十锦塘 赤龙须 松筠操 紫珍鼎 龙凤合 双龙坠 三虎赚 瓦岗寨 别有天 雪香园 小天台 醉西湖 双凤环 双飞石 元宵闹 文犀带 玉尺楼 白纱记 泮宫缘 卖愁村 楼外楼 双卺缘 铁冠图 表忠记 大椿楼 合欢图 天中天 群星会 通仙枕 百岁图 杏花山 双忠侠 莽书生 完璧记 龙灯赚 蓝采和 鲛绡记 未央天 鸾钗记 寿荣华 丹心照 铁凤钱 长生像 两香丸 报恩亭 天锡贵 百寿图 五福记 天锡福 状元香 丰年瑞 十大快
卷八
慈悲愿 吉祥兆 挑灯剧 碧纱笼 秋风三叠 四婵娟 回文锦 紫金鞍 闹高唐 回龙记 吊琵琶 读离骚 黑白卫 桃花源 清平调 凤求凰 慎鸾交 巧团圆 风筝误 怜香伴 翻千金 易鞋记 双螭璧 百凤裙 射鹿记 赤壁记 百花记 庆丰年 照胆镜 七红记 小英雄 百福带 双杯记 奈何天
按:全书共收剧目472种,除三种重见,得469 种, 较民国三年(1914)古今书室石印本《传奇汇考》所收263 种(内《续情灯》重出)多出207种。石印本剧目次序大体同于钞本,惟卷帙先后不同, 疑其据同书之残本零帙重编,故文字亦多讹阙。即以《续情灯》两篇异文而言,二者文句皆同,文字则各有正讹,足以供参校。如“续情灯之作,所以平天地间有惰之憾。情不至则连者可断,情不至则断者可续”。石印本“有惰之憾”作“有情之恨”,“情不至则断者可续”作“情一至则断者可续”,于义为长。然究以钞本文字较完,如石印本“摹己容作美人□□图于□役书韶咏”,钞本作“摹己容作美人晓起图,后书韶咏”是也。凡石印本有阙字处,钞本均不阙,是知其可贵也。
大仓文化财团藏书
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赤坂葵町三号之大仓文化财团收藏汉籍颇精,约三分之一为善本,计宋版七部、元版十五部,明版一百七十五部,明清钞本一百零七部。其中以大正六年所购《书帕佣谈》作者董康诵芬室藏书居多。董氏藏书似得自鲍廷博知不足斋、会稽徐时栋城西草堂,故书中多有二家藏书印。其书皆为清代名家递藏,有怡亲王、钱谦益、钱遵王、徐乾学、吴焯、黄丕烈、汪士钟、孙星衍、丁丙诸家印记,足可宝重。《书经提要》、《闽中考》、《三国纪年》、《革除编年》、《韩集举正》、《梅岩胡先生文集》、《太史范公文集》、《字溪集》等乃四库底本,有“翰林院”、“广运之宝”印记及沈与文、郑晓、汲古阁等明代藏书家印鉴,《金志》、《中兴御侮录》、《江表志》等亦有“翰林院”、“军机处”印章,皆为四库采进书。
笔者前于本刊发表《清籍读记》,谓《电光录》“碧蕖馆藏”、“芸子”藏印为宋育仁藏书印。承赵丽雅女士示,“碧蕖馆”为傅惜华藏书楼名,芸子乃惜华兄,则其书曾为傅惜华收藏,补正于此,并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