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治疗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背抽搐样疼痛的比较观察论文_张正委

三种治疗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背抽搐样疼痛的比较观察论文_张正委

张正委(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 贵州 思南 5651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治疗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背抽搐样疼痛程度的比较。方法:选择于2013 年9 月~2015 年6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3 例腰背抽搐样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A 组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式,B 组患者接受A 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静脉钙以及芍药甘草汤药物治疗;C 组患者接受B 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接受推拿疗法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夜间痛、白天静止痛以及白天翻身活动痛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一周时间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夜间痛评分及白天翻身活动痛评分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三组患者的白天静止痛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治疗联合推拿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抽搐样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背抽搐样疼痛【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37-01

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当表现出症状时,多为腰背抽搐样疼痛[1]。本次研究使用三种方法治疗具有腰背抽搐样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取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 年9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123 例具有腰背抽搐样疼痛表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62~86 岁,平均年龄为71.4±2.3 岁,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各有患者41 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 组:接受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每天服用1 例乐力钙钙剂、鲑鱼降钙素50IU、阿法骨化醇0.5U、仙灵骨葆胶囊2 粒(分两次服用)。同时每天接受2 次局部中频脉冲电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B 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鲑鱼降钙素、仙灵骨葆胶囊、阿法骨化醇以及局部电疗如A 组,将A 组的钙剂由口服乐力钙变为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辨证治疗方法:使用以芍药及甘草作为主要中药成分的中药汤,其基本药方中含有30g 芍药,甘草、桃仁、红花、三七、生地、川芎、僵蚕、当归各10 g ,木瓜15 g。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添加或者删减中药成分。

C 组:接受B 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推拿疗法:确定患者腰背部的压痛点,根据是否可以引起抽搐,确定其是否为压敏点,选择压敏点作为推拿疗法的优先治疗位置。并分别叩点患者的小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腧穴等穴位。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性,使用spss14.0 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夜间痛、白天静止痛以及白天翻身活动痛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一周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夜间痛评分以及白天翻身活动痛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的白天静止痛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一周后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统计结果(x±s,分)

组别 例数 夜间痛 白天静止痛 白天翻身活动痛

A 组 40 4.63±1.63 3.94±1.45 4.26±1.72

B 组 40 3.54±1.14 3.11±1.13 3.42±1.15

C 组 40 2.89±1.21 3.15±1.25 2.74±1.32

3 讨论

不同患者在临床上的腰背疼痛程度存在不同,其疼痛位置不固定,多表现为隐痛或者酸痛[2]。患者的轻度疼痛一般会在活动后消失,少数患者在活动后的疼痛程度加重,严重时表现为腰背抽搐样疼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3]。

老龄人群中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该种疾病患者的骨强度受到损伤,患者的骨折危险度提升,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4]。

骨质疏松症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二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降低患者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解释:破骨细胞具有溶骨作用;血供减少;肌组织疲劳。骨质疏松症疼痛具有多重的发病机制,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指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促使骨吸收亢进[5]。

因此,基础治疗中,使用降钙素,目的是为了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已有临床研究证明,降钙素拥有中枢性以及周围性的双重镇痛能力,可以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有效止痛。除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外,临床上还有一些物理疗法,常用物理疗法有按摩、红外线、泥疗等。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推拿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抽搐样疼痛。分析腰背抽搐样疼痛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相关:(1)体内离子钙水平下降;(2)骨密度下降;(3)胸腰椎发生骨折;(4)雌激素含量少。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抽搐样疼痛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相关人士进行更深入研究,以明确其发病机制及原因,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刘保新,黄承军,徐敏,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11,02:131-135.[2] 王继,黄承军,徐敏,等.椎体成形术为主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腰背抽搐样疼痛[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05:38-40.[3] 王钏.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4] 秦丰伟.中医综合疗法和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5] 王飞.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论文作者:张正委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三种治疗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背抽搐样疼痛的比较观察论文_张正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