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技术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跨学科工程技术,拥有比较完善的自身理论体系,制造业技术的发展科学性、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相关企业单位需要重视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拓宽其知识面,加强技术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工程实践内容来提升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制造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制造业从一开始的手工作坊生产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制造工业,走过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寻常道路,这中间包含的大量艰辛、曲折的工艺创新和技术革命,离不开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在其中发挥了基础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
1.不断强化政策支持
国家以及相关单位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都十分的重视,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就已经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当中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专家和相关人才,还需要社会中更多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中级和高级技术人才,以此来刺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来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工业发展,国家针对性地启动了有关于高等工程专科教育领域的二百多个教学改革试点,为工业生产培养更多的一线高等技术人才。教育部门提出的《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也进一步强调了设立社会生产、服务、建设以及管理等一线人才的重要性。
2.逐渐实现主体多元化培养
过去在现代化计划经济发展背景下,一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生产活动,忽视了企业的职工培训;一部分职业学校也过于关注形式教育,忽视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变化,培训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导致我国制造业生产越来越缺少人才的加入[2]。如今市场竞争发展终于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发展格局,相当部分企业认识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也逐渐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人才培养活动。
二、制造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1.数量不足
我国制造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深入调整,对于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一百多个城市对于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都大于一,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发展局面。而目前能够给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后备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只有二百多家,并且在校接受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的学生仅仅只有十万人,这种供不应求的发展局面是导致我国制造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结构比较低,另一个是年龄结构相对比较老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相关发展经验,一般在制造行业当中高级工的比例占据百分之三十五,中级工占据百分之五十,而初级工则占据百分之十五,这才是比较合理的人才结构。而我国目前总体技术人才有七千多万人,其中的初级技工人数就占据了四千多万人,这个数值显然不够科学,再加上一部分企业当中包含的高级技工年龄都比较高,超过一半以上的高级技工年龄都在46岁以上,严重缺少青年高级技术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经过国家三改一补建立起来的,但大部分院校包含的内部教学管理以及队伍建设还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发展标准[3],且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宗旨,这样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影响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产生的判断,认为文凭比技术更有用处。虽然国家也多次强调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本质,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高职院校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高职院校就是低层次院校。
三、制造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措施
1.与时俱进扩大中高职人才培养数量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支持,目前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大投入中高职教育发展,确保中高职院校能够给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人才[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变化。
2.明确目标定位
要加强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分为培养方向以及素质规格,制造业的培养方向就是在制造业当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培养规格则指的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科学文化、专业素质以及思想品德水平等。举例说明数控技术专业,那么高职院校既要根据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培养具有英语、计算机、机械以及电气基础理论的相关人才,还需要加强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
3.加强创新教育
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技术人员要了解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措施,才能够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并应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制造企业要有前瞻性、有步骤开展自主培养技术人才的行动计划,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继续教育培训,帮助技术人员了解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和专业动态;高职院校要成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重点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培养力度。
4.培养主人翁意识
现代化制造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在企业发展和生产过程中人起到了重要的核心作用,培养中高级技术人员具备主人翁意识,能够有效促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把自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5],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主人翁意识以及劳动责任感的培养,只有学生们自己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提升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现代化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导致企业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因此也更加容易把群体优势有效发挥出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制造企业和高职院校都不能忽视培养技术人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在社会实际岗位中,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慧丹.文化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2]张海笔.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选择的协同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
[3]田文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4]杨炜,程晓民,徐挺.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36-38.
[5]王春丽,刘春生.我国制造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初探[J].未来与发展,2005(02):63-65.
论文作者:吴育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制造业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技术人才论文; 技术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