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孟肾炎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确定其具有可比性后。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头孢氨苄片+诺氟沙星胶囊+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指标进行对比,以评价其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时,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相关指标,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泻热散瘀通淋汤;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疗效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各种疑难杂症的诱发率相对较高。肾功能疾病作为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的一种疾病。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因细菌经上行性或者血行性感染肾盂、肾盏以及肾实质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其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不尽、高热、腰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该种现象,必须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其健康。在以往,针对这类患者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是效果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西药治疗中,以抗菌药物干预为主,而治疗中并没有对细菌种类进行准确的分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提出,以中医药来对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治疗,且在我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确定其具有可比性后。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入选标准:(1)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诊断标准[2];(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在20~57岁,平均年龄(42.93±5.21)岁,病程12~48h,平均病程(32.0±6.9)h;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在21~59岁,平均 年龄(42.03±5.32)岁,病程12~49h,平均病程(32.4±6.5)h。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且要求患者卧床休养,尽可能多的饮水,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在用药方案上,头孢氨苄片(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740)+诺氟沙星胶囊(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3021116)+碳酸氢钠片(上海玉瑞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197)口服治疗。连续用药14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运用泻热散瘀通淋汤。药方为:车前子、石韦、滑石、大黄、怀牛膝、金钱草各10g,萹蓄、连翘、茯苓各20g,银花13g。以水煎服,每次煎取200mL,每日2次。连续用药14d。
1.3 评价指标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征稳定,且尿常规检查正常,尿菌呈阴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相对消失,且尿常规检查结果改善,尿菌有所变化;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提升。急性肾盂肾炎作为临床相对多见的一种肾组织炎性病变,在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隐私性,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存在疾病后,都会犹豫,而不及时就医。而急性肾盂肾炎相较于其他病症来说,发病较为突然,这很容易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严重的缺失,治疗时机的耽误将会直接影响治疗结果。
在以往,对于这类患者采取西药治疗,以抗菌消炎药物的使用为主。但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盂肾炎疾病的细菌种类较多,如果没有经过实验室的试验,其使用的药物未必能够对细菌进行消除,这就使得治疗后疾病反复发作的可能性提高,既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又会对患者的经济造成影响。因此,临床对这种方案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
随着中医学研究的深化,部分学者提出对这种疾病运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上看,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部位在膀胱与肾,发病机制为肾虚失却蒸腾之职,膀胱气化不利,难以治愈。而热伤阴、湿伤阳,很容易导致患者肾虚。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要以清利补益为原则。泻热散瘀通淋汤由车前子、石韦、滑石、大黄、怀牛膝、金钱草、萹蓄、连翘、茯苓、银花等药物组成。其中,车前子具有利尿、清热的效果;石韦、滑石等药物具有利水通淋、清湿热的效果。诸药调和,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泌尿系统进行调节,使得其排尿功能恢复正常,体内湿热加以排除[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的是西药+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的是单纯的西药治疗。从治疗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与当前存在的诸多文献观点一致,具有可靠性。
综上所述,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时,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相关指标,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青,丁凯,冯如,路旭东.弥散峰度成像对小儿急性肾炎的初步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3-15.
[2]李立学,王平康,汪桂香,陈雅祺.卡托普利治疗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8-10.
[3]安玲,胡文博.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孟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2016,39(01):203-205.
论文作者:兰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患者论文; 湿热论文; 膀胱论文; 车前子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肾盂肾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