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_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文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_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合作论文,中国论文,亚太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几年来通过会员国的共同努力,它的规模正在扩大,功能有所加强,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组织。中国在1991年参加了该组织,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它将积极参与亚太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它们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而努力。

一、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着两种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可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关键取决于区域经济集团是否实行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经济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接近,它们之间采取经济一体化措施,如组成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甚至经济联盟,这本身就是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可以说,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

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先是欧洲共同体12国决定于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劳务、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通;接着是美国、加拿大,嗣后墨西哥参加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此外,在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也涌现了一些区域或次区域经济集团。亚太地区当然也在积极酝酿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就是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出现的。

但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并不是一个区域经济集团。组成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和地区,除地理上相邻或相近这一前提外,还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如:(1)社会经济制度相同;(2)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3)有一、二个具有经济实力和声望的国家对本地区的经济集团化起主要的推动作用,等等。欧洲共同体12国都是发达或比较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虽有一定差距(例如德国与葡萄牙、希腊之间),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接近的,最高和最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仅三倍左右;而在这个共同体中,德法两国对于组成这一经济集团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三国也都属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美国、加拿大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接近,墨西哥差一些,但它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也仅六倍;而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居于支配和领导地位。从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7国来看,它们之中既有最典型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日本,又有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又有大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既有“四小”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有刚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收入差距上高低悬殊,例如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印尼、中国高出几十倍。美国和日本在亚太经济组织的成员国中虽然经济实力强大,而且都有志于带头推动这一地区的区域集团化发展,但有些成员国对美国抱有疑虑,担心因此在经济上受制于美国;许多成员国过去曾受到日本的侵略和蹂躏,因而对其领头作用更抱有戒心;目前美日这两个国家还难于发挥领头和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情况复杂,社会经济制度存在着本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差悬殊,尚未出现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领头国家,且各有各的打算,因而尚不具备形成如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条件。看来,亚太地区各国不仅目前不具备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集团的条件,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难于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大经济集团。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亚太地区正在出现一些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表1 1970-1991年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较(%)

1970-80 1980-91

全世界 3.5

3.0

OECD成员国 3.1

2.9

其中:美国

2.8

2.6

日本 4.3

4.2

德国①

2.6

2.3

欧洲和中亚

- 1.5

中东和北非

5.2

2.1

拉丁美洲 5.5

1.7

撒哈拉以南非洲

4.0

2.1

南亚 3.5

5.4

东亚和太平洋 6.6

7.7

其中:中国

5.2

9.4

韩国 9.6

9.6

新加坡

8.3

6.6

香港 9.2

6.9

印尼 7.2

5.6

泰国 7.1

7.9

马来西亚 7.9

5.7

菲律宾

6.0

1.1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第240-241页。

首先,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增长极。多年来,亚太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从6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70年代起,亚洲“四小”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下半期起,东盟国家又出现经济起飞,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中国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从80年代起,除个别年份外,经济呈高速增长,整个8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超9%。表1所列数据充分显示除日本外,东亚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一次持续时间很长的世界性经济衰退,而东亚各国和地区受影响轻微,经济增长速度仍雄踞世界榜首。预期在整个90年代,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仍保持领先地位。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该地区各国扩大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亚太各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方向统计》的资料计算,亚洲各国之间的出口额占它们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1986年为26.2%,1987年27.4%,1988年29.9%,1989年31.3%,1990年33.4%,1991年35.9%,1992年37.4%,也即从1986年的约1/4上升到1992年的超过1/3。同样,亚洲各国之间的进口额占亚洲进口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1986年为24.5%,1987年26.9%,1988年27.7%,1989年28.8%,1990年30.7%,1991年33.4%,1992年35.1%,也是从1/4上升到1/3强。另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市场吸纳了本地区出口产品的一半。亚太各国内部贸易额的增长提高了它们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这也为形成区域经济集团铺平了道路。

再次,亚太各国相互之间的直接投资也日趋上升。其中尤以美国、日本相互之间以及这两个国家和台湾、香港两个地区对东亚其它各国的投资额直线上升。通过直接投资设厂,将自己比较利益低的产业转移到本区内比较利益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从而在亚太各国之间形成一种梯度的国际分工,这同样有助于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推动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

除了上述种种为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构造初步的经济基础之外,亚太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逐步接近的趋势,因此从较长时期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国最终也有可能形成一个比较松散的区域经济集团。由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国所包括的地域非常广阔,横跨亚洲、美洲和大洋洲三洲,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别,因而在某些相邻国家或地区之间,先组成一些次区域经济集团或所谓“增长三角”,然后再逐步将这些次区域集团的经济合作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最终形成一个亚太经济集团,但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最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智囊团就建议到2010年各会员国才组成一个自由贸易区。目前各国应该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次区域经济集团,为亚太经济集团的形成创造条件。

二、

在亚太地区次区域集团的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除东盟正在加紧整合并拟将其成员国扩大到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从而成为一个十国联盟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一体化。

自从中国大陆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陆和港、澳、台三个地区之间以及台湾和港、澳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使它们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迅速提高,从而为它们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香港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最为密切,现在香港与大陆已相互成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者(1993年香港被日本超越而成为大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方向统计》1993年年报的资料,香港与大陆之间的贸易额从1980年的49.23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579.75亿,13年间增长10.78倍,平均年递增20.9%。香港政府统计处出版的《香港统计月刊》1992年第二期提供了更具体的数据:1988年香港对大陆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额占其进出口和转口贸易总额的32.8%,居第一位。其中从大陆的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31.2%,列榜首;对大陆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17.5%,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对大陆的转口额占其转口总额的47.8%,,也独占鏊头。1993年上述的比例相应提高为44.3%、37.5%、28.4%和57.6%,大陆在香港外贸中所占地位不变,但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香港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进一步加深了。可以这么说,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快慢,对外贸易的增减,都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和外贸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几年香港经济未受西方各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对外贸易大幅上升,是与大陆经济的迅速增长密不可分的。别一方面,大陆的对外贸易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香港。据《贸易方向统计》的资料计算,1980年大陆对香港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13.1%,1992年上升到34.5%,超过了1/3。

大陆与香港在投资方面也存在着双向交流,而且都是对方最大的投资者。在大陆引进的大量外资中,香港不论在项目或金额方面始终独占鏊头,约占总数的2/3左右,仅1993年一年,香港就在大陆投资130亿美元。②目前大陆有近300万劳动者正在香港投资的企业中工作。据香港恒生银行透露,大陆在香港的直接投资至少达120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15亿和美国的85亿而成为香港的最大投资者;③有人则估计大陆在港的投资额高达180亿至200亿美元④。总之,随着大陆与香港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互补作用与日俱增,这将大大促进两地之间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正如法新社早在1992年7月25日就报道说:“中国和香港正在合办一个经济集团”;而香港贸发局中国市场开发部经理罗杰·朱则说:“我们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我们将是不可分割的”。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尤其在台湾当局不再禁止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接触以后,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迅速增加。据统计,1985年经香港对大陆的间接贸易额为10.38亿美元,1990年上升为40.40亿,1991年58亿,1992年更达74亿的高峰,比1985年增加了6.13倍。如果加上台湾通过其他国家转口到大陆以及与大陆直接贸易的20亿美元,海峡两岸的双边贸易额已接近100亿美元。而据台湾经济部透露,1993年前8个月两岸贸易额已达133亿美元,全年估计将超过150亿。⑤据台湾外贸委员会在1993年5月表示,大陆将在二、三年内取代日本成为台湾第三大出口市场,居美国、香港之后。而美国《幸福》杂志在此前后也预期十年之内,大陆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所以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台湾在大陆的投资额1987年约为1亿美元,1992年底,台在大陆的协议投资额上升到40亿美元。另据1994年6月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宇文吉《台从两岸经贸中获益》一文指出,台湾有关部门统计,到1993年底止,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超过二万个,协议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台湾超过美国上升为大陆的第二位最大投资者。

由于台湾当局拒绝实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三通”,香港成为台湾与大陆开展贸易和投资的桥梁,因而香港和台湾之间的经济依存度也在不断增强。1986年香港对台湾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占香港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额的4.3%,1993年上升到7.8%,台湾成为香港第四大贸易伙伴。台湾对香港的贸易额也占其外贸总额的一定比例,但不如台湾占香港贸易额那么大。台湾与香港两地之间也相互有投资,然而台湾在香港的投资远低于它在东盟各国的投资。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大陆从70年代末起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大陆与香港(澳门略而不谈)、台湾的三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近年来更由于大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带动港、台经济的增长,进一步扩大三方的经贸关系,提高了它们之间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后冷战时期各国之间为争取综合国力的优势而展开的激烈国际竞争也在客观上迫使大陆,香港、台湾三方之间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和整合。在亚洲“四小”中,香港与台湾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名列第一和第三位。这两个地区都拥有大量资金,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销售网络,这些都是大陆所欠缺的。但是港澳在销售其产品方面也发生困难。美国和西欧是港台两个最大的国际市场,曾经是港台发展经济的依靠,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通常对外关闭的日本市场虽然现在逐步开放,但一时还不能取代美国市场所起的作用。不仅如此,港台两地自然资源短缺,内部市场狭小,加速上升的劳动费用和土地价格使它们在某些产业方面所曾享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港台的科技实力也不足以大规模开发新的高科技产业,这使它们在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的局面。目前中国大陆已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但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面临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甚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竞争。然而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数量可观的科技人员,某些可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一个具有近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由此可见,大陆和港台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经济互补性。如果它们能够朝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正确方向迈进,相互取长补短,分工合作,那么它们将能够提高竞争力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跻身于比较发达国家的行列。大陆以及港台的学术界对此达成共识并力争其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大陆进一步加深改革,扩大开放,在本世纪剩下的年份里,大陆与港澳台以及台湾与港澳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为密切,经济依存度和经济整合将进一步加强。进入下世纪,到2000年,香港与澳门俱已回归中国、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则尚需以时日,尽管两岸之间在政策上存在着种种分歧,但只要台湾当局能信守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共识,以某种形式出现的经济一体化并非梦想。

三、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起飞,它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强;而随着大陆与港澳台经济的整合,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有人称之为中华经济圈)来看,则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引人注目的作用。

中国大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生积极的影响。仅从贸易方面看,从表2可以看到,以1992年和1986年相比较,大陆从亚洲、尤其是从东亚各国的进口额占其各地区、国家出口额的比重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如果从绝对金额看,六年间增长率都很高:如从亚洲各国的进口从81.96亿美元增加到339.34亿,增长3.14倍,新加坡增长1.24倍,马来西亚增长3.6倍,韩国从1990年至1992年两年间就增长10.1倍。当然增长势头最猛的是中华经济圈内部的香港、台湾。因而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和不断扩大的市场(进口)对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世界银行执行董事欧内斯特·斯特恩在《发展中的亚洲:一个新的增长极》⑦一文中所说:1988-1991年间,东亚地区区内贸易增长72%,“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实力表现创下了新的纪录,正是这种内部动力——受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支持——使得东亚地区经济在全球经济下降的情况下,依然显示出活力。”从表中还可看出,中国进口的增长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发达国家的影响较小,所占比例还有所下降。即使如此,其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1.5%万人就业,从中国的进口可节约消费者大量支出,再加上对中国的投资等,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并非微不足道。

表2 中国大陆进口值占有关国家出口总值的比例(%)

1986 1992

全世界 2.18 2.22

工业化国家 1.96 1.43

美国2.17 1.99

加拿大 1.13 1.44

日本5.91 4.02

澳大利亚6.22 3.93

新西兰 3.61 3.00

欧洲共同体 0.80 0.59

发展中国家 2.36 3.67

亚洲3.61 5.92

新加坡 2.46 2.49

韩国0.36⑥

3.50

马来西亚1.29 2.04

泰国3.24 1.31

印尼2.19 4.59

菲律宾 2.83 1.51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贸易方向统计》1993年年报有关数字计算得出。

如果把大陆、港、澳、台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则这个正在形成中的中华经济圈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国、尤其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大得多。1992年中华经济圈的进口额达1886.44亿美元,⑧仅次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而居世界第七位,占当年世界出口总额的5.3%。这一年,中华经济圈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东亚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额占其各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多在10%上下,其中新加坡高达15.8%,韩国14.2%。而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一些发达国家所占比例也相当高,如占日本的比例高达16.7%,美国7.5%,澳大利亚11.1%,对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欧洲共同体12国则只占1.9%,对所有发展中国家也仅占4.7%(详见表3)。由此可见,中华经济圈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存在着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对它们经济发展的影响也相当大。上面我们只计算中华经济圈的进口对各国的影响,如果考虑到它对各国的出口以及这些国家在中华经济圈的大量直接投资,其影响就更大了。

表3 中华经济圈进口值占有关国家出口总值的比例(%)⑨

1986年1992年

全世界 4.25.3

工业化国家 4.35.2

美国

6.17.5

加拿大 1.82.4

日本

13.1 16.7

澳大利亚

11.9 11.1

新西兰 6.68.2

欧洲共同体 1.61.9

发展中国家 3.44.7

亚洲

4.26.4

新加坡 10.9 15.8

韩国

5.714.2

马来西亚

5.69.2

泰国

9.27.9

印尼

5.711.2

菲律宾 9.98.6

资料来源:同表2。

展望未来,中国大陆和中华经济圈将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根据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199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253.15亿美元(人口11.495亿×人均GNP370美元),到2000年按每年递增9%计算,8年共增长99.26%,几乎翻一番,达8475亿美元(1992年美元)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居民购卖力迅速提高,加上人口接近12.5亿的巨大市场,需要进口更多的消费品。同时,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需要进口的资本货物也将大幅增加。据估计,从1993到2000年的七年中,中国的进口额累计将达1万亿美元。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和内陆的对外开放,外资还将继续大量涌入。如果从中华经济圈看,据台湾有关人士估计,1993年大陆及港台三地国民生产总值将达7445亿美元⑩,按年均递增7.5%计算,到2000年将增至约12350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外汇存底更列榜首,一年进口额超3千亿美元,成为世界的“第四个增长极”它对亚太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更令人瞩目。

注释:

①仅为统一前联邦德国的数据

②朱幼麟:《中港经济互补作用日渐增强》,大公报1994年7大23日。

③《内地成为香港最大的投资者》,《新闻报》1993年10月21日。

④《内地成为香港最大的投资者》,《新闻报》1993年10月21日。

⑤《两岸经贸连年三级跳》,《新闻报》1993年10月14日。

⑥系1990年数字。

⑦见《金融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季刊中文版1994年6月号第18-19页。

⑧已扣除该圈内部的相互进口值;若不扣除,侧为2.793.81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

⑨在计算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亚洲的出口总值时扣除中华经济圈内部的相互出口值;在计算中华经济圈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亚洲的进口值时扣除该圈内部的相互进口值。

标签:;  ;  ;  ;  ;  ;  ;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_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