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回顾与展望_政治经济学论文

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回顾与展望_政治经济学论文

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回顾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体系论文,建立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是近年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有重大突破,但还不够系统,总体上仍未能走出传统体系的框框。随着形势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必须在学科框架和内容上进行大的改革,逐步地建立起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新体系。

一、探索新体系的现状和进展

我国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创建过程,以1985年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前,理论界在学术观点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其础上,编写出十余本较有份量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其体系结构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主要任务;二是假定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相对稳定,在此前提下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济增长及发展。以上著作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理论框架,为我国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创建作了开拓性探索。

1987年,厉以宁教授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简称“厉本”);1993年,国家教委组织全国28名专家编写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简称“教委本”);同年,伍柏麟教授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程》(简称“教程本”)。三部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冲破了“三过程”、“四环节”的思维定势,重点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西方经济学的体系特点,按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三大块结构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手段剖析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三部教材也各具特点:“厉本”大大压缩了属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内容,仅用很少篇幅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专设“经济分析前提条件”一章,是个独创。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分析中结合研究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教委本”把全部内容分成四大块,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其主要特点是单设了“市场经济体制”一篇,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条件紧密结合,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教程本”的特征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学分成两部分,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前者重点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后者仅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特征和运行规律。

纵观我国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创建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由“旧”到“新”的发展轨迹,即由传统的循着抽象的“产品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计划经济职能→作为整体利益相统一的劳动者的经济行为规范”这样的体系,转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特定阶段→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和特征→确保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速度、比例效益相统一的宏观、微观经济调控方式”这样的思路来设置理论体系。具体讲,宏观上依循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活力及其行为→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运行序列设计研究体系;微观上循着市场机制→利益机制→动力机制→行为机制的模式建立研究体系。以上结构体系的安排,开始突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要求与内在逻辑联系。与1985年以前的研究相比,这一阶段在构筑新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在建立我国政治经济学新体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尚缺乏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还没能确立一以贯之的研究主线。

二、当前新体系研究的热点、难点与重点

(1)改革现行“两部分”组合的学科体系。 从基本理论体系上说,我国现行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仍然是以“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部分”这样“两部分”式分割组合为基本框架的。其弊端,一是以姓“社”姓“资”为前提,构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公式化格局,并成为贯穿全部教材的基本思路。二是“两部分”式的分割组合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学科体系,两大块之间完全是一种对抗性关系,彼此不存在多少内在的必然联系,很难构成一个体系。三是“两部分”分割组合造成内容严重重复。

实际上,1988年国内翻译出版的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在这方面可供参考。第一,它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块。全书分成四部分:社会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当代世界经济。抽象出了第一部分作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共性的东西。第二,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大体按照所有制→生产→分配→再生产→经济体制→流通→宏观管理展开。第三,涉及非社会主义因素的问题,如非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基本舍弃。

(2)重新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学科新体系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作为基础经济学理论,如果把研究对象限制在生产关系范畴,就很难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本身提出的多方面要求,从而理论本身也会由于其狭隘性而日益失去其存在价值。把单纯生产关系的研究视为亘古不变的教条,已经严重地妨碍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少学者提出,我国政治经济学,应从单纯生产关系研究拓宽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研究。即从制度分析转向制度分析基础上的对运行层次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

(3) 丰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把钥匙,研究政治经济学仍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但研究经济理论仅靠这一高层次的分析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关于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中,更需要多种的方法。应该借鉴西方经济学中一些描述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具体原理和方法,如实证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动态分析法及建立经济模型等。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注重定量分析;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注重实证研究;抽象研究与具体研究结合起来,注重具体研究,以求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4)找准建立新体系的科学起点。 建立我国政治经济学新体系不能排斥引进,一切均从头做起,从低水平做起。像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即跨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的关于市场经济运行总规律及其特点的这部分内容,适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鉴于经济学一般的知识已经较为成熟,鉴于我国需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建立新体系应该首先引进经济学一般知识,以此为起点,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面向中国的全新学科体系。

三、构筑学科新体系框架前瞻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济学界提出了若干关于我国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框架结构的方案,为人们描绘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日臻清晰的前景。主要方案有:

方案一:政治经济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前提知识,叙述政治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特殊性;第二部分是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知识,从横向角度叙述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即商品理论;第三部分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动态知识,从纵向角度叙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即资本及利润理论;第四部分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知识,说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变化过程。〔1〕

方案二:政治经济学大体分成六篇。(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和宏观运行;(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和宏观运行的协调;(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中,第一、二篇是从静态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其本质关系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第三、四、五篇是从动态角度联系生产力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生产关系;在动态分析中,不仅要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的一般规律,也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经济运行特点及中国当前在转轨时期的二元化机制的特点。第六篇从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经济增长动力及发展目标实现标志等。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发展,造就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人。〔2〕

方案三:政治经济学分为三篇,从不同层次阐述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发展规律上升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而上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在导言部分,除简要介绍本学科的起点、对象、特征、方法外,主要阐述掌握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重大现实意义。第一篇是经济制度篇,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为指导,以历史顺序为线索,从宏观和总体上阐明各历史时期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生产关系更替的历史原因,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在此基础上,再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分析,阐明其特定含义、基本依据、经济特征、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第二篇是商品经济篇,在论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仍然是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前提下,以《资本论》为依据,按商品经济的内在逻辑联系,对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进行分析和阐述,揭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第三篇是经济体制发展篇,具体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探讨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方向、道路、基本措施与方法。〔3〕

方案四:政治经济学由四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第一个子系统为商品生产和资本运动体系。以对一般商品生产及其规律的认识为起点,进而深入到资本生产及其运动的分析,最终归结到资本的再生产,形成对商品生产和资本运动全过程的研究。第二个子系统为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系。分别分析市场经济主体、流通和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三方面的内容,大体勾画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轨迹和内在关系。第三个子系统为社会利益分配和实现体系。主要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利益分配的三种主要方式:国民收入分配、剩余价值分配、个人收入分配。第四个子系统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体系。主要讲经济增长要素和规律、农村经济现代化、对外经济关系。在四个子系统之后,再用一章的篇幅集中分析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指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造成国际经济争夺和战争发生,社会主义在自身探索中不断推进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再加上全书的“序”,与四个子系统相衔接,便构成了当代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框架。〔4〕

方案五:政治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作为主线,分析现实中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在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应该如何运行,指明改革方向。在篇章结构上作如下安排:(1 )市场经济的含义和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类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发育和特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条件和方式;(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8)市场经济与文化观念。〔5〕

我国理论工作者在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中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还没能构筑起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面临着一个从事理论创造的宝贵的机遇。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一个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质的、体系严密的、内容结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必将诞生。

注释:

〔1〕顾海兵:新经济学纲要·经济研究参考,1994年(104)

〔2 〕蒋玉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的再思考·财贸研究,1994(6)

〔3〕张友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新构思·南方经济,1994(8)

〔4〕曹钢: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提出和思路·当代经济科学, 1994(6)

〔5〕丁静:改革需要的政治经济学·浙江学刊,1993(4)

标签:;  ;  ;  ;  ;  

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回顾与展望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