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思想的巩固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论党的思想的巩固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论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思想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思想上的巩固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大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注重我们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题中之义。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世界观的指导和思想的统帅,就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协会等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为了使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保持纯洁和巩固,他们先后与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各国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关注这些政党的思想灵魂的确立与巩固,要求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并且依此制定一个准确而鲜明的科学纲领,认为这是公开树立起来的可供外界判断这个党的旗帜。他们向来反对那种为了迁就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动摇自己政党的思想基础,拿原则做交易,降低党的水准,模糊党的本来面目的机会主义。

列宁正是在反对孟什维克主义等机会主义思潮的过程中,创建、巩固、发展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我们党更是创造性地把思想建设放在建党的首位,使党愈挫愈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导师之所以看重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能否牢固地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关系着无产阶级政党能否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由于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小资产者和农民的大批涌入是不可避免的,而他们是带着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思想和愿望来的。“无产阶级如果向这些思想和愿望做出让步,它就无法完成自己的历史的领导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21页)无产阶级政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指导下,与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不懈的斗争过程中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因此,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

——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证。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党的灵魂,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证明:只要无产阶级政党保持了思想上的巩固,党就有生机、有力量,就能把自身以及革命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反之,党就无法把自己凝聚成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坚不可摧的整体,党自身以及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武装起来的,在实践中最注重思想上的巩固与统一,并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因而,在理论上最了解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一般规律,在实践中最能把运动推向前进,从而使中华民族又重新挺起脊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际,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等问题,客观地摆在了我们党的面前。影响这些问题解决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因素仍然在于,党能不能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巩固与统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种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对党的思想和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多种理论观点、思想观念的碰撞,使一些党员干部感到困惑、茫然,无所适从;封建主义残余沉渣泛起,资产阶级思想乘机而入,动摇着一些党员和党的一些组织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一些不完全具备甚至完全不具备无产阶级思想的人,进入了党组织,影响了党的纯洁性。这些都提醒我们:越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多样化的形势下,越应当十分重视党在思想上的巩固与统一。

新形势下,党如何做到既有量上的发展,又保持质上的纯洁;既兼顾人民内部不同的利益主体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利益,又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巩固与统一,已经成为目前必须认真对待、急需解决的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动摇整个党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影响到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那样,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不可能是一个组织纯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组织,也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党只有在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基础上保持思想的巩固与统一,才能始终保证自身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党在思想上的巩固,首先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共产党的特质和优势。从我们党所代表的阶级主体来看,从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来看,从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来看,不容许我们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不容许动摇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容许我们党被非无产阶级思想所腐化,而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和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在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应如此。党在思想上的巩固,还在于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死板地固守经典著作中某些个别词句,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实践;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俄国革命的结合过程中,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在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这些新理论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而又回答和解决了新问题的理论。惟其如此,它们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正确指导实践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算得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所以在改造俄国和改造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具有巨大的威力,就在于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要实现党在思想上的巩固,必须抓住党内本质矛盾,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总是表现为党内本质矛盾的双方即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斗争,双方力量此长彼消,从而推动党的肌体不断发展的过程。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与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形形色色非无产阶级思想流派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和迅速传播的。从无产阶级政党所走过的一个半世纪的实践历程中也可以看出,什么时候抓住了党内的本质矛盾,并同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什么时候就能够实现和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巩固与统一,党的组织就会不断壮大,党就会坚强有力,党的事业也就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列宁曾经谈到:“既然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那末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列宁选集》,第1卷,256页)因而,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讲,始终抓住党内本质矛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坚决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是实现党在思想上巩固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较早地认识到并抓住了党内的本质矛盾,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并把党的建设当作一个“伟大工程”的党建思想。“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在军队中的思想建设和思想领导的良好开端。古田会议开始了在我们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同小资产阶级思想自觉的斗争,第一次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论断。延安整风运动,则是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清除,从而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得以巩固的成功典范。这次整风运动,实现了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巩固与统一,形成了对党的建设行之有效的整风精神,标志着党在思想建设上走向了成熟。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抓住党内本质矛盾,实现党在思想上的巩固,对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出:“在我们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只有这个矛盾的逐渐解决,只有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科学思想的教育与锻炼,不断克服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各阶级反映在党内的思想,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刘少奇选集》,上卷,327页)由于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抓住了这一本质矛盾,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的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中,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条件下,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尽管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以及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思想的矛盾没有变,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党内的本质矛盾,从根本上说,仍然是无产阶级思想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只不过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我们不能将党的主要任务和要抓的社会主要矛盾同党内的本质矛盾相混淆,不能因为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因而就得出党内的本质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结论。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住了党内本质矛盾,不断研究党的本质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强调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告诫全党要自觉地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划清界限。在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当前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就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功探索,是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巩固的有效形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党在思想上的巩固与统一,既要不断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同时也要在党内开展积极而又坚决地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进行这种斗争,就是妥协和退让,就意味着思想武装的解除和思想阵地的丢失,就会危及党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党在思想上巩固的过程,就不能不表现为无产阶级思想理论“灌输”的过程,表现为党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过程。

标签:;  ;  ;  ;  ;  ;  

论党的思想的巩固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