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
引言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纲领,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两者的规划设计要在相应的高度、思想基础上开展工作,相关设计人员不仅要关注建筑设计的个性化,还要确保建筑设计能够符合城市规划设计标准要求,努力发挥出建筑设计的功用,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核心内涵
1.1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因为各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以及发展规模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环境特征,使得城市在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设计时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如果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出发,将城市规划进行细化,切割为局部设计和专项设计,而建筑设计在每一个分类中都占据着重要分量。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的主体性质、发展方向、城市大致的发展规划范围、各功能区的布局规划和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及重要交通枢纽的关键位置和规模等等,从中都能够窥探出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存在。
1.2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单项建筑或群体建筑群的设计规划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各种优秀先进的科技成果也逐渐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如常见的建筑结构学、声光学、热工学、以及各种设施设备和管线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估算等各种方面的内容,而我们常说的建筑设计,一般囊括了“建筑学”范围内的各种工作。利用建筑设计,能够合理安排建筑物内外部的各种使用空间和功能,能有效协调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达到各部分条件的和谐统一,从而展示出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因此,建筑设计是一种综合性、协调性、科学性的规划理念,通过应用各种与建筑、设备、结构相关的技术,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和美观适用兼顾的效果。
2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
2.1两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空间、结构用来开展城市活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城市景观、性质、产业、社会、经济、管理、政策等多种因素,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发展学科。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相对独立的规划设计原理、方法合理安排建筑、环境之间的设计工作,确保各类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为基础才能开展相应工作,需要结合相应的城市地区建设任务、工程技术条件等开展建筑设计,用来解决建筑周边及其内部空间的多种需求,并结合相应的功能要求来确定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及尺寸,在建筑外部形体上要具有时代特性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城市文化体系相互适应。
2.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协调不同类型的建筑及建筑群体,动态的解决其形象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推动城市历史进程,确保城市各个体系都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建筑作为城市环境构成的基本单位,需要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内容,这两者之间是点、面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建筑设计能够提升城市规划设计质量,而且建筑无法脱离城市环境而存在,必须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城市的规划设计主要解决建筑与环境的矛盾,因此,建筑设计需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考虑建筑大环境与开发区域小环境之间的关联、影响,确保建筑设计服从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要求。
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差异
3.1两者目的不同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对城市进行规划的目的不同,建筑设计主要目的是对城市的建筑物进行优化和设计,同时其目的往往都是单方面的。而城市的规划设计主要目的是对城市的整体进行规划和布局,通过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同时为城市的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3.2两者范围不同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建筑设计是小范围的规划,而城市规划设计则是大范围的规划和布局。建筑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的建筑物,是城市建设的一个小方面,只是在一个小的土地范围对建筑物进行规划和设计。而城市的规划设计则是一个大的整体范围,不仅要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和规划,还要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局部进行整理划分,要做到方方面面的规划和设计。
3.3两者内容不同
城市规划涉及的内容较多,设计人员应具有前瞻思维,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城市当前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合理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城市规划的稳定前行。这就要求设计者合理预测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城市规划设计;而建筑设计主要是在特定的设计目标和功能下完成设计工作。
4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统一协调
4.1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
若想协调好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建筑设计包含着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方案时,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建筑各项功能进行全面考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设计方案,将建筑规划理念应用到城市建筑设计之中。
4.2建筑设计体现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或方法来打造建筑设计方案,对方案进行整体性分析的同时,也要确定建筑物中的各个功能,将楼梯与楼道的功能区域整合,保证建筑设计实施的稳定,使其使用功能真真正正地发挥出来。
4.3建筑设计规划体现社会功能
实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将二者的功能性完全体现出来;简言之,将城市所在地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考虑进建筑规划之中,以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充分满足各个业主的基本需求。
4.4建筑设计表现建筑物的社会功能
形式各异的建筑洪洞县组成各个区域的城市,建筑的整个形体以及造型反映的是这个城市的区域文化及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利用建筑来展现每个城市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性,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融入这个城市或区域的特性,使城市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5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5.1城市规划面貌受到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城市的面貌,并且建筑设计理念包含在城市规划理念之中。有效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体现祝建筑物自身的特性与价值,更能体现出城市的人文历史。例如北京市,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历史的城市,其中四合院的设计可以彰显出北京市的文化历史气息,而故宫设计则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体现出恢弘、壮观的建筑气势,还可以间接体现出我国清、明朝代的历史文化。而鸟巢则可以极大程度上体现出北京市的生态理念,充分蕴含着生态元素。也正因此,城市的整体意向可以通过标志性建设的方式进行体现。
5.2城市功能区划分和设计受到建筑设计影响
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分主要包括住宅区、行政区、工业区、娱乐区以及商业区等。而针对建筑设计而言,需要基于对城市功能区域位置的分析,并且针对建筑设计耳朵场地选址,需结合具体设计要求以及城市规划发展来科学选择。例如针对工业区建筑设计,因为有较大的环境污染性质,所以建筑设计位置应在城市边缘地带或者是河流区域的下游。而针对商业区的建设,需要选择在城市中心,或者是交通干线位置,并且因为商业区人口基数较大,所以建筑设计多以高层大厦设计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区域中至关重要的区域,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并且大部分城市的住宅区域分为高级住宅区域和低级住宅区域。针对高级住宅区域而言,一般主要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针对建筑设计的开展,首要工作为地区选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条件,以此提升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3建筑物要与城市环境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城市的美观和环境问题,通过优化城市的环境来促进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和建设的时候,要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和影响,将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建筑物在外观、颜色、形状、高低等的设计上,要尽量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和整体布局相适应,将建筑物有机地融入到城市中。同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还要对建筑物进行绿化设计,使其符合绿色城市要求,增加建筑物的环保性和美观性。
6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发展的策略
城市规划主要是采取多种方式分析城市空间设计,协调自然生产生活空间,从而妥善处理不同类型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筑设计通常是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室外空间的美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以期在特定条件下反映城市的发展史及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
6.1切实完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充分融合了建筑物中的不同物体,增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自身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其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城市规划期间,设计人员还需全面考量城市建设功能分区,保证建筑物充分满足审美要求,其尺寸、颜色和外形等均要符合城市规划及住户使用的要求。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效果对城市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故而城市规划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6.2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评审机制
一座城市的建筑设计从侧面彰显了城市的形象,同时其也是城市发展中的名片。所以,设计者要在早期建筑设计中,严格控制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建立完善的评审机制。其一,认真检查建筑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设计要求是否基本吻合;其二,积极组织专家和学者评审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认真分析建筑设计思想是否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相一致。选择设计方案时,确保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建立和睦共处的关系,使建筑真正地成为城市中的重要元素。
6.3建筑设计需服从于城市的规划设计
相比较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仅仅是规划了较小区域内部建筑风格于类型。故而,建筑设计针对细节有着较高要求,设计实践中需结合城市的规划设计各项要求具体实施,也就是建筑设计应当服从当前城市的规划设计。现阶段建筑设计实践中,广大设计者往往更为关注建筑自身,过分追求个性化与新奇,往往忽略了其与周边环境之间适应度,城市统一的格局并未得以实现,对城市整体风貌产生直接影响。故而,广大设计者们在规划建筑期间,应当着重考虑到城市总体规划标准,不仅仅要将独特性突出出来,还需重视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之间协调特性,以确保城市独有风格得以实现,让城市整体统一与协调性得以提升,保证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效果能够提高。
6.4城市规划设计应借鉴建筑设计中的可取之处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二者又具有显著的独立性。建筑设计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后,更加积极地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建筑设计经验,在结构组合、功能搭配和空间应用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也证明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细致。城市规划是城市宏观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在设计时需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本土因素。比如,在设计中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又因为在本地建筑设计发展中总结的相关经验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更具借鉴意义,所以在城市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的独立性,一方面要确保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另一方面还需不断地探索全新的建筑设计新形势,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6.5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虽然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均有着较为显著的独立性,但是若能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统一,则可有效提高城市建设效率,而该统一环节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在全面掌握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和要求后,让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与城市规划设计保持基本一致。如在某城市规划工作中,决定在城市的火车站中心区建设综合性商业区,此时,城市火车中心区范围当中的新建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凸显建筑设计中的时尚性和功能的休闲性,从而有效完善城市规划设计的综合水平。城市当中的建筑群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与参考,以此为基础结合不同区域的主要功能对工程予以改进和完善,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建筑设计需要充分顺应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可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人造景观及自然景观的协调性,还能为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6.6吸收建筑设计的方法
城市规划是宏观的概念,具有抽象化的特点,是涵盖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综合规划方向,要想把这些方向落到实处,就要进行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持,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建筑设计是城市建设的肌肉,城市设计建立好后需要建筑设计进行一点点的补充和完善,进而达到城市设计的完整性。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设计要求,建筑设计在实施城市设计要求的同时对城市设计进一步的创新,进而提供新的建设思路,实现城市规划的创新目的,达到城市建设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兼顾城市建设的整体性,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逐步促进城市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6.7做好整体的衔接工作
城市建设在保证创新性的同时还要遵循城市设计的设计要求,只有在遵循城市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体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意识。如果城市规划设计时盲目追求建筑设计的创新性,没有做好整体的衔接工作,那么就使城市设计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城市建设功能的完整性。建筑设计是服务于城市规划的,它建立的核心是体现城市规划的特点,所以要保证城市建设的协调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特立独行但不协调的城市设计是不可取的。
结束语
城市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全貌有着直接影响,规划水准对城市总体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建筑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当中主要构成部分,设计实践中与城市的规划设计之间会有矛盾存在。故而,需设计着做好二者之间协调工作,正视城市的规划设计,把建筑设计合理融合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当中,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各项标准,确立评审制度,提高建筑设计及城市整体之间协调度,以对城市实现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构建城市良好发展全貌。
参考文献
[1]余淑萍.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居舍,2018(20):103.
[2]宋甜甜.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109.
[3]陈伟.解读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智能城市,2018,4(13):100-101.
[4]邵雅卓.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98.
[5]李永霞.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16-17.
[6]李浪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80.
[7]马莹,毕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108.
[8]周淼.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70-71.
[9]郑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24):52-53.
论文作者:张玮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建筑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