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高技术化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高技术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发展至今,已经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乡镇企业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的关键。在我们的调查中,有的乡镇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有的实行产业转型,重点发展基础产业;但更多的乡镇企业则是谋求在原有的主营业务范围内,通过高技术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该企业是浙江省首批认证的区外高技术企业,主营绿色节能灯具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纵观阳光集团的发展历程,高技术化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其销售额平均年增长35%,资产年平均增值64%,如今已成为一家拥有2亿元资产,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年出口创汇近5000万美元的国家大型企业。剖析阳光集团由一乡镇小厂成长为拥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探索我国乡镇企业高技术化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发展历程
在阳光集团的发展史上,有三项产品的开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这三项产品的开发成功为标志,将阳光集团的发展过程描述为三个历史阶段:
1.1 拾遗补缺阶段
阳光的前身创立于1974年,当时的启动资金为集体经费14万元。在产品项目的选择上,通过市场调查,决定开发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T12荧光灯,以替代进口产品。此时企业没有技术积累,技术开发力量也十分薄弱,所需生产工艺和技术依靠向国有企业学习得来,以拾遗补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方式来赢得市场。1979年,通过海外华侨的关系,阳光首次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创汇,并依靠成本优势就此打入国际市场。经过几年的运作,至1984年,阳光已初步积累了原始资本、市场营销资源和技术开发资源。
在这一阶段,阳光还充分利用乡镇企业机制上的优越性,自觉地寻求制度创新。在70年代末,就在生产一线实行按件计酬制,并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之后,又在管理层中尝试年薪制,在核心领导层中试行内部股份合作制。这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企业产权界定的初步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为阳光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1.2 技术引进二次创新阶段
随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阳光开始小有名气。但企业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企业才可能长期保持兴旺。1983年,在一次出国考察中,企业领导发现国外已出现当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节能电光源产品,并敏锐地判断这必定是电光源产品的发展方向。于是,阳光迅速组织开发力量对国外带回的样品进行反求工程设计。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至1984年底,阳光开发成功我国第一支T8紧凑型稀土节能灯。至此,阳光开始正式涉足绿色节能技术领域,走上了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由于起步较晚,阳光当时的T8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20年的技术差距。为缩小这个差距,尽快实现T8技术的工业化并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阳光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举措。这些措施的成功实施,基本上完成了阳光由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向规范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的转化。
1.2.1 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员工素质。阳光根据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的R&D机构,引进了富有创造性和敬业精神的R&D人员,并与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中国电光源研究所及有关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个阶段,阳光每年投入300-600万元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新设备研制、产品国际标准认证,专利申请及维护、质量攻关试验、科技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等。此外,阳光还累计投入近400万元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目前,各类技术人员总数已占到集团总人数的30%左右。
1.2.2 投巨资进行工艺制新,不断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阳光从1986年起对T8技术进行了三次技术改造。第一次是1986年投资100万美元引进了国内第一条节能灯生产线,初步实现了T8节能灯的规模生产;第二次是1991年投资1000万元,进行了“扩大T8节能灯生产及配套开发”技改工程,使阳光的生产能力增长了3倍;第三次是1995年,承担国家经贸委“双加”项目“扩大节能灯出口技术改造”,总投资8182万元,项目完成后使阳光的T8节能灯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套,并显著提高其产品质量,使阳光的T8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为10年。在工艺创新过程中,阳光始终坚持“关键设备国外引进、配套设备国产组装、软件技术自己开发”的原则,这样既节省了投资,又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锻炼了技术队伍,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1.2.3 横向扩张,壮大资产规模,提高竞争实力。在这个阶段,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阳光先后兼并了当地6家中小型集体企业,既实现了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又迅速扩大了阳光的生产能力和资产规模,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2.4 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1992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阳光提出了“资产型管理”的新观念,进行了以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整体改造,彻底明晰了企业产权,实现了向股份制企业的脱胎换骨。阳光现有的股本结构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49%股份,由全体职工组成的“职工持股会”共同持有27%,当地国资管理机构占5%,当地政府占14%,当地证券公司占5%。
在此期间,阳光集团在经营上也曾走入“多元化”的误区。1990年前后,受到当时“多元化经营思潮”的影响,阳光也开始四处出击。企业领导当时的想法很明确,一是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二是分散市场风险,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在短短三年中,阳光集团先后在建筑、摩托车、BP机、数字交换机、“人才信息高速公路”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优势,这些投资效益不佳,最终均告失败。企业领导反省道:“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思路不能说是不对的,但对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可能实力不足时机未到。
1.3 自主创新阶段
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兜了一圈之后,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阳光开始回头,专心通过高技术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5年,就在T5大功率节能灯第一次出现在汉诺威博览会之后,针对这一国际节能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阳光集团迅速作出反应。三个月后,一个T5技术攻关小组在阳光成立。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研制,至1996年底,阳光终于突破了T5大功率节能灯的关键技术。
T5技术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节能灯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到5年。作为我国唯一攻克T5技术的企业,阳光目前正承担国家经贸委“双加”项目“T5大功率节能荧光灯及配套系列灯具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总投资1.8亿元,建设期三年。项目完成后,将给阳光年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T5技术的诞生,意味着我国节能灯工业的一次大飞跃,标志着阳光集团具有了正面挑战国际节能灯行业巨头的能力。
2 发展研究
本案例集中描述了阳光集团在成功地处理技术与市场互动关系的过程中,由乡镇小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历程。在发展研究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阳光发展的成功经验。
2.1 高技术与乡镇企业
采用高技术,从耗能粗放型向节能集约产业进化,是乡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方向。乡镇企业应当成为我国采用高技术成果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之一。
从阳光集团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在向乡镇企业植入高技术灵魂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国情,不应贪新求洋。一方面要争取尽快完成与新技术革命的对接,另一方面又应当扬长避短,逐步推进高技术化进程。乡镇企业的先天不足,注定其高技术化发展进程要比一般技术型企业困难得多。阳光集团在技术创新路线(学习——引进——自主开发)、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培育、技术引进所坚持的原则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值得其它企业借鉴。
2.2 技术——市场互动模式
从发展历程来看,阳光以进口替代生产T12荧光灯为起点,训练出一支创业队伍,积累了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信息成功开发了T8节能灯。在T12和T8产品开拓的国际市场舞台上,阳光紧密跟踪国际电光源节能技术的发展动向,并及时开发成功T5技术,这为阳光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在国内市场取得先发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上就是从阳光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以市场为起点的市场——技术互动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发展高技术企业一定要恰当处理好市场与技术的互动关系。没有一定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和没有一定技术支撑的市场开拓都是不可想象的。
2.3 制度创新——乡镇企业高技术化的制度保障
从阳光集团的发展描述可以看出,制度创新始终贯穿其脱胎换骨的整个过程。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承是阳光集团创新模式的重要特点。阳光集团较早试行年薪制、内部股份合作制和最终股份合作制改造,逐步解决了企业产权和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使阳光在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这种制度性安排,对阳光在面临技术开发遭受挫折、多元化经营失败等困境时,没有走向衰落甚至分裂,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乡镇企业走向高技术化的过程中,在尽可能减小内部震荡的前提下,应尽快通过制度创新来逐步解决企业产权、利益分配等问题,用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来克服和防范高技术化所带来的高风险。
2.4 知识产权与质量认证
到1997年初,阳光已累计申请专利55个,其中已授权专利42个,在实施中的专利达30多个。阳光强烈的专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起来的,而这种意识和投入给阳光带来丰厚的回报。乡镇企业在高技术化过程中要迅速学会现代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是乡镇企业脱胎成为高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
“投身高技术浪潮,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质量上来不得半点虚招”。这是阳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个体会。最近几年来,阳光积极参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认证。至今为止,阳光已经投资500多万元获得了20多个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认证书。对阳光来说,每次质量认证,都是一次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质量认证的过程中,阳光集团得到了国际市场的一次次认同,阳光产品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市场的大门。